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的主題與開始
洪昇創(chuàng)作于清早期的《長生殿》,演繹唐明皇與楊貴妃因安史之亂而終結(jié)的戀情。因為當(dāng)時明亡清興朝代更迭的時代背景,使這部劇作超越了很多昆曲中著重的男女情懷,而成為具有家國興亡的歷史劇?!堕L生殿》的成功,又影響了隨后誕生的《桃花扇》,進一步通過微觀的男女之情,放大出歷史變革產(chǎn)生的陣痛與思索。所以,《長生殿》的主題雖然是一個愛情故事,而且為了與眾不同,作者還精心重塑了唐明皇與楊貴妃這一對盛世宮廷的傳奇忘年戀,但是《長生殿》的獨特性并不在于此。
《長生殿》的最早依據(jù)來源于白居易的敘事長詩《長恨歌》,情節(jié)也大體如此: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本是宮闈富貴中的恩愛眷侶,孰料安史之亂爆發(fā),玄宗只得攜朝政集團到蜀地避難。行至馬嵬坡,將士嘩變,要求除掉楊國忠、楊玉環(huán)家族的政治勢力,方肯繼續(xù)為玄宗效命。萬般無奈下,玄宗賜死心愛的楊玉環(huán),后得以平亂還朝。但失去了權(quán)力和愛情的玄宗,悲慟欲絕、悔不當(dāng)初,在強烈的思念下,借助道士作法通幽,見到了死后的玉環(huán),人神相會,再次定情。
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即使再充滿神秘宮廷高高在上的獵奇感、再被描摹為六宮失色寵冠后宮的傳奇性,其實也還不夠深刻。作為帝王,唐明皇對楊貴妃怎樣“拱手山河討你歡”也不難,他們的愛并不存在如杜麗娘與柳夢梅、崔鶯鶯與張生、陳妙常與潘必正之間那般的巨大阻礙,所以《長生殿》前半部彰顯的情愛,除了體現(xiàn)出楊貴妃作為臣妾卻敢與唐明皇爭鋒的平等愛情地位外,便盡是紙醉金迷的香艷而已,并不構(gòu)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直到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明皇在家國性命與情愛自由中做了無法回頭的抉擇,永遠遺失了他的愛人和大權(quán)在握、躊躇滿志的生活,《長生殿》的力道才真正綿長悠遠地漫溢出來。
安史之亂爆發(fā)時,唐玄宗七十歲,這是得意帝王和大唐王朝共同遭遇的一個命運轉(zhuǎn)折點,于此告別繁華,只剩無窮無盡的離愁別恨、家國痛悔。所以,這個皇帝在年老時遺恨和懺悔的開始,才是《長生殿》這個故事真正深情的開啟。
因為這份深,不僅是面對情,也是對歷史的思考,更是對生命的思考。就如同《牡丹亭》的真正故事開始在一個夢之后,《桃花扇》的真正故事開始在國破家亡之后,而《長生殿》真正的故事,開始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死別離之后。從《冥追》起,整本故事可以看作是唐明皇倒敘體的自述追憶。
◎《長生殿》的主角與長恨
唐明皇在《哭像》這齣戲中,對著楊貴妃的像追悔:“我當(dāng)時若肯將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臺上,倒博得永成雙。”錯用奸臣、驕奢懈怠導(dǎo)致朝綱生變,這是他的第一層悔恨;然而既然是放縱不羈誤了河山,就索性不羈到底,馬嵬坡下何苦逆著意愿逼一個女子來承擔(dān)后果?無盡的思念與愧疚是他第二層悔恨。而在逃亡路上面臨將士逼迫時,他應(yīng)當(dāng)毅然付出作為一個君王的義無反顧,那么縱然失勢也鐵骨錚錚,而不是犧牲帝王的主動權(quán)步步后退。妥協(xié)的代價,是他再也換不回喪失掉的尊嚴(yán)?!犊尴瘛分?,已被架空在太上皇位置上的他,喪失的豈止是權(quán)力、愛情、輝煌、驕傲,更是他的尊嚴(yán),這是他最深的恨。所以余生八年的茍且偷生都變得滑稽荒唐起來,他無論是哭是怒,在臣子們眼里都不過是喪失威儀的笑話,他的忍辱偷生換不來任何意義,這個江山不再需要他,甚至不愿給他一席之地。所以他哭楊貴妃,更是在恨自己:人生有些東西是不可逆的,暫時的放棄,就是永遠的尋不回。比如,一個君主的尊嚴(yán)和責(zé)任。
大多言情戲曲的真正主角都是女性,比如《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執(zhí)著而不顧一切、《西廂記》中崔鶯鶯的矛盾又大膽、《桃花扇》里李香君的剛毅和香艷……相比之下,都使她們身邊的男主角略顯軟弱黯淡。而《長生殿》的主角是這個多情而不同常態(tài)的皇帝。在戀愛過程中,他是主導(dǎo),在情節(jié)推動上,他是主導(dǎo),所以《長生殿》的真正主角只有一位,就是唐明皇。楊貴妃的形象比較簡單,能讓人記住的性格特征就是天真率直熱情,而唐明皇有作為丈夫的癡情與背叛、有作為帝王的強權(quán)與失誤、有作為老人的絕望與向往……他的復(fù)雜性和可分析性,才使之成為劇目真正的主角。
其實無論是否由唐明皇下令,楊貴妃的死和虞姬的死性質(zhì)一樣,當(dāng)她唯一依靠的男人倒下,她的自愿死去是一種成全,成全自己一生的完整。相比生者,死者的臨行是一種平靜。平靜緣于接納,而茍且者卻終身難安,因為他會不平。不平于命運,不平于失誤,不平于選擇——任何選擇都會令他不平,家國社稷與感情知音,選擇哪一個,都會耿耿于懷另一個。失敗者,最恨的喪失,在于失去的尊嚴(yán)不可逆,恨失去了自主命運的權(quán)力卻無可遷怒。
因此,《長生殿》的主旨其實就在“恨”字上,這真正是一首“長恨歌”。無論是昆曲的名字“長生殿”還是唐詩的名字“長恨歌”,本就都是以唐明皇為主體的,這是屬于他一個人的故事,作者為他演繹,就是在為他贖罪,圍繞著這個失意君王的孤獨與悔恨,展開他一生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