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3歲小學生孔忠良在放學途中撿到一塊白色“石頭”并上交國家,沒想到這是國寶文物“皇后之璽”。日前,陜西省神州漢文化保護發(fā)展基金會對孔忠良等10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第一次受到表彰的孔忠良激動地說:“沒想到,45年了還有人記得我。”
1955年出生的孔忠良如今已頭發(fā)花白,在咸陽韓家灣務農??字伊蓟貞浾f,那是1968年9月的一個下午,當時只有13歲的他放學回家,在渠邊發(fā)現一枚發(fā)光的白色小石頭,就小心翼翼地裝進書包拿回家。他父親孔祥發(fā)看后說是一枚印章,可能是文物,要好好保護。第二天,孔忠良和父親把這枚小石頭送到陜西省博物館(現在的碑林博物館)。
經專家鑒定,這是塊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讓專家驚訝的是,玉石上雕刻著“皇后之璽”4個篆體字,藝術價值極高。專家們查閱許多古代文獻,發(fā)現《漢官舊儀》上記載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而“皇后之璽”的發(fā)現地,在呂后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公里的陵園之內,其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文獻所載相符,經研究、鑒定,當為呂后之印璽無疑。
孔忠良說,當時有專家激動地說,這就是西漢呂后的“皇后之璽”,價值連城!而他和父親聽說是珍貴文物后,毫不猶豫地上交了?!八俏覀兊膰鴮?,給國家肯定有很大的價值,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嘛?!笨字伊颊f,當時他們沒要任何報酬,博物館的一位領導給了他和父親20元錢作為回家的路費。
之后,“皇后之璽”便存放在陜西省博物館,。1991年陜西歷史博物館改建后,“皇后之璽”成為鎮(zhèn)館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