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態(tài)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情感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tài)與人物思想感情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他的臉部顯示出來。神態(tài)描寫,一般專指對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tài)的描寫。如:眉飛色舞,愁容滿面,目不轉睛地盯著,呆呆地望著,等等。神態(tài)描寫,在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的人,神態(tài)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人,遇到不同的情況時,他的神態(tài)也會不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 高興時——嘴角上泛起一陣漣漪,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 傷心時——鼻孔一張一張的,眼睛里充滿了淚水。
■ 緊張時——不住地喘氣,臉色灰白,雙眉緊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 憤怒時——豎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彈出來似的。
■ 發(fā)愣時——兩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頭一般地站在那里。
■ 哭泣時——亮晶晶的淚珠在他眼睛里滾動,緊接著,一顆顆大大的、圓圓的、閃閃發(fā)亮的淚珠順著他的臉頰滾落下來……
一般情況下,神態(tài)描寫總是與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相結合,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或性格。在進行人物神態(tài)描寫時,一定要抓住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用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對人物神態(tài)進行細致地觀察,同時還可以從課文中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詞語和方法。
教材中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白楊》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老人與海鷗》
“?。 蔽和蹩戳?,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
——《驚弓之鳥》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xiàn)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買木雕的少年》
火光照亮了他那鋼鑄(zhù)一般的臉。一秒鐘,兩秒鐘……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出堅毅的光芒 。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guàn)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碧展拗t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情。
——《陶罐和鐵罐》
表現(xiàn)人物神態(tài)的常用詞語
傲慢 輕蔑 驚異
怒目圓睜 氣勢洶洶 愁眉苦臉 愁眉不展 神情沮喪 淚流滿面
呆若木雞 目瞪口呆 沒精打采 面紅耳赤 擠眉弄眼 眉開眼笑
心花怒放 破涕為笑 笑逐顏開 滿面春風 洋洋得意 和顏悅色
容光煥發(fā) 神采飛揚 大吃一驚 神采奕奕 面不改色 全神貫注
目不轉睛 專心致志 聚精會神 目光躲躲閃閃 靦腆地一笑
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句子
只見他的臉憋得通紅,雙眉擰成疙瘩,就連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師看到題后,皺著眉頭,習慣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來回移動,思考著。
展現(xiàn)在他臉上的是掩飾不住的濃濃的笑意。
他愉快地笑了,臉上的皺紋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菊。
聽著女兒的敘述,母親的嘴巴像敲開木魚般地笑開了。
她聽到這兒,噗哧一聲笑了,就像石子投進池水里,臉上漾著歡樂的波紋
小強向門口走了幾步,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似地掉了下來。
作家筆下的人物神態(tài)
那老頭兒這些天又瘦了,眼窩深深地塌陷下去,但眼睛還是那么亮,那么沉靜,像深秋的湖水一樣。他就是在這雙目光的注視下,在車間選舉會上表示的態(tài)度。
——鄭萬隆《明天行動》
她那樣笑著,微微側著頭,眼睛亮晶晶的,兩個酒窩淺淺地浮在面頰上。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
年紀約摸三十五六歲,鬢角的頭發(fā)略微禿進去一些,眉毛濃黑而整齊,一雙栗色的眼睛閃閃有神光,看人時,十分注意,微笑時,露出一口整齊微白的牙齒。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