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山東不同種植年限設施黃瓜土壤為對象,研究并分析了土壤鹽漬化狀況,結(jié)果表明:所測設施土壤全鹽含量為2612 g/kg,分別是露地菜田土、大田土鹽分含量的2.67倍和3.35倍;鹽分離子組成主要以Mg2+、Ca2+、SO42-和NO3–為主,Mg2+、Ca2+和NO3- 的大量存在可能是造成土壤鹽漬化和影響黃瓜生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研究了K2SO4、MgSO4、Mg(NO3)2 、Ca(NO3)2、CaCl2和MgCl2 6種不同鹽及其5種鹽濃度對黃瓜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所選的6種鹽中Mg(NO3)2 對種子的損傷作用最大,其次是Ca(NO3)2,MgSO4的影響最小。種子發(fā)芽勢、發(fā)芽率、相對發(fā)芽率和發(fā)芽指數(shù)都隨著鹽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種子相對傷害率隨著鹽濃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濃度100 mmol/L時達到顯著水平。
關(guān)鍵詞: 黃瓜;鹽脅迫;種子萌發(fā)
中圖分類號:S642.204+.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4-0047-04
黃瓜(Cucumis sativus L)在我國蔬菜設施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設施栽培采用特殊的覆蓋結(jié)構(gòu),改變了黃瓜生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尤其是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1],致使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程度越來越高[2~4],主要表現(xiàn)為NO-3在土壤中的大量累積[5],影響了黃瓜的生長發(fā)育,給黃瓜生產(chǎn)造成巨大影響。之前關(guān)于蔬菜作物如番茄[6]、菠菜[7]、西瓜[8]、佛手瓜[9]、黃瓜[10]等的鹽脅迫研究多采用不同濃度的NaCl進行,沒有真實地反映設施土壤中各種鹽類的危害。本試驗根據(jù)對黃瓜主產(chǎn)區(qū)設施土壤鹽分和含量的分析,選用了與設施土壤相近的鹽來研究其對黃瓜種子的萌發(fā)特性的影響,以期選出對黃瓜種子萌發(fā)影響最大的鹽,為黃瓜耐鹽性的篩選、鑒定提供理論和技術(shù)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采集
供試土壤采自山東壽光、聊城、濟陽3個黃瓜主產(chǎn)區(qū)不同栽培年限的日光溫室,土壤樣本采集按等距離原則進行,各采樣點均按“S”形布點采集0~20 cm表層土壤,混合均勻后,用四分法取樣,取約15 kg樣品帶回實驗室自然風干,去掉植物根系、落葉、石塊等,用瑪瑙研缽研磨后,先過20目尼龍篩,混勻后取50~100 g土壤,再用瑪瑙研缽研磨后全部過100目尼龍篩,分別貯存?zhèn)溆谩?/p>
12土壤樣品分析
土壤樣品用無CO2蒸餾水(水土比為5∶1)浸提,振蕩5 min,150 r/min離心,取上清液測定,其具體方法為:全鹽量離子加和法;電導率用電導率儀(Hanna EC-320型)測定法;氯離子用硝酸銀滴定法;硫酸根用EDTA間接滴定法;硝酸根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測定;鉀、鈉用火焰光度計法;鈣、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11]。
13鹽脅迫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