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千百年來褒貶不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成了歷史上對曹操最著名也是最準確的評論。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東漢著名鑒賞家和評論家許劭給曹操的評語。而這句話可以有兩種理解。處在治世,就是能臣,處在亂世,就是奸雄;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擾亂天下,就是奸雄。但不管是哪種理解,都從側(cè)面反映出曹操是一個具有雙面性的人。早在年輕時候,曹操本想做“能臣”的?!捌蕉ㄌ煜拢飶?fù)漢室”一直是他的人生理想。荀彧的投奔就是一個最好例證。荀彧本是袁紹部下,胸懷大志。他看準了袁紹為人優(yōu)柔寡斷、反應(yīng)遲鈍、決策總是慢半拍,終難成大業(yè)。同時也料定曹操必將成為平定天下、匡復(fù)漢室的人。最終,荀彧選擇“棄暗投明”輔佐曹操。
“亂世之奸雄”這一說是否準確呢?“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有另外一說叫“奉天子以令不臣”。奉,是尊奉、維護;挾,是挾持、利用。令不臣,是要地方服從中央;令諸侯,是要別人服從自己?!胺钐熳右粤畈怀肌保康氖且磳Ψ至呀y(tǒng)治,維護國家統(tǒng)一,是一個英雄所為。而“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政治策略,在反對分裂統(tǒng)治的同時,更要實現(xiàn)個人野心。這就太壞了,這種做法簡直就是把“天子”當牌來打,用于自己操控。這就是奸臣。東漢末年,西北軍閥董卓進京后,為了躲避關(guān)東軍討伐,決定離開洛陽去達長安,同時也帶上了漢獻帝。當董卓被誅殺,楊奉、董承等人開始護送圣上回京。這一去就是一年,一路上顛沛流離天子又變成浪子。因為此時各大軍閥都為搶占地盤爭得你死我活。這時,曹操的謀士毛階提出了三條策略,其中一條就是“奉天子”。毛階說:“夫義兵者勝,守衛(wèi)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钡拇_,現(xiàn)在上天的嫡子,天下人的父親顛沛流離,連基本的溫飽也得不到解決。割據(jù)一方的諸侯卻都不肯伸手救援,許多人士是憤憤不平看不下去的。如果此時有人能迎奉天子,無疑會大得人心。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皇帝在楊奉等人的護送下終于回到洛陽,眼前的景象是一片狼藉。就在這時,曹操出現(xiàn)了,帶來了久違的糧食和米肉。君臣相見,感慨萬千。于是天子下詔,授予曹操符節(jié)和黃鉚,錄尚書事,就是最高行政權(quán)。所以,“奉天子”的做法也為曹操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政治基礎(chǔ),他想打什么仗,討伐什么人都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出師。天子就是正義,曹操的軍隊就成了正義之師。后來,曹操又通過一系列手段,將天子弄到了許縣,“奉天子”過程也就宣告完成。可以說,在整件事中,曹操的做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但想法卻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前面說過,前者是英雄所為,后者是奸臣所為。所以,歷史上便一邊取一字,“奸雄”之說就此誕生。
其實,曹操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評論最多,爭論不休的人物。不僅因為他性格復(fù)雜??峙赂嗟脑蜻€是因為“三國”這段歷史太吸引人的眼球了??慈龂?,其實就在看曹操;讀三國,其實也是在讀曹操。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充滿陽剛之氣、既有英雄氣概又有浪漫情懷的時代。而曹操又是這段歷史的代表,當然成了眾人談?wù)摰慕裹c。
但不管是“奸臣”曹操還是“英雄”曹操,都是中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華夏歷史不知還有多少像曹操這樣的風(fēng)流人物在這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還有多少蓋世英雄在這里大顯身手叱咤風(fēng)云,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至于,我們究竟該怎樣去品讀這些人物,那又將是另外一個話題!
編輯/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