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此生皆是因愛而來,可我們根本不懂愛,卻以愛的名義,折磨自己,困頓對方,什么是愛呢?讓我們用禪的方式來解讀愛。
◎隨緣而惜緣
緣分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對故人。重視緣分、珍惜緣分是禪的一個基本思想。所謂緣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相遇。這種相逢相遇,按照緣起論的觀點來看,既有生起的時候,也有消失的時候。有聚合,也有離散。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生起執(zhí)著,走入歧途;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正確面對,從而重視緣分,珍惜緣分。
有一首小詩說得好: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于是把我化做了一棵樹,長在你必然經(jīng)過的路邊……
五百年的請求,才能化成一棵樹,等待意中人的走過;五百次的深情回眸,才可以換得今生匆匆的擦肩而過。今生不經(jīng)意的相遇,都是“前生”結的果。
那么,今生的并蒂連理,百年好合,在“前世”,又究竟經(jīng)歷了怎樣的修行呢?
對一個女孩子來說,她最終要用一生一世來報答的人,又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呢?
在一個著名的禪的故事里面,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前世,究竟是誰埋了你?”
◎前世,究竟是誰埋了你
前世,究竟是誰埋了你?
這個女孩子最終要用一生一世來報答的人, 就是前世那個把她埋了的人。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感情很好,倆人愛得如漆似膠,愛得天昏地暗。他們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但是,等到了那一天, 未婚妻卻突然披上了別人的嫁衣。
書生遭到這個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想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書生奄奄一息,氣若游絲,眼看著就要命喪黃泉。這時, 有一位禪師云游經(jīng)過,知道這個情況后,就決心點化他。
禪師來到書生的病床前, 取出一面風月寶鑒,讓書生先看反面。
書生一看,看到了一片茫茫的大海,波翻浪卷。海灘上,有一具女子的尸體,一絲不掛地躺在那里。這時有一個人路過, 看了女子一眼, 搖搖頭,嘆嘆氣,走了;又有一個人路過,看著那個女子,心中不忍,就將上衣脫下,給女子蓋上,走了;之后,又有一個人路過,看著那個女子,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他找來了一把鍬,挖了一個坑,小心翼翼把尸體埋了。
書生看到這三個畫面之后,禪師又把風月寶鑒轉過來,讓他看正面。在鏡子里,書生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之夜,紅布蓋著頭;和她在一起的,是喜氣洋洋的新郎官。
書生看了,心中不覺一驚:咦,怎么這個新郎官和風月寶鑒反面中的一個人非常的相像?
書生不知道其中的奧妙,正在疑惑的時候,禪師解釋說:你看到了那具海灘上的女尸嗎?她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經(jīng)給過她一件衣服。所以她今生和你談戀愛,做你的女朋友,和你好上一場,就是為了報答你的恩情。但是,她最終要用一生一世來報答的那個人,是那個把她掩埋的人,而那個人呢,就是她現(xiàn)在的丈夫!
書生大悟,刷地從床上坐起,頓時病就好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后,只怪自己當初沒有像她現(xiàn)在的丈夫那樣付出很多,因此,對這個結果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要嫁的人,必定是那個對她全心全意地付出的人。
◎大愛鑄深情
禪的深情,就是大慈大悲,就是大愛。慈,是予樂,給予對方快樂;悲,是拔苦,拔除對方痛苦。大慈大悲,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禪者對眾生無條件地給予快樂,這就是“無緣大慈”;禪者對眾生的病痛感同身受,這就是“同體大悲”。
凡俗的愛是以小我為基礎,以肉體的愉悅為目的。于是,人們沉淪于欲海情天,成為生死輪回的根本。這是現(xiàn)代人游戲情感而形成的頑癥、絕癥;禪者的愛,是升華了一己之情的大愛,是對眾生無私、徹底的愛,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式的大愛,是奉獻人生的大愛。
現(xiàn)代人放縱欲望,沖出底線,沉淪在欲海情天,身陷在肉欲的泥潭,禪的情感,可以為現(xiàn)代人凈化自我提供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緣分來到時,要好好地珍惜,幸福地擁有;緣分散去時,要平靜地面對,坦然地接受。得到了是緣,未得到也是緣;相遇是緣,錯過也是緣! 緣來緣去,不可強求,也不必強求。
在情感生活中,要更多地付出和奉獻,而不能一味地想著得到、占有。
禪釋情感的最高境界是:將一己的情感,升華到對整個眾生的熱愛和奉獻。
學會愛,愛你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