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忠 ,王立新 ,高 波 ,戴 捷
(1.江蘇緯信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29;2.江蘇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05)
部分斜拉橋,又稱之為矮塔斜拉橋,是介于斜拉橋和連續(xù)梁(剛構)之間的一種組合體系橋型,其雛形是反拱形梁。這種橋型主要受力構件尺寸與結構彎矩圖相似,是一種受力合理的橋型。曲線矮塔斜拉橋由于主梁的抗彎、抗扭剛度較大,比傳統(tǒng)曲線斜拉橋具有更好的抗彎扭能力,從美學角度講又比曲線梁式橋更加雄偉、美觀,但該類橋型的受力特性等尚需要多方面的研究。
曲線部分斜拉橋設計面臨的問題及技術難點:
(1)結構幾何關系復雜、機構受力復雜:由于主梁為曲線形,斜拉索向曲線的圓心方向有一水平徑向分力,整個結構為受力復雜的空間受力狀態(tài)。
(2)主塔由于徑向力的作用,為空間不對稱受力狀態(tài),曲線外側塔柱為拉彎構件,內側塔柱為壓彎構件。
(3)主梁承受空間的彎矩、剪力和扭矩作用。
(4)支座設置,彎梁的徑向約束十分重要,國內一些城市的立交彎橋曾發(fā)生整個彎梁徑向向外蠕動的現象,這是由于曲線梁橋在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徐變,以及預應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平面變形未能有效約束的問題,此外曲線部分斜拉橋也容易產生像連續(xù)箱梁那樣的支座脫空現象。
本文以某曲線梁部分斜拉橋為依托工程,對大跨徑曲線超寬部分斜拉橋合理結構方案進行研究,通過空間有限元仿真分析,對其主要受力機理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對結構曲線半徑及約束體系對結構性能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比,并期望提出該類橋梁的結構解決方案和技術對策,為類似橋梁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該依托工程為120 m+216 m+120 m部分斜拉橋結構,分兩幅設置,其中道路中心線位于R=2000 m的圓曲線上,橋面設置為雙向8車道(見圖1)。
圖1 某大橋一般布置圖(單位:m)
主梁與主塔分離,為雙索面,一幅橋共設置32對索,采用鞍座錨固系統(tǒng)。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型梁,梁高在跨中為3.5 m,在墩頂為8 m,主梁為單箱三室,橋面總寬度為22.05 m。
主梁分幅設置,但主塔采用整體式框架形式,包含墩身塔高共為64.479 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僅下橫梁設置預應力鋼絞線(見圖2)。由于截面尺寸較大,為減少自重,下塔柱段及上、下橫梁均設置挖空。
該項目在大跨徑部分斜拉橋中獨具特點:
(1)位于2000 m半徑平曲線上,為目前國內跨徑最大的小半徑平曲線部分斜拉橋。
(2)采用三柱式橋塔、雙塔四索面結構,并非常見的單索面、雙索面結構。
(3)采用塔墩固接、塔梁分離體系,并非常見的塔梁墩固結體系。
(4)道路超寬,為雙向8車道,分兩幅設置。
該橋采用常規(guī)懸臂澆筑的施工方法,施工過程中主要工況概述如表1所列。
圖2 主塔一般構造圖(單位:cm)
表1 主要施工工況一覽表
本文采用MIDASCIVIL 2012建立全橋結構的空間桿系模型,采用梁單元建模方法,考慮到三柱式索塔之間的橫向聯系,把內外幅主梁均建立在模型當中。全橋結構的整體空間計算模型如圖3~圖5所示,整個橋梁結構劃分為752個單元,共計720個節(jié)點,其中雙幅混凝土主梁劃分為320個單元,索塔264個單元,斜拉索128個單元,虛擬橫梁12個單元。模型的計算系統(tǒng)中索力和應力均是拉為正,壓為負。
圖3 空間桿系計算模型
圖4 主要構件三維圖形及整體坐標系統(tǒng)圖
圖5 成橋后結構體系邊界條件示意圖
相比于一般部分斜拉橋,曲線梁部分斜拉橋在索塔完全施工狀態(tài)無較大差別,雙懸臂施工狀態(tài),自重及拉索索力等荷載作用下,開始呈現出與一般直橋不同的荷載下響應。以下為結構分別在自重、預應力、拉索索力作用下彎扭耦合效應。
3.1.1 結構自重作用下結構彎扭耦合效應
在主梁的懸臂施工狀態(tài),自重單項作用下,主梁受力呈現出與曲線梁橋相同的特性,主梁的彎扭耦合效應如圖6所示,可知,因結構自重作用產生的梁體彎矩,由于曲線線形的影響,產生由中跨向塔梁墩連接處集聚的扭矩,扭矩相對于彎矩為1.5%,會對索塔處支座產生30878×2/14.45=4273(kN)的不平衡支座反力。外側主梁呈現出相同的響應特征。
圖6 懸臂施工狀態(tài)自重作用下內側主梁彎扭耦合效應圖示(單位:kN·m)
3.1.2 預應力作用下結構彎扭耦合效應
在同一截面,鋼束的分布及線形是相同的,張拉力也是相同的,因此從理論上分析,預應力鋼束產生的初始效應并不會導致扭矩的產生,但是由于鋼束預應力損失等產生的二次效應,便會導致彎扭耦合的產生。
以全橋合攏施工階段為例,鋼束一次產生的墩頂處彎矩正彎矩1069657 kN·m,由于預應力損失等產生的鋼束二次效應引起的豎向負彎矩為538492 kN·m,為一次效應的50.34%,鋼束二次產生的扭矩為6461 kN·m,為鋼束豎向彎矩的1.2%(見圖7)。
圖7 合攏狀態(tài)下預應力引起主梁內力分布圖示(單位:kN·m)
3.1.3 索力作用下結構彎扭耦合效應
圖6中結構內力是在無拉索作用下結果,圖8是包含拉索索力及結構自重作用下的內側主梁內力分布圖,比較于圖6可知,斜拉索的存在不僅極大地改善了主梁豎向彎矩分布,同時改善了扭矩的分布,將墩頂處豎向彎矩降低為原來的30%,扭矩也降低為原來的30%,此時內外側索力體現出較明顯的不均衡性。說明曲線梁橋配合斜拉索,能夠加大改善結構受力狀態(tài),豐富橋梁結構的造型。
圖8 懸臂施工狀態(tài)恒載作用下內側主梁彎扭耦合效應(單位:kN·m)
結構運營狀態(tài)受到各種可變荷載作用,對于該項研究中的部分斜拉橋,其受溫度荷載、汽車荷載影響顯著。(由于支座沉降對結構整體會產生內力,但是相對于一般部分塔斜拉橋無顯著差別,在此不分析其作用)。以下將從溫度荷載、汽車荷載及各荷載組合作用下,探討該依托項目的空間受力特性。
3.2.1 溫度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受力特征
3.2.1.1 整體升降溫影響
曲線梁部分斜拉橋在整體溫度荷載作用下結構變形較為顯著,整體升溫與整體降溫效果相同,在此分析整體升溫狀態(tài),計算取體系升溫22.5℃,在該工況下主梁整體伸長51 mm。關注支座處幾個關鍵點在整體升溫作用下的變位如表2所列。
表2 整體升溫下關鍵點變位值一覽表
從表2可知,邊跨支座處主梁點不僅發(fā)生了較大的切向變形(51 mm),也產生了較大的徑向變形(6 mm),徑向變形使得橫向的支座產生較大的支座反力(96 kN),嚴重狀況還會使得橫向的支座擋塊破壞,導致落梁。
3.2.1.2 拉索與混凝土主梁及索塔溫差影響
單元之間溫差會導致結構變形不協(xié)調,而斜拉橋是超靜定結構體系,一旦溫度荷載引起的變形受到約束,必然會產生結構內力,部分斜拉橋溫度內力的典型特征是彎扭耦合效應,在主梁上產生的彎矩會部分轉化為扭矩,從而影響塔柱的橫向變形等。設計考慮斜拉索與混凝土主梁、索塔間的溫差+15℃時,如圖9所示,拉索的局部升溫主要影響主梁的內力,隨索塔影響較小,在主梁引起彎矩的同時產生扭矩,從而影響支座反力均衡分布。
圖9 拉索升溫引起內側主梁彎矩扭矩包絡圖
3.2.1.3 梯度溫度影響
梯度溫度包含塔身的梯度溫度和主梁梯度溫度。索塔梯度溫度產生影響主要是索塔自身,因其所受約束較小,結構能夠自由變形,所以產生的主要內力在索塔本身。主梁梯度溫度作用下,主梁本身產生非線性的變形,受到截面約束及拉索、支撐體系、索塔等約束,在主梁上會產生一定的應力,但是梯度溫度本身形成的內力及變形并不大,這與一般部分塔斜拉橋類似。
3.2.2 汽車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受力特征
汽車荷載作用在橋梁上有較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對于不同構件的不同斷面,汽車荷載形成的對結構最大響應的分布是不同的,同時運營期間的汽車荷載作用卻是橋梁結構的關鍵可變荷載。
分析主梁結構在汽車荷載作用下的包絡可知(見圖10),汽車荷載作用可使任意主梁同一截面的內力發(fā)生突變,索塔處主梁的扭矩達到17899 kN·m,平衡到兩邊支座上,會產生顯著的不平衡支反力:17899×2/14.5=2469(kN)。嚴重情況下會使得支座發(fā)生脫空。
圖10 汽車荷載作用下內側主梁豎向彎矩及扭矩包絡圖(單位:kN·m)
3.2.3 荷載組合作用下結構關鍵受力狀況
運營期間可變荷載作用變化性較大,獲取結構在某種典型組合作用下的關鍵受力行為,是體現部分塔斜拉橋空間受力特征的關鍵,該項研究關注橋梁結構在規(guī)范標準組合工況下受力行為。如圖11、圖12所示,可知主梁彎扭耦合特性顯著。
圖11 標準組合下內側主梁最小內力包絡圖(單位:kN·m)
圖12 標準組合下外側主梁最大內力包絡圖(單位:kN·m)
關注標準組合作用下邊跨支座反力大小(索塔處支座反力不易出現支座脫空現象,在此不分析),受扭矩的影響,將支座反力等效到相聚9.45 m的梁體兩端支座時,可知內外側支反力差別較大,受曲線的影響,彎橋內外支座反力分布不平衡,但是均不出現支座脫空現象,說明結構在使用期間有較好的受力狀態(tài)。
本文通過對某部分曲線斜拉橋建立空間桿系模型,分析了施工階段及使用階段各荷載單項對結構空間受力行為的影響,明確了相對于一般部分塔斜拉橋,曲線形主梁對結構總體空間受力影響,具體結論如下:
(1)在結構施工階段,受主梁曲線線形的影響,結構自重作用下梁體產生豎向變形的同時,會發(fā)生向徑向內側變形的趨勢,表現在內力層面是:主梁結構產生豎向彎矩同時也產生扭矩,呈現顯著的彎扭耦合效應。
(2)若預應力鋼束在截面對稱布置,相同的張拉力情況下預應力一次效應并不產生扭矩,但是后期損失等產生的鋼束二次效應會對主梁產生彎扭耦合作用。
(3)斜拉索的存在不僅可以調整主梁的豎向彎矩,還會改善主梁梁體內扭矩的分布狀況,可以通過內外側索力差調整恒載作用下梁體扭矩,使成橋狀態(tài)內外側支座反力值較接近,在此狀態(tài)下,結構在均布荷載作用下,內外側索力增量較接近;此時主梁處于較為理想的成橋狀態(tài)。
(4)整體溫度荷載作用下梁體不僅產生較大的切向變形,還會產生較大的徑向爬移,在設計曲線梁橋時,縱向伸縮縫及橫向擋塊支撐裝置必須完善。
(5)本文分析認為,在合理設計狀態(tài)下,由于一期恒載較大,平曲線半徑對二期恒載受力影響并不大,同時根據活載集度推測,平曲線半徑對均布活載受力影響并不大。
(6)汽車荷載單項會引起各邊支撐出現負支反力,量級一般較高,加上邊跨扭矩產生的支反力不平衡分布,可能引起結構在汽車荷載與其他荷載組合作用下,結構出現支座脫空現象,值得關注!
[1]陳從春.矮塔斜拉橋設計理論核心問題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5.
[2]王凱,陳亨錦.漳州戰(zhàn)備大橋設計——三跨連續(xù)預應力混凝土矮塔斜拉箱橋梁[J].橋梁建設,2001,(l):21-23.
[3]徐洪權.矮塔斜拉橋結構受力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