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檔案
張樹劍,醫(yī)學博士,中醫(yī)學者,執(zhí)教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精于中醫(yī)理論與臨床,針法與方藥兼擅,對多系統(tǒng)疑難病的診治有獨到造詣。
每個大型超市都會設有專門的保健食品區(qū),在那里山藥、枸杞、薏米、芡實、黑芝麻、何首烏……幾十種中藥粉劑擺在開放的貨架上,顧客隨意挑選,那一區(qū)域一般還賣固元膏等中藥膏劑等保健品,現(xiàn)場制作、品種齊全,非常方便。顧客們常根據(jù)自己身體情況自行選購,營業(yè)員也常給顧客推薦產品。民眾關注中醫(yī)、喜用中藥,說明中醫(yī)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令人欣喜。但中藥很多也含毒性,長期服用也會造成肝腎損傷。尤其是很多中藥的毒性民眾并不了解,如果不加注意,后果難料。
服中藥后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
中藥雖然能治病救人,但服中藥后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有人長期服用含有烏頭、附子的藥方亦無妨,有人吃何首烏也會造成肝損傷。有媒體報道,某患者因黃疸入院,肝功能嚴重受損,差點考慮肝移值。醫(yī)生問他吃過什么藥,一口咬定沒有,直到醫(yī)生問他有沒有吃什么保健品,他才“供”出了何首烏,結果停用何首烏,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肝功能也恢復了正常。近年來,因為服用中藥(包括中成藥)導致肝腎損傷的事例屢見報端,涉及龍肝瀉肝丸、何首烏、朱砂等多種藥物,不能不加以注意。所以,目前對于許多中藥的毒副作用尚不清楚,臨床應該謹慎。從這一角度說,西醫(yī)不主張病人輕易服中藥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要忽視中藥的副作用
如今中醫(yī)愛好者眾,許多朋友認為,中藥的價值在于復方,通過中藥的配伍應用,可以減毒增效,甚至可以消除某些中藥的毒副作用,同時,準確地運用有毒中藥往往被看成中醫(yī)臨床功力的體現(xiàn)。這一觀點其實是一個誤區(qū),藥物不良反應與能不能大膽用藥是兩個命題。大膽應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藥以治病救人,在某些時候是允許的,“是藥三分毒”的觀念也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但是,副作用就是副作用,能治病的中藥有副作用也是正常的。通過復方配伍誠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但也必須注意其副作用。而且,中藥復方成份更為復雜,不經過嚴謹?shù)难芯颗c小心的嘗試,就讓患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尤其是一些生僻藥或者被證明毒性較大的藥物,顯然不是合適的。不過,如今中藥藥理毒理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相信這一現(xiàn)狀將會改觀。
吃中藥也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
西醫(yī)一般在換一種新藥后都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中醫(yī)對中藥的副作用的關注相對弱一些。但也一定要破除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念,一般的民眾持此觀點尚可理解,專業(yè)人士則不可如此武斷。對服用中藥,醫(yī)患兩方均應審慎。鑒于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在服用中藥(包括中成藥)期間,還是建議應定期檢查一下肝腎功能。養(yǎng)成關注患者肝腎功能的習慣,是中醫(yī)生臨床的必修課。為此,民眾在熱衷以中藥長期進行日常保健時,尤其是將中藥藥品當作日常食品長年服用時,建議最好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后,科學選擇進行,以免在不知不覺間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責編/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