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市位于遼東山區(qū),具有遼東地區(qū)典型的植物種群、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適宜多種生態(tài)類型區(qū)的植物生長繁衍。境內山野菜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但大多生長在大山深處,鳳城市已經成功馴化并大面積人工栽培的品種主要有刺五加(刺拐棒)、桔梗(歪脖張)、東風菜(大耳毛)、短果茴芹(大葉芹)、龍牙楤木(刺嫩芽)、蹄蓋蕨(猴腿)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菜籃子。但是,林下山野菜品種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目前仍處于野生和濫挖濫采狀態(tài),有的甚至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由于這些山野菜品種對土質、水分、光照的條件要求比較嚴格,目前尚沒有開展這方面的保護利用研究。2011年,我們進行了部分珍稀山野菜品種人工馴化栽培初探,現(xiàn)將這幾個品種簡介如下:
1. 朝鮮落新婦 俗稱蕎麥芽,為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1米,根狀莖粗大,暗褐色,須根多數(shù),小葉廣卵形,花期6~7月,白色或淡粉紫色,果期8~9月。生長于海拔400~1300米的闊葉林下或灌叢中,在土質肥沃、水分適宜的陰坡生長良好。以成片生長和株體被纖毛特征與落新婦區(qū)別。4月末至5月上旬采收嫩芽,芽根乳白色,芽端紅褐色,色澤誘人??沙词场⑺賰?、做餡、做蘸醬菜或干菜,具有口感清爽、滑嫩,易消化的特點。
2. 卵葉風毛菊 俗稱紫里菠菜,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00厘米,莖下部近無毛或疏被硬毛,葉片廣卵形或卵形,背面紫色,兩面無毛,以此區(qū)別于其他風毛菊類,不過初生期較難識別?;ㄆ?~9月,花冠紫紅色,果期9~10月,喜冷涼濕潤氣候,生長于土質肥沃的林下、灌叢中,4月末至5月上旬采收地上莖葉??沙词?、做餡、速凍或蘸醬食用,口感好,無異味。
3. 莢果蕨 俗稱黃瓜香,因全株有黃瓜清香氣味得名,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達1米,葉簇生,生長于土質肥沃的林下、林緣或濕草地上,生長處十分集中。4月末至5月中旬采收,可炒食、做餡、速凍,味道清香,口感滑嫩,易消化。根莖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殺蟲止血功效,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鼻出血、蟯蟲病及預防流感和乙腦等。
4. 銀線草 俗稱燈籠花,為金粟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有香氣,花期4月下旬至5月,花白色,無花梗,生長于山坡雜木林下或溝邊草叢中陰濕處,分布比較集中。4月末至5月上旬采集地上植株連同花朵,可炒食或蘸醬食用。全株供藥用,有祛濕散寒、活血止痛、散瘀解毒的功效,根狀莖還可提取芳香油。
5. 山野豌豆 俗稱山豌豆、大姑娘菜,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100厘米,生長于山坡、灌叢、林緣及干燥的草地等處,是家禽喜食的飼料,也是優(yōu)良的水土保持及綠肥植物。嫩苗紅褐色、肥胖,形態(tài)惹人喜愛,一般在4月末至5月中旬采集,可蘸醬食用、炒食或速凍。夏季以莖葉入藥,用于治療風濕疼痛、筋骨拘攣。本品種自然分布零散,市場上?;祀s于普通山野菜品種中出售,種子易采集,適宜于人工栽培。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遼寧省鳳城市蔬菜辦公室 郵編:1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