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方 王宗帥 陳 儉
(安陽地區(qū)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無復流的臨床觀察
王東方 王宗帥 陳 儉
(安陽地區(qū)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 探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無復流的臨床療效。方法 66個月期間對132例STEMI實施直接PCI,13例(9.8%)梗死相關動脈(IRA)出現(xiàn)無復流。冠狀動脈內處理包括注射各種藥物、生理鹽水或動脈血沖洗和主動脈氣囊反搏術。結果 13例無復流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齡65.7歲(34~85歲)。6例發(fā)生在右冠狀動脈,其中5例IRA粗大。10例合并有高血壓(其中9例還合并2型糖尿?。?,9例合并高脂血癥。經過處理,9例IRA為3級TIMI前向血流,以后臨床經過良好。3例TIMI2級血流,1例術后臨床經過良好,1例在術后24h死亡。1例TIMI0-1級血流,術中死亡。結論 直接PCI的無復流發(fā)生率為9.8%,病死率達15.4%。無復流主要見于IRA為粗大右冠狀動脈合并高血壓病以及高脂血癥的患者。無復流的處理應當是綜合性的,但并非總是有效。
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無復流
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由于其良好的效果而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但在直接PCI中,并不總是能夠可靠地保證梗死相關動脈(IRA)的通暢。冠狀動脈的無復流(noreflow)現(xiàn)象指直接PCI后血管造影并沒有發(fā)現(xiàn)機械性的血管堵塞而出現(xiàn)心肌無或少血流灌注現(xiàn)象[1]。本文報道我們過去的66個月期間采用直接PCI治療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中對無復流的臨床觀察與處理結果。
1.1 對象
我院從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對132例急性STEMI患者實施直接PCI,其中男84例,女48例,平均年齡61.9歲(28~85)。IRA:前降支68例,回旋支16例,右冠狀動脈48例,88例合并高血壓,65例合并高脂血癥,41例合并2型糖尿病,56例有吸煙史。
1.2 定義
本研究將無復流(no-reflow)定義為直接PCI后血管造影并沒有發(fā)現(xiàn)機械性的血管阻塞而前向血流TIMI0或1級。本組患者中13例(9.8%)發(fā)生IRA無復流。
1.3 冠狀動脈內處理
①注射硝酸甘油100~200μg/次,1~4次;②肝素1000~2000u/次,1~2次;③尿激酶5萬~10萬u/次,1~2次;④合貝爽100μg/次,1~3次;⑤使用生理鹽水或患者動脈血沖洗IRA,避免過多使用造影劑試注;⑥壓寧定;⑦腺苷;⑧主動脈氣囊反搏術,同時維持足夠的動脈血壓。
1.4 研究方法
①采用多變量回歸分析方法(SPSS 9.0統(tǒng)計軟件)確定患者的性別、年齡、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吸煙史、糖尿病、IRA的部位、STEMI的發(fā)生時間與發(fā)生無復流的關系,P<0.05定為有意義水平。②以TIMI血流的恢復為標準,確定常規(guī)冠狀動脈內處理的有效性。
2.1 無復流現(xiàn)象的臨床相關因素
本組13例無復流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齡65.7歲(34~85歲)。分析顯示,無復流現(xiàn)象較多見于女性(P<0.05),并且有多見于老年患者的趨勢。②13支IRA中,無復流發(fā)生在前降支6例,回旋支1例,右冠狀動脈6例(其中5例IRA粗大)。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無復流更多見于IRA為粗大的右冠狀動脈患者(P<0.01)。③13例患者中。10例合并有高血壓病(其中9例還合并2型糖尿?。?,9例合并高脂血癥。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癥也是預測發(fā)生無復流現(xiàn)象的因素(P<0.05)。④回顧性的將所有患者接受PCI距發(fā)病的時間分為<4h、4.1~8h、8.1~12h和>12h,4個組后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無復流現(xiàn)象大部分發(fā)生在4.1~8h(4例)和8.1~12h(5例)時間段。
2.2 處理結果
9例IRA為3級TIMI前向血流,以后臨床經過良好。3例為TIMI2級血流,其中1例術后ST段回落,臨床經過良好,1例術后24h死亡,1例前壁STEMI患者術后ST段無回落,術后120min發(fā)生室性心動過速和嚴重的胸痛,植入主動脈氣囊反搏裝置后造影顯示IRA血流為TIMI3級,術后4周超聲心動圖示左心室明顯擴大。1例為TIMI 0-1級血流,術中死亡。
3.1 無復流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及相關因素:STEMI直接PCI的無復流發(fā)生率各家報告不道,本組為9.8%,其病死率高達15.4%(2例/13例),再次說明無復流現(xiàn)象并不少見,并且與患者嚴重預后不良有密切的關系,應當引起重視。
3.2 無復流的相關因素
本組分析顯示,發(fā)生無復流的主要臨床預測因素有IRA為粗大的右冠狀動脈、女性、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接受PCI距發(fā)病的時間4~12h,并多見于高齡患者的趨勢。無復流較多見于這類患者的原因尚不清楚,我們推測可能這類患者較容易出現(xiàn)微血管水平的損害有關。因此,在對這類患者實施直接PCI時,應當特別注意預防和處理無復流現(xiàn)象。
3.3 對于無復流現(xiàn)象的處理
本組的結果說明,使用血管擴張劑(例如硝酸甘油、壓寧定、腺苷)、鈣通道阻滯劑(例如合貝爽、異搏定)、溶栓劑(例如尿激酶、栓體舒)以及主動脈氣囊反搏術等綜合處理,對于大部分患者有效,但并非總是有效,其機制還不清楚。鑒于目前認為無復流的發(fā)生機制涉及到3個方面:①微血管水平的血栓、粥樣斑塊碎屑物質造成的栓塞;②微血管水平的血管痙攣;③微血管水平的內皮損傷、細胞和間質腫脹與出血[2-4]。因此,除上述綜合性處理以外,我們認為對于發(fā)生無復流的高?;颊?,應當常規(guī)應用遠端保護裝置。此外加強對直接PCI無復流的研究,對于提高直接PCI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1] Tanaka A,Kawarabayashi T,Nishibori Y,et al. No-reflow phenomenon and lesion[J].2006,105(18):2148-2152
[2] Nanobashvili J,Neumayer C,Fuegl A,et al. Development of ‘noreflow’ phenomenon in ischemia/reerfusion injury:failure of active vasomotility and not simply pass vasoconstriction[J]. Eur Surg Res,2003,35(5):417-424.
[3] Falk E,Thuesen L.Pathology of coronary microembolisation and no reflow[J].Heart,2007,89(9):983-985.
[4] Watanabe T,Nanto S,Uematsu M,et al. Prediction of noreflow phenomenon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coardial infarcti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findings[J].Circ J,2008,67(8):667-671.
R542.2+2
B
1671-8194(2013)35-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