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梁思成 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梁》是為了紀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出版的。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冊,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上學時的作業(yè)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張照片、書信原件、手繪圖都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通過這些生動的照片、精美的圖畫和充滿暖暖愛意的信件,可見先生真實的、充滿才情的另一面。這次特別收錄了《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委員會目錄》和《關(guān)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qū)位置的建議》(著名的“梁陳方案”)。
《羅馬帝國的崛起》
波里比阿 著 翁嘉聲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馬帝國的崛起》從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開始敘述(公元前264年)直到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146)為止,記錄羅馬人如何迎接每次嚴峻的挑戰(zhàn),從不知大海為何物到打敗海上強權(quán)迦太基,歷經(jīng)三次慘敗后如何擊退一代名將漢尼拔,也讓高傲的希臘人臣服于羅馬帝國,并且使地中海成了羅馬人的內(nèi)海。作者一生(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18年)與這一時代有部份重疊,其政治軍事才干讓他有機會接觸一些最具政治影響力的羅馬人,并且陪同“非洲征服者”小西庇阿參加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親眼見證文明古國迦太基的覆滅。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
周作人 俞平伯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通信集》是20世紀兩位文化大家交往的精彩實錄。全書收入書信391封,其中周作人致俞平伯的書信210封,時間由1922年3月27日至1933年3月18日;俞平伯致周作人的書信181封,時間由1921年3月1日至1964年8月16日。兩位處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創(chuàng)作群內(nèi)的文化大家,往來書信談?wù)搫?chuàng)作、學問之處頗多,蔡元培、錢玄同、胡適、葉圣陶等教育界、學術(shù)界、文壇重要人物及相關(guān)事件也時有出現(xiàn),足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文化背景、教育狀況、學者之間的交往以及他們的學術(shù)觀點和文化追求,展現(xiàn)了他們及其周圍人們的生活圖景。
《幻影公眾》
沃爾特·李普曼 著 林牧茵 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李普曼最富盛名的著作之一,是《公眾輿論》一書的姊妹篇。作者闡述了如下觀點:建立在民眾廣泛參政基礎(chǔ)上的傳統(tǒng)民主只是一個神話,傳統(tǒng)民主理論所塑造的神圣的公眾形象無異于幻影。公眾無法真正擁有至高無上的政治統(tǒng)治權(quán),他們必須走下圣壇,去做他們該做的事。自1925年出版后,本書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影響持續(xù)不衰。評論認為: “《幻影公眾》與《公眾輿論》一樣,將成為美國政治思想史中的一部現(xiàn)代經(jīng)典著作。單是其與眾不同的文字角度,也值得被一遍遍閱讀。”
《中國的禮樂風景》
胡蘭成 著
中國長安出版社
新朝將定,樂興而禮修;舊朝將亡,禮崩而樂壞。
胡先生視野浩瀚,思想幽微。本書以“禮”、“樂”為綱,枝蔓到諸如東方(主要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經(jīng)、宗教、革命、文學、音樂、書法、繪畫、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制度、科學、文學、雕塑、繪畫、歌劇、古典音樂、搖滾樂……它們各自的式樣、形成和演變,互相間的影響和交融。
《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
余英時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共收文字17篇,其中6篇是發(fā)表在大陸之外的出版物上,而以往大陸出版的余先生文集中從未收錄。這6篇文字包括:《劉大中先生與新亞書院》(1975)《吳君火獅行誼》(1986)《追憶費景漢先生》(1996)《悼念邢慕寰教授》(1999)《一位尊人愛國的偉大書生》(2002)《回憶詩友兼戲伴陳穎士》(2011)。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新周刊》 編
中信出版社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是新周刊專題合集。這里有你必須知道的101個臺灣人、你必須體驗的101件臺灣事、愛恨臺灣的101個理由、最有人情味的10個臺灣創(chuàng)意,兩岸的十大橋梁,以及臺灣名人談臺灣,大陸名人談臺灣幾大部分。親密接觸和體驗臺灣的美景、美食、美湯、美容以及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將想象的彼岸與真實的彼岸全面呈現(xiàn)。全書以臺灣視角和大陸視角兩條線索交錯,想象彼岸走進真實對岸的互看、互知、互相體認,民間社會涌動人情的暖流。讓我們跳出對臺灣的想象,101個臺灣人對臺灣愛恨的標本,讓臺灣更為立體豐滿。
《明治維新》
蘇靜 等編著
中信出版社
《知日·明治維新》是知日系列品牌圖書之一,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zhì)的全面西化與現(xiàn)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本書從獨特的角度和切口切入,如明治維新的人物、政治、繪畫、飲食、攝影作品等,為我們近距離展現(xiàn)了明治維新的歷史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