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流行吃宵夜。夜色斑斕時,各色大排檔開在大街小巷處?;鹕嘬f起的爐灶,裊裊升起的熱氣,四散的啤酒瓶,油光醇香的干炒牛河,成就了廣州獨特的,經(jīng)久不衰的宵夜文化。
干炒牛河,在粵語中都能聽到這個詞組。咋一聽到還會挺奇怪,牛河?是牛身上的什么部位?其實,牛河是廣州人的說法,牛指牛肉,河指河粉,河粉是嶺南的一種常見的淀粉食材。
河粉的原料是大米,米淘洗后石磨成粉,加水調(diào)制成為糊狀,大火上蒸籠蒸制成為片狀,待冷卻后刀切成條狀,便為河粉。河粉一般為作坊或工廠進行機械化生產(chǎn)。人們一般可以從市場或超市購買。河粉盛行于嶺南。我非廣州人,卻對河粉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年少時家里經(jīng)營著飲食店,主營河粉。河粉經(jīng)過水煮、或干炒、或涼拌后,做成風(fēng)味迥異的美食,送到饑腸轆轆的食客手中,換回我們姐弟三個的學(xué)費生活費。我的成長,我的經(jīng)歷,和飲食店有關(guān),和河粉有關(guān)。
圩日每天都要早起,我們幫助母親擇菜洗菜,配制醬汁,燙河粉,收拾碗筷。傍晚圩日散場,而我們忙活了一天,早已疲憊不堪。店中食客漸無,母親憐愛地對我們說,自己想吃什么就做點來吃。小孩子誰不饞呢?架上鍋,鍋熱后上油,“哧啦”放入幾片瘦肉片,然后再有條不紊地加入豆芽、河粉、醬汁,炒上片刻后加入蔥花便可以裝盤了。翻看著喜愛的金庸武俠小說,吃著自己做的噴香瘦肉炒河粉,真是樂哉。
冬日春節(jié)前,經(jīng)常有廣東客(家鄉(xiāng)對到廣東打工的人的昵稱)回家過年,回到家鄉(xiāng)的鎮(zhèn)上已經(jīng)是深夜。廣東客背井離鄉(xiāng)一年,回到物價便宜的家鄉(xiāng)自然而然有種奇異的優(yōu)越感。他們不屑于吃寡淡的素河粉,更鐘情于價格貴上一倍的瘦肉河粉。有商業(yè)頭腦的母親嗅到這個商機,因此將營業(yè)時間延長至深夜。寒假時分,我和母親兩人輪流值守。店鋪的大門關(guān)上一半,躲著門背后,呼呼的北風(fēng)還是凜冽地灌進來,使人瑟瑟發(fā)抖。深夜到鎮(zhèn)上的廣東客饑腸轆轆,這時來一碗熱騰騰的瘦肉煮河粉,鮮美的瘦肉河粉慰藉著饑餓的腸胃,滾燙的熱氣使身體回暖,舉目可及的家鄉(xiāng)消弭了一年的鄉(xiāng)愁。天一亮,便可以回到家中了,眼前的一碗瘦肉煮河粉,不就是家鄉(xiāng)的第一份溫暖問候嗎?
家里不開飲食店已經(jīng)許多年,工作后的我也離開家鄉(xiāng)在廣州定居了幾年。夜色中大排檔宵夜的干炒牛河很香,但我只是笑著看友人吃。眼前的干炒牛河并不是最美味的炒河粉,縈繞在我心頭的,一直都是年少時,在那圩日斜陽后,經(jīng)歷了一天的忙碌自己為自己做的炒河粉,有勞動的香,有自食其力的驕傲與滿足。
瘦肉炒河粉:
原料:河粉數(shù)兩(一人量五兩)、綠豆芽、瘦肉片適量、生抽、鹽、糖、蔥等。
做法:瘦肉片加鹽、糖、生抽、姜絲和淀粉腌制。鐵鍋燒熱后加入適量食用油,油冒熱氣后加入瘦肉片略為煸炒,放入豆芽和河粉,加入生抽、適量鹽和糖后翻炒。將鍋鏟的一角豎起,與河粉成一個角度,同方向攪動便可把成團的河粉抖開,切忌用鍋鏟直接翻炒,否則會導(dǎo)致河粉抖不開且成斷條。也可以左手持筷子,右手持鍋鏟把河粉抖開。炒到河粉變干,便可撒上蔥花出鍋。干爽噴香的瘦肉炒河粉便做成了。
心得:① 經(jīng)過我在廣州炒河粉解饞的體會,其實用包菜絲代替綠豆芽更好。綠豆芽水分足,量過多時河粉炒不干。包菜絲略甜,水分少,為炒河粉增添鮮味。各位可根據(jù)自己口味選擇,加入小白菜、上海青也可以。② 沒有瘦肉時,也可以先燒熱油后加入蔥花,略炒后加入生抽。方法一樣,只是蔥花提前放了而已。因著油爆蔥香,這個素炒河粉味道也鮮美。
同時介紹水煮河粉、涼拌河粉的做法。
水煮河粉:鍋中放入高湯,沸騰后加入瘦肉片,略煮后加入河粉,煮了一分鐘左右后加入綠豆芽,或者青菜,最后撒上蔥花。做法簡單,有粉有湯,適合大眾口味。
涼拌河粉:燒熱油后放入蔥花和少量香菜,略炒后加入生抽、鹽和糖。蔥醬汁倒在蒸后放涼的河粉上,加上適量醋(個人偏好白醋),攪拌均勻后便可以開吃了。這道菜是夏日消暑的開胃美食。
責(zé)編 /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