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燕京大學首任校長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賢園的文星苑,沒能陪伴在父母和弟弟身旁。從1962年病逝至此,司徒雷登骨灰一直未入土為安。個中秘密,在他魂歸杭州之后才一一揭開。
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因心臟病突發(fā)在華盛頓去世,終年86歲。生命的最后幾年里,他因中風后遺癥行動艱難。1955年,預感自己來日無多,司徒雷登寫下遺囑:“我指令將我的遺體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應安葬于中國北平燕京大學之墓地,與吾妻遺體為鄰;我并指令,如果此種安葬證實不可能,則上述骨灰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此種決定及變更之選擇由我的朋友和同事菲力傅及其妻子作出?!?/p>
遺囑中的菲力傅指傅涇波,滿清貴族后人,燕京大學政治系畢業(yè)生。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傅涇波夫婦陪伴司徒雷登左右,直至跟他去美國,照料他晚年生活起居,為他養(yǎng)老送終。
1962年后,傅涇波將司徒雷登的骨灰存放在自己家中,一直等待合適的時機送到中國。終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3年傅涇波受邀重返燕京大學,提起司徒老校長的遺囑,被拒絕。中美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少宿敵成新友,但司徒雷登的罪名卻不能輕易洗刷。他是毛澤東筆下在人民口號聲中“夾起皮包”溜走的“大使老爺”,“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很難葬在他親手打造的“文化侵略園地”燕京大學的校園里。
1984年,傅涇波再次訪問北京,趁機又提出將司徒雷登骨灰回葬的請求,未獲答復。兩年后,經(jīng)胡耀邦批示,北京大學致信傅涇波,同意將司徒雷登骨灰以原燕京大學校長名義,安葬于他曾經(jīng)的校長寓所臨湖軒。該方案因遭到個別燕京校友反對未能實施,反對的原因是“司徒雷登是毛主席點名批評過的人”。
1988年,傅涇波帶著遺憾去世,其兒孫繼續(xù)為完成司徒雷登的遺愿奔走。1999年初,北大表示可以“低調(diào)”安葬司徒雷登骨灰,不料當年5月,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美國轟炸,中美關系驟然緊張,司徒雷登骨灰回葬計劃再次擱淺。又經(jīng)過近10年斡旋周折,2008年,司徒雷登的骨灰終于在中國入土為安——不是在燕園,而是在他出生的地方:杭州西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