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儒家之外另外開辟了一條更為寬廣的路。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部精美的“哲學(xué)詩”和“萬經(jīng)之王”,博大精深,玄妙無極。蘊(yùn)含了養(yǎng)生之學(xué)、人性修養(yǎng)、處世哲學(xué)、治國方略、乃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等無盡的智慧寶藏?!兜赖陆?jīng)》易求,《道德經(jīng)》之真法、真?zhèn)麟y得。為此本刊邀約著名文化學(xué)者陳兆杰先生,連續(xù)10期解讀《道德經(jīng)》之真諦,引領(lǐng)您追尋老子的足跡,領(lǐng)悟天地自然的智慧,悟心靈之源,體萬物之道。
如果說孔子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圣人,那么老子無疑就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智者、第一哲人。
老子寫的《道德經(jīng)》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道”。所以老子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道德經(jīng)》為道家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是道家的開山之作。其實《道德經(jīng)》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哲理的經(jīng)典,老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最高代表,《道德經(jīng)》區(qū)區(qū)五千余字卻是字字珠璣,句句精辟,行行錦繡。它博大精深,包藏宇宙,幾千年來流傳于世,給后人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在前,《德經(jīng)》在后,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xué)著作。《道德經(jīng)》重在詳盡論述作為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和運(yùn)動規(guī)律的天道,并將這種天道用以關(guān)照人道,指導(dǎo)治國和修身,直面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這本書沒有一句是屬于任何歷史的,它屬于全部的人類和宇宙,因為他的思想在任何時代、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生命中都是有實踐和指導(dǎo)意義的。
我們要怎么才能圓滿走完自己的“道”?世人只知道追求“多”,老子卻告訴我們要追求 “少”;世人只知道往上爬,老子卻告訴我們要往下走;世人只知道要堅強(qiáng),老子卻告訴我們要柔弱。越“少”才能越快樂,越“下”才能越高貴,越“柔”才能越強(qiáng)大。 研讀《道德經(jīng)》,會讓你改變?nèi)松鷳B(tài)度和生命方式。從而達(dá)到恍兮惚兮的境界,真正能夠獲得道法自然的感悟,去通曉上善若水的智慧來獲得大智若愚的表現(xiàn),從而成就大器晚成,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那至高的境界,最終走向美言不善,善言不美,一為慈,二為儉,三不敢為天下先的涵養(yǎng)。
◎道之以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一章是《道德經(jīng)》的開篇,理解了這個開篇就懂得了老子所談的終極問題。
第一個字“道”,用一生都不見得能感悟透徹,其實道跟我們的關(guān)系非常地密切,我們幾乎每一天都生活在道中,比如說我們每天走的道路,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講道理,我們?nèi)松枰獡?dān)道義,我們做人需要講道德,結(jié)婚、搬家、開業(yè),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選一個黃道吉日,那么這個道是什么呢?道是規(guī)律!
第一個道,就是天地規(guī)律,宇宙規(guī)則,人間法度,成就方法,一切都是道。有一次我拜訪一個老先生,他問我道在哪里?我當(dāng)時一句話都沒有說,我看他一眼,我看天一眼,我看地一眼,最后我還看一眼,就看了四眼,叫天一眼、地一眼、你一眼、外一眼,他笑了,他說我過關(guān)了,為什么?因為道無所不在,什么不是道呢!所以說,連自己都是道,況且身外之物呢!
第二個道:可道。這個道就是表述的意思,為什么這個道能夠表述出來之后,非常道就不是常道了呢?這個常是永恒、平常、基本的意思。如果一個道被你說出來之后,這個道就一定不是最根本的。你所認(rèn)為,你所了解的道絕對不是道。《道德經(jīng)》給了我們一個規(guī)則,就是道是不能說清楚的,道是不能講明白的,如果你講明白你的道,你能講這個道一定不是道。
老子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第一不要自以為是;第二不要狂妄自大;第三不要似是而非;第四不要自我設(shè)限,固步自封,僵固不化,抱殘守缺。天、地、人道你都不能知,你怎么敢說你能知道“道”呢?對道要有敬畏之心,敬仰之心,敬重之心,才能夠得道。老子終其一生都以謙卑之心對待道,他終于成了中國得道第一人??鬃訉θ魏稳硕脊ЧЬ淳矗钥鬃涌梢浴俺劦?,夕死可矣!”人也是道的產(chǎn)物,人也是道的一部分,部分是不能掌握全部的。
◎名之以名
名,可名,非常名。名是什么?有人說名就是你的稱號、稱呼。那么這個名字真正代表你嗎?不能!任何被命名的名字,都不是本質(zhì)。
我們所知道的名字并不見得是事實,名是外,而如果里并不和名相一致,那問題就出現(xiàn)了,你可以是丈夫,是父親,是兒子,你還是領(lǐng)導(dǎo),是同事。我們有很多名字,這些名字就不能夠像你的名字一樣隨便叫一叫,因為它包含了很多的內(nèi)涵。叫你父親,你能不能盡到養(yǎng)育之恩,教養(yǎng)之責(zé)?叫你兒子,能不能行孝膝前?叫你老板,你能不能讓企業(yè)發(fā)展?叫你領(lǐng)導(dǎo),你能不能帶動員工前進(jìn)?如果你不能的話,叫名不副實。
名是你的稱號,那么實是什么?實就是你的道。其實名和實的關(guān)系就是名和道的關(guān)系,如果你叫做丈夫,每天不回家,你老婆就要換人;如果你叫父親,對兒子不管不顧,兒子就會叛逆;如果你叫領(lǐng)導(dǎo),企業(yè)一塌糊涂,員工就會逃跑??鬃诱f過名正言順。何為名正呢?就是名實一致,名實相符,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才是事物的根本。名,可名,非常名,就是一旦你的名字被命名了,就不一定是它的本質(zhì),如果是它的本質(zhì),就必須讓名和實相一致。最好是實過其名,如果名過其實,那就像猴子一樣,爬到樹上,露出屁股,就會被別人藐視。但是實過其名,你的能量比名要大,你會永遠(yuǎn)讓別人尊敬,因為你能做出來比本身的名字所賦予的更高的內(nèi)涵和更多的責(zé)任。
下面我們來解析道和名的開始。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盁o”被稱為天地的開始,“有”被稱為萬物的母親,《道德經(jīng)》的文章是沒有斷句的,而我們斷句并不見得是唯一的答案,有兩種斷句方式,解讀方式也不同,我們先按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斷句解讀。老子說,天地的開始就是無,無是沒有,天地的開始是沒有,那沒有怎么出來天地呢!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什么生太極?無極生太極。
有一動就有一靜,有一得就有一失,有一存就有一亡,天下絕對沒有只是天的事,只是地的事,只是得的事,只是無的事,每件事都會有一正一反,這就叫無。如果你不動呢?就無得也無失,無好也無惡,無善也無壞,無進(jìn)也無退。一旦你動了,就有好壞之分,就有得失之別。當(dāng)然不會讓諸位不動,而是不妄動,不狂動,不躁動,在動之前要想清楚得失,我們要知進(jìn)也知退,知得也知喪,知失也知亡。無,天地之始。無說了天,就說了地,天地是陰陽。所以說,這就是無中生有的開始。
有,名萬物之母,當(dāng)有了天地之后,才有了萬物,所以說天地是萬物的母親,天地就是萬物的開始。
第二個斷句方式: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在天地開始之前沒有名字,后來起了名字之后,就是萬物的開始,這叫天,這叫地,這叫生,這叫死,這叫愛,這叫恨。但是這些名字并不見得真的是名字,因為有名是人為的命名,人為的命名是可以變的,因為它的命名是不清晰的。所以說無名是天地,有名是萬物,意思很簡單。我們需要掌握的,還是第一個斷句,無,之始,有,之名,我們要去看到無之間的有。什么叫無之間有呢?道看得見嗎?看不見,但是變幻莫測;愛看得見嗎?看不見,滋潤身心,一定要從無看有。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能夠通過別人的無來看到有,才能夠明晰別人的道和本,這句話很玄,因為這個有和無就是始和母的關(guān)系,有名也罷,無名也罷,有也罷,無也罷,它都展示了道的最初的形狀。
◎眾妙之門
下面就很絕妙了,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這個妙是指精妙、絕妙,妙不可言。繳就是空間、界限、分寸。通過無可以看到妙不可言,通過有能看到邊界。常無,觀其妙;常有,觀其繳,無中有妙,有中有繳,什么叫有呢?萬物之母;無呢?天地之始,看不到的東西比看到的東西更加妙,有了名字就是界限。
常無,觀其妙,無就是空,空看得見嗎?看不見,但是很妙,無就是精微、玄通、深妙之法;有,界限、規(guī)則、秩序之門,這就是有無之變。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就是有和無都是從道幻化出來的,但是它們的名字不一樣,能看到的叫有,看不到的叫無,所以叫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它們都被稱為玄,什么叫玄呢?玄就是高明、神奇,玄之又玄,就是根本的根本,我們稱之為非想非非想。
有和無稱之為玄,而玄之又玄就是道,是眾妙之門,所有的神奇、奇妙、高明都從道這個門出來的,這就是《老子》第一章。
陳兆杰 北京大學(xué)匯豐商學(xué)院教授,國學(xué)與企業(yè)家傳承課題組組長,城市文化與經(jīng)濟(jì)研究學(xué)者。
下期導(dǎo)讀:下期《道德經(jīng):和光同塵》將為您講述道的體、道的用以及如何處理人事,和個人之修行。編輯/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