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人們對黃金消費熱情的增加,金飾回收市場也逐漸熱鬧了起來,“高價回收黃金、鉑金”的招牌隨處可見。然而在消費者將手中金飾變現(xiàn)的同時,卻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高價”的陷阱。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黃金回收攤點發(fā)現(xiàn),目前許多黃金回收攤點以折扣秤、開火驗金、王水偷金等做法侵害消費者利益。
一條手鏈三個重量
3月28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一家黃金回收店。在店門外,記者特意將黃金手鏈上原有的“11.96g”的標簽拿掉。
店主看了手鏈后詢問記者重量,當記者表示“不清楚”時,店主拿出一個電子秤,放上手鏈后電子秤屏幕顯示重10.8g,他愿意以每克285元的價格收購。看到記者有些猶豫,他又將價格加到了每克300元。
借故離開后,記者來到隔壁一家寄居于一服裝特賣場的回收攤點。這一次,記者提前說明,這條金手鏈的重量可能有11.2g。店主拿在手上掂了掂后,肯定地說“不到11克”,接著便用電子秤稱出了10.46g的重量。
而在長椿街街附近的一家回收攤點,稱出的重量更是離譜,店主特意拿出一個非常精致的電子秤放在桌子上,將手鏈放到秤上,只見秤上顯示的重量為8.94g。店主表示,他愿意以每克330元的高價回收這條手鏈。
由此可見,這些黃金回收攤點,僅在稱重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坑掉不少的分量。
開火驗金降低成色
記者在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黃金回收攤點都是根據(jù)金飾的成色來定價的,而回收店的“高人”幾乎都是用肉眼來辨別金飾成色。
在北京石景山區(qū)的一家黃金回收攤點,記者拿一枚加工過的戒指做了驗證。店主在接過戒指后先掂了掂重量,然后對著太陽光看了看,肯定地對記者:“你的金子成色不太好,有點發(fā)白,應該含銀,每克只能按220元收購。”
在同區(qū)域的另一家店內(nèi),店主拿出高壓氧槍,對著金戒指一通猛燒,燒完后,又將項鏈放入被稱之為“油水”的淡綠色液體中蘸了蘸,隨后告訴記者,金子的成色不好,回收價不高。當記者詢問如何辨別時,店主表示他是憑多年的經(jīng)驗看出來的,一般人要看只能把金子熔化了才能看出來。
清洗加工王水偷金
在黃金回收攤點,用“王水”偷金的常見手法有以下兩種:
一是清洗時用“王水”偷金。正規(guī)的金店,為顧客清洗金飾品時,一般先用火燒一會兒,再用清水清洗。然而,在一些無證黃金回收攤點里,店主在清洗時,會選用化學溶液,顧客的金飾品放在里面泡一下,表面一層金子就被溶解了。顧客離開后,店主再通過化學反應的方式,將溶解的黃金重新提取出來。
另一個手法是加工時進行偷梁換柱。一些消費者,遇到喜事時喜歡打制幾件金器,而金器在加工過程中,剩下的邊角料,基本都被店主偷去了。一般說來,那些回收店在加工過程中會故意在石膏模中剩留一小部分金子,并當著顧客的面把廢石膏模扔掉,造成石膏模中已無金子的假象,同時在對金飾品拋光時,他們往往使用一些刀面不夠平整的磨刀,這樣便會掉落少許金粉。等顧客走后,店主便把金粉收集起來,并找回丟棄的廢模,取出金子。
對此,蘇州市黃金珠寶檢測中心技術負責人、國家注冊珠寶鑒定師魏培德表示,“王水”是一種用濃硝酸與濃鹽酸按比例配成的化學液體,很容易就把黃金溶化。此外,有些店主在加工黃金過程中,會將白銀等貴金屬摻雜在金器里。這些金器光憑肉眼很難分辨,除非用專業(yè)儀器才能識別。魏培德同時表示,專業(yè)的黃金檢測,其實并非消費者想象的那樣遙不可及。一般說來,十克以內(nèi)的戒指或項鏈,檢測費用一般也就在15~20元,哪怕再重點的戒指和項鏈,檢測費用也可以控制在幾十元。消費者如果對自己手中的黃金成色有疑惑的話,可以通過儀器檢測來打消心中的顧慮。
黃金回收亟需監(jiān)管
調(diào)查中記者了解,黃金交易雖然目前已實行市場化運行,但由于成本和風險過高,很多金店和銀行都不愿涉足個人黃金回收業(yè)務,最多是回收一些機構出售的黃金,而且中間的手續(xù)費不低,這就造成民間藏金變現(xiàn)困難的情況。因此,黃金回收商販應運而生。
而市面上的這些黃金回收攤點,基本都選擇在小區(qū)或小巷里,占用地方不大,墻邊豎塊牌子,寫幾個字,擺個柜臺,便成了一家黃金回收店,甚至一些賣水果、煙酒雜貨店,也都兼職從事起“高價收購黃金”。由于違法成本小,經(jīng)常打游擊戰(zhàn),也給相關部門的打擊和查處帶來了很大難度。
如果要想讓監(jiān)督的陽光照到這片灰色地帶,這就要相關部門在平時的管理過程中,對這些黃金回收店情況進行摸底,一旦涉嫌違法犯罪,則嚴肅處理。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廣大消費者要提高警惕,盡量不要去這樣的回收店回收、加工黃金,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