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山在湖北省黃陂縣,不知其先叫何山名。因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誕生地,地方因大人物而名望,被稱為木蘭山。所以,一聽到木蘭山這仨字,自然就讓人想起花將軍替父從軍的紅顏義舉故事。木蘭山突兀于江漢平原之上,風景優(yōu)美,很有氣勢,自然是供奉神靈的一方佳境,受朝拜的有王母等諸多娘娘、藥王孫思邈、醫(yī)圣張仲景等,既敬神靈又敬人杰,世代朝拜,香火頗旺。總體感覺是道家氣息十分濃厚。
那年,我在江城深造。說深造是自我粉飾,其實是三十大幾的人了,才拼死考取了個成人大專的資格,按當時流行的說法叫“充電”,但對我來說卻是補課。有黃陂籍孫同學邀請我們?nèi)ニ亦l(xiāng)玩,胡班長很干脆:不去;劉支書則婉言謝絕了。我們同寢室10人,他們都找了各種理由說不去。我生性好游,一聽說去玩就來勁,又見他們都推辭,覺得很傷孫同學的面子,我不能再謙辭,就爽快地答應了。同去的都是孫同學寢室的,共七八位。途中大家還在議論,就是抱怨不愿接受邀請的那些人不夠意思。
五月的木蘭山清秀蔥蘢,香煙繚繞,頗有神明之氣。我們乘坐的是一輛比較舊的白色面包車,據(jù)說是專用于計劃生育服務的,司機姓陳,是轉(zhuǎn)業(yè)軍人。朝山的信男信女們老老少少絡繹不絕,攜包挎籃地帶著香火貢品往山上走。不知誰在念叨:改革開放了,講迷信的人還真不少。車到盤山道間的一塊偌大的巨石前,說那是下馬石。對下馬石我是懂的,舊時凡官員、富家朝山,都要在此下馬,步行上山,以示對神靈的虔敬之情。于是我想說我們也應該下車步行上山,可又沒有說出口,車子已經(jīng)頻頻按著喇叭向山頭駛去。
接下來就是逛山。山上都是廟宇,逛山就是逛廟宇。有謝同學等三四位可謂見廟就進、見神像就下跪膜拜。馮同學對此種舉動先是有所批謔譏諷,后來見他們毫無顧忌地磕頭,便提醒道:你們這幾個家伙,多少注意點影響好不好,哪像班干部嘛!
謝同學辯解道:我們拜的是老祖先,怕啥?
戴同學幫腔說:這是醫(yī)圣張仲景,我們拜的是古代科學家,你不想身體健康???
馮同學舉手指著一座廟反駁道:那個么子娘娘也是科學家?搞迷信還跟我鬼扯!
譚同學當和事老,他說都隨著各人好了,別搞得那么嚴肅好咯。
我自作聰明地建議道:我們假設暫時取消他們的班委職務,隨便他們磕頭燒香去,下山以后再恢復他們的職務,如何?
王同學說:就這樣子,要不他們太不像話了!
大家笑鬧了一場,就各行其事地繼續(xù)逛山。
說是要回去,大家陸續(xù)上車。車上多了三個人,一個三五歲的小男孩,一個中年農(nóng)婦一樣的女人,還有一個男人,都是搭順道車的不知哪一路熟人。
等人的時候,那幾個磕頭燒香的家伙聚在后排座那里打撲克牌,臉上陸續(xù)貼了些紙條子,吵吵嚷嚷地蠻熱鬧。開車了,說我年長,讓我坐在前排,我的前面是一個約一米高的鐵皮柜子;左首靠窗是馮同學;他前面是那個女人,坐在她攜帶的一只方凳上,側倚著司機座的后靠背;王同學坐在右首的單座上,近門靠窗;譚同學則抱著那個小孩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打撲克的那幾個依然在興致勃勃地打撲克。
當車子順坡駛下第一個彎道時,司機突然冒出一句“壞了!剎車壞了!”隨之進行著緊張的操作。還好,他控制車子拐過了這個角度極小的彎道,險些沖出路面翻下山坡。前面是大坡度的彎道,路上是許多上山下山的人群,司機打開了車上的警報器,嗚兒嗚兒地吼叫著,失去制動的車子像一頭瘋牛般地向前沖去。行人們聽見警報器的吼叫又見瘋跑的面包車,驚慌地叫喊著向路邊逃避。司機大喊了一聲:“大家坐好!抓牢!”在警報聲中,還能聽到那幾個打撲克的吵嚷聲。情急之下,我用雙手死死地撐住那個鐵皮柜子,緊張得腦子里一片空白。只見司機緊握著方向盤,盯著前面的下馬石——他要撞上去!說時遲,那時快,嘭!哐啷!車子在蹦跳,我長出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沒摔倒也沒受傷,正想看一下別人怎樣了,卻被猛烈地震了一下,腦袋撞到了鐵皮柜子上,然后倒在車里翻滾。只聽到“咋啦咋啦”的驚呼聲。
車子不動了,我們被好心的路人從車里一個一個地拖出來,一溜橫排地坐在山根下,擻擻發(fā)抖,那種狼狽相于我真是空前絕后。人們嘰嘰喳喳地挨個兒“評點”我們幾個傷員。他們指著我說:這個的嘴巴打豁了,這個要繚(縫合)一下子。我這才感到嘴巴發(fā)麻,黏糊糊地,用手一摸,是血。他們指著王同學說:這個的臉子稀碎了,血糊滿了看不清爽。他們又扶著馮同學說:這條膀子怕是斷了……路人們攔了一輛車,把我們送到了山下的一個衛(wèi)生院,凡見血的都給打了一針破傷風疫苗,又跑去找大夫。等了好長時間,來了一位大夫,穿著中山裝,戴著鴨舌帽,扒拉了一下我的破嘴唇,說這個要繚一下子。隨之從他嘴巴里冒出來一股酒氣。
經(jīng)過大家分析,受傷經(jīng)過是這樣的:當車子第一次撞上下馬石的時候,我旁邊的馮同學本想撐住他前面那個女人坐的方凳,但由于慣力的作用,前撲的沖勁太大,他竟然用肘部擊中了那只方凳,于是他的左小臂皮膚被大面積挫去。那個女人倒地時壓在他身上,又撞傷了他的脖頸,那只方凳不知何因竟碎得肢體分離了。據(jù)說,撞了下馬石后,車子被彈回去好遠,接著又向前沖去,接著又撞在山體上。就是這后來的一撞,我的腦袋碰到了鐵皮柜,鐵皮柜的棱角傷了我的嘴巴。同時,由于受到撞擊,車窗骨架變形,擠裂了窗玻璃,飛濺的玻璃劃傷了王同學的臉。譚同學抱著孩子,他在危急時刻把孩子放到座位上,返身緊握靠背全身護著孩子,只是腦袋被撞了一下,并無大礙。聽說司機傷了腿,還比較嚴重。雖然我們又受驚又受傷,但我們很敬佩這位司機的沉著果敢,要不然,車子翻下山坡,那后果簡直不敢想象。叫人匪夷所思的是,那幾個又磕頭又打撲克的同學,竟然毫發(fā)無損。
神靈之地莫亂語——這是我在木蘭山受難后長期反思的結果。這一誡語并非以前不知曉,實屬守誠不牢。這也不是單從唯物或唯心的概念出發(fā)就能說得清的事兒。從事情的本身來看,是由于車子的剎車油管崩斷了造成的車禍,有其內(nèi)在的原因。但老百姓對一些事情卻有著一貫的、無根無由的因果說法。你要信,卻找不到實實在在的必然聯(lián)系;你要不信,結果卻在面前擺著。就拿木蘭山這一遭來說,為什么磕頭拜神的毫發(fā)無損,而偏偏我們幾個說三道四的披傷帶彩呢?說來說去,凡是到神靈供奉之地,畢竟是人們的信仰所寄,還是應當懷有敬畏之心,不要胡言亂語,也不要指指戳戳?;蛴胁恍派耢`的,雖不信仰,卻不妨給予平等的尊重,隨喜功德,心靜如水為好。
之所以提起這件陳年往事,是因為它經(jīng)常在記憶之潭中浮起,似乎讓人有個說法才肯歸于平靜。
【責任編輯 柳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