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典
(四川雅安市縣前街136號,625000)
老張住周公山,養(yǎng)羊70多只,每年冬至大雪間賣35只給“農(nóng)皮燉羊肉”餐館,羊毛每斤15元,年養(yǎng)羊收入27000元。有時還要上山打獵,空閑時,也要編蔑貨,生活燃料撿干樹枝,四季用天然山泉水,吃菜就地生產(chǎn),年吃米240 kg,年吃油24 kg,再加醬醋鹽調(diào)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年支出5000元,純收入22000元。
據(jù)他本人說:“山村里的農(nóng)民,一年有2萬元的收入就可以了?!毖蛉旱陌l(fā)展、羊病的防治、羊飼料的配伍也過關(guān),成了當?shù)赜忻难蛸摹?/p>
周公山原叫蔡山,傳說是周武王建朝前曾率軍西征,夜宿蔡山枕江樓,得夢征戰(zhàn)勝利,果真凱旋而歸,故改名為“周公山”。所以,人們說此山是吉利山,只要上山做事的人都會成功。老張在山上牧羊,就此洋洋得意會享周公福。周公山比較高大,他放羊走遍了每一角落,途徑之處,常常聽到蜜蜂嗡嗡的叫聲,還見到蜜蜂結(jié)團吊在樹上,有兩次曾看到蜜蜂筑巢于巖洞里。經(jīng)歷多了,自然引發(fā)他思索,知識也逐漸增加。他開始收蜂飼養(yǎng),逐漸感到山上的蜂源不少,有野生蜂在石洞里,在空心樹里營巢,春季要分蜂,偵察蜂在山巖下到處尋找新地址,如在巖下放箱誘蜂,那就可能成功。果然,春季誘到11群,夏天山下溫度高,而山上卻低了4℃,打柴人很有體會,山下汗?jié)裾匆拢缴蠜鲲L習習。蜜蜂也不愿在山下受酷熱,也要上山避暑。故去山上尋找越夏地勢的蜜蜂不少,有的蜂還沒有找到理想地就盲目飛上山去碰運氣。老張想:我來伸手救援吧。找個空箱抹上蜂蜜,砍4根樹枝交叉做兩個架,用鋤頭挖了4個坑,埋好木架,再把蜂箱放在木架上,蜂巢靠近蜜蜂。蜂聞到蜜味就歡天喜地往箱里鉆,讓人痛快。老張思索,這不算捷徑,最好是安箱誘蜂。他把蜂箱打掃干凈,用烏桕葉擦拭后放在高巖下,蜜蜂投箱率竟達70%,一個夏天就誘到18群。
中秋節(jié)過后,蜜蜂的活動又發(fā)生了變化,山上氣溫低,蜜源漸少,蜜蜂靠吃蜜來增溫,所以耗蜜量大,儲存減少。蜜蜂最怕食物空虛,明白群內(nèi)進得少,吃得多,儲存缺,辦法只有往山下遷,讓氣溫適應(yīng)機體才能減少耗能。
老張觀察能力很強,一天他就發(fā)現(xiàn)有兩群蜂往山下飛。他心里嘀咕,生命在運動,我來追蜂。他又在山下平壩房屋前后、山邊的巖下,放箱誘蜂。晚秋誘蜂,一定要在蜂巢上打較厚的蠟,最好是干凈無蟲的空脾,這樣把握性大些。這個晚秋,老張又誘到了8群蜂。
根據(jù)晚秋蜂要下山的特點,老張把上山誘到的29群蜜蜂全都運下山,再加上山下誘到的8群共37群。翌年春天,部分蜂箱散放在幾處采油菜花,平均每群收10 kg蜜,此春季收370 kg,獲利14800元,還新分蜂25群,共有62群。4月15日前,把蜂運到周公山半山采燈臺、板栗、女貞;7月15日后,運到高山采五倍子、夾葉、茅梨;8月15日前后可收蜜,每群能收5~10 kg,收得323 kg蜜,山上的蜜叫藥蜜,自留8 kg,其余獲15120元。春、秋蜂蜜收入就是29920元。秋末,外地一個蜂場到周公山來買蜂,勸老張“周公山上好收蜂,你把現(xiàn)有的蜂賣了,再去誘蜂,蜂群又會發(fā)展起來。”老張問出什么價,買蜂人說:“以脾賣,每脾蜂30元,以群賣,每群200元?!崩蠌埾耄何业姆渫砬锩咳鹤疃嗑?脾,值210元,若賣每群200元,捆起吊起一樣痛;我1群蜂越冬后,春季油菜能收10 kg蜜,秋天五倍子能收5 kg蜜,共15 kg,每千克40元出售,也能獲600元,而且明年還可以分蜂,1群變2群。兩者比較,認為賣不得。
第三年入春,老張的62群蜂,死亡2群,剩下60群,油菜花期收蜜 600 kg,送人 20 kg,賣 580 kg,獲利23200元。秋天收蜜300 kg獲利14600元,全年收入34800元。老張比較:我養(yǎng)羊,山高路滑摔跤不計其數(shù),羊要吃草,只得受雨淋??磥憩F(xiàn)在養(yǎng)蜂比養(yǎng)羊收益大,而且勞動強度減輕。不養(yǎng)羊不種菜了,也不打獵了,蔑貨也不干了,只養(yǎng)蜂。當?shù)厝艘部吹嚼蠌堭B(yǎng)蜂效益好,開始養(yǎng)蜂,并積極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養(yǎng)蜂合作社,共同探討?zhàn)B蜂技術(shù)。因老張的蜂群多,也有一定的技術(shù),推舉他為養(yǎng)蜂合作社的社長,村民風趣的說:“他走運了,羊倌變成蜂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