徐思思,張雪竹,劉金鳳,張 瑩,孫金平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研究所,天津300193)
血管性癡呆(VD)是指各種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智能損害綜合征,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F今我國VD的發(fā)病率達1.1% ~3.0%,接近歐洲的發(fā)病率[1],不僅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針灸作為中醫(yī)特色治療方法,在治療VD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F對近3年文獻中關于針灸治療VD的方法綜述如下。
韓景獻教授在多年從事針灸臨床基礎上,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對VD的病因病機進行研究,認為其發(fā)生與三焦氣化失司密切相關。三焦為氣化之總司,而氣機的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氣機調暢,則臟安腑和,腦清神明;氣機失調,則風、火、濕、熱諸邪及痰、瘀、濁、毒等病理產物內生,蒙敝清竅,損傷元神,從而引發(fā)VD。故治療應重在調理三焦,并提出“益氣調血、扶本培元”的針刺方法,取穴:膻中、中脘、氣海、血海、足三里。上焦膻中為氣會、中焦中脘為腑會、下焦氣海,三穴合為主穴,可通調三焦氣機,配以血海行血養(yǎng)血,足三里調理脾胃。五穴共用,達疏通氣血、蠲化痰濁之功效?,F代研究表明[2-5],“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刺法能夠使皮層、海馬等腦區(qū)的形態(tài)結構得到改善,提高大腦葡萄糖代謝水平,增加皮層CBF量,提高腦循環(huán)儲備能力,從而提高認知及學習能力,減輕癡呆癥狀。
VD屬“神智病”范疇[6]。賴新生教授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腑”,五臟之精血、六腑之清氣,皆上注于腦,所以治療重點在腦。督脈“上額交巔,入絡腦”,是入腦的主要經脈之一,并且聯系手足三陽經,為人體諸陽之總匯,對神志病有著特殊的治療作用,故提出了“通督調神”療法。臨床研究表明[7],“通督調神”療法能夠全面改善VD患者神情呆滯、反應遲緩、善忘等癥狀,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電針“通督調神固本”法則能更好地改善腦組織小血管的病理損害,提高智力[8]。
石學敏院士指出“腦主神明”與“心主神志”是并存的,但腦所主之神是廣義之神,包括機體的外在生命活動與內在精神活動,起決定性作用,故提出“醒腦開竅”法。取穴:水溝、內關、三陰交、風池、百會、四神聰、太沖、豐隆。水溝為督脈穴,督脈入絡腦,針刺可醒腦寧神;內關為心包經穴,亦為八脈交會穴,通三焦經,能夠理氣安神;四神聰可清頭明目。諸穴合用,可填精益髓、寧心安神,達到“醒神開竅”之功效。現代研究證明[9],此法可增加腦灌流量,減輕過氧化損傷,使受損的神經細胞活性增加,改善腦功能,有效提高患者記憶力。
鄭魁山教授總結其60余年臨床經驗,獨創(chuàng)了溫通針法,該手法突出“溫”、“通”、“補”的作用,能夠激發(fā)經氣,推動氣血運行,使氣至病所,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從而疏通經絡、填精補髓、醒腦開竅。王允娜等實驗證明[10],溫通針法可增加機體抗氧化劑的能力,提高GSH和VE的值,有效降低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傷。
張虹教授[11]總結古醫(yī)家經驗,結合現代循證醫(yī)學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獨特的電針頭穴治療方法。取穴:四神聰、百會、神庭、風池。百會為督脈穴,總司一身陽氣,電針百會能夠疏通經絡、益智復聰;四神聰為經外奇穴,針刺能夠安神益智;神庭屬督脈,具寧神醒神之功效;風池屬足少陽膽經,為搜風要穴,能夠醒腦開竅、疏發(fā)少陽經氣?,F代研究認為,風池位于枕骨大孔及延髓中樞體表處,針刺能使針感通過枕骨大孔、延髓中樞到達顱內,從而改善腦功能。亦有研究觀察[12],電針此4個穴位可擴張腦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脂代謝、減輕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神經損傷。
劉智斌等[13-14]長期從事老年病防治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設計了嗅三針療法,取穴雙側迎香及印堂,將其應用于臨床,取得確切療效。研究結果表明:嗅三針能夠提高大腦邊緣葉SOD和GSH-Px活性,改善乙酰膽堿的代謝狀況,從而達到治療VD的療效,而此療效是通過嗅覺傳導通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作用的。
胡晶晶等[15]選穴頂顳前斜線(前神聰至懸厘)、頂顳后斜線(百會至曲鬢),均雙側取穴。頂顳前斜線和頂顳后斜線貫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針刺可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系,疏經理氣,調整臟腑氣血功能,起到啟迪神志、醒腦開竅的功效。黃琳娜等[16]選取頂中線、額中線、額旁1~3線(雙側)、顳前線、顳后線,顳前線和顳后線均取病灶側。以上區(qū)域對應與人的高級思維、記憶、精神狀態(tài)密切相關的額葉和顳葉的投影區(qū),針刺可以興奮中樞運動神經,改善大腦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調節(jié)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激發(fā)細胞活化,修復受損腦細胞,使腦功能恢復正常。
眼內絡脈,向上“皆懸貫于腦”,向下“下連臟腑”。《證治準繩·目門》曰:“八廓應乎八卦,脈絡經緯于腦,貫通臟腑,以達血氣,往來以滋于目?!薄鹅`樞·邪氣臟腑病形》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惫恃叟c腦、臟腑以及全身經脈皆有聯系,能夠反應氣血盛衰,臟腑虛實及邪氣的性質。彭靜山教授受古醫(yī)籍啟示,首創(chuàng)眼針療法。王鵬琴等[17-18]沿用彭老眼針療法,并經現代實驗證明,眼針可降低腦缺血再灌注,抑制神經元及膠質細胞合成 Fas、Fasl,降低血清NO含量,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升高,從而改善學習記憶能力。
易莉等[19]以滋腎醒腦為治療原則,采用針刺聯合補陽還五湯的方法治療VD。針刺取百會透四神聰、人中、風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溪、腎俞、脾俞。百會、四神聰、人中能醒腦通絡;腎俞、太溪補腎益精;風池能祛風通絡;合谷、曲池、足三里、脾俞補益脾胃;諸穴合用達“補肝腎、益精血、醒神健腦”的功效。臨床研究證實,針刺能夠增加缺血區(qū)的血流量,增加腦血氧供應,改變腦內 Ach與 M受體結合,調整 CAMP/CGMP比值,改善腦組織內能量代謝,促進腦組織的損傷修復。方藥組成:黃芪、赤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地龍、全蝎、炙甘草?,F代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可擴張腦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組織耐氧的能力,降低纖維蛋白原。
黃亮等[20]采用全息穴(雙上肢第2掌骨側遠心端的頭穴及橈尺骨段遠心端橈側的頭穴)電針療法聯合夢醒湯(柴胡、桃仁、香附、陳皮、木通、茯苓、郁金、白芍、石菖蒲、百合、半夏等)加減治療。通過1年系統(tǒng)追蹤觀察治療,發(fā)現全息穴電針療法可增加腦部血流,改善腦梗塞病灶周邊亞健康組織的血液供應,提高缺血性腦組織對缺氧的抵抗能力。而夢醒湯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氣和中;半夏、茯苓、膽南星益氣健脾化痰;腹皮、青皮、陳皮、桑皮、蘇子、桃仁理氣活血化瘀;白芍、郁金、百合酸甘育陰;石菖蒲開竅化痰;棗仁養(yǎng)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醒腦安神之功。
艾灸具有溫經通絡、扶陽固脫、化瘀散結、防病保健的作用。臨床研究證明[],艾灸頭部穴位,能夠升陽益氣、疏通經絡、安神定志,達“化瘀通絡、填髓益智”的功效,從現代醫(yī)學研究來看,艾灸可降低VD患者血清TG、TC及LDL-C的含量,對腦動脈有保護作用,還能夠通過調控患者中樞SS、AVP來改善腦學習記憶功能。幸小玲等[23]采用熱敏點灸的方法,利用熱敏點灸激發(fā)經氣、氣至病所的機理,實現古人“氣至而有效”的要求,從而治療VD。
穴位埋線療法是利用特殊的針具與所埋羊腸線產生較一般針刺方法更為強烈的針刺效應的方法。陳粲等[24]利用穴位埋線的方法,選取雙側腎俞穴、足三里穴對VD進行治療。實驗結果顯示,腎俞、足三里穴位埋線可易化海馬齒狀回的LTP,提高學習記憶能力。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VD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推廣意義及應用前景,臨床療效顯著,并且操作簡單,無副作用,易于為廣大患者所接受,具有較大的潛力。其中毫針、電針、艾灸、針藥結合臨床上最為常用,穴位埋線、穴位注射等方法雖有涉及,但文獻中報道較少,以后應加強研究。
VD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虛以髓海不足、肝腎虧虛、肝脾腎虛多見;實以痰濁阻竅、疲血阻絡、心肝火旺、熱毒內盛為主。故臨床取穴以百會、四神聰、風池、內關、人中、神庭、神門、三陰交為主穴,以補腎益髓、通絡醒腦。
雖然近年針灸治療VD有很大進展,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①療效標準不統(tǒng)一,尤其是實驗室標準過多,研究者難以達成一致,給深入研究帶來困難;②分型不夠確切,難以對癥治療;③研究樣本數量過少,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④實驗室造模技術雖相對較完善,但也存在如成本高、飼養(yǎng)條件要求高、飼養(yǎng)過程中易發(fā)生病變而影響實驗結果等缺點。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地深入探討,并加以改進,使得針灸治療VD達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1]CHEN Li- ping,WANG Fa - wei,ZUO Fang,et al.Clinical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Senile Vascular Dementia[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31(3):178 -181
[2]陳艷霞,戴東,徐文貴,等.“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刺法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腦葡萄糖代謝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1,52(13):1124-1127
[3]孟迎春,韓景獻.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法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9):35 -37
[4]楊宏波,于建春,韓景獻,等.針刺對多發(fā)性梗塞癡呆大鼠腦葡萄糖轉運蛋白1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1,52(6):506-510
[5]朱廣旗,吳幫啟,于建春,等.針刺對多發(fā)梗死性癡呆模型大鼠腦血流量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1,52(20):1775-1777
[6]黃凡,鄺偉川,周飛雄,等.飛經走氣針法對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2):80 -83
[7]俞文江.通督健腦調神法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22 -23
[8]邵瑛,賴新生,關楚威,等.“通督調神固本”電針法對高血壓-高血脂復合血管性癡呆模型大鼠學習記憶干預的初步研究[J].針刺研究,2009,34(6):368 -375
[9]杜宇征.石學敏院士針刺治療急癥、疑難病癥學術思想淺析[J].中國針灸,2010,30(12):1025 -1028
[10]王允娜,景書州,鄭魁山.溫通針法對血管性癡呆大鼠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生素E含量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0,51(S1):204-205
[11]朱蔓佳,趙凌.張虹教授電針頭穴治療血管性癡呆經驗[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10):2581 -2582
[12]彭曉虹,趙煜,劉耀,等.頭電針對血管性癡呆認知功能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9,27(2):113 -115
[13]劉智斌,牛文民,楊曉航,等.嗅三針治療血管性癡呆嗅覺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yī),2011,43(3):99 -100
[14]劉智斌,牛文民,楊曉航,等.針藥合用刺激嗅覺系統(tǒng)對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及大腦邊緣葉ChAT、AchE活性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6(1):44 -46
[15]胡晶晶,孫國杰,張?zhí)品?,?頭針對血管性癡呆患者智能量表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1):15 -17
[16]黃琳娜,安軍明,張若平,等.頭針治療血管性癡呆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2):79 -82
[17]王鵬琴,鞠慶波,周鴻飛,等.基于文獻臨床實驗研究探討眼針療法的理論基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1,17(10):1133-1134
[18]王鵬琴,白麗,蔡虹,等.眼針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腦組織半暗區(qū)Caspase-8 Caspase-3表達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9):51 -54
[19]易莉,劉玲.針刺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血管性癡呆50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9):1224 -1225
[20]黃亮,何俊,臧道軍.全息穴電針療法聯合夢醒湯加減改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智能狀況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37(12):2433-2434
[21]陳浩,王頻,楊駿,等.艾灸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癥狀及腦脊液中神經肽類物質水平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1,31(1):19 -22
[22]朱才豐,費愛華,俞紅五,等.艾灸督脈組穴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11):695 -697
[23]幸小玲,江宗華,聶宇波,等.熱敏點灸與穴位注射并用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0,42(11):86-88
[24]陳粲,楊瓊,戴桃李,等.穴位埋線對血管性癡呆大鼠學習記憶和長時程增強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8,23(3):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