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對建筑工程施工后的后澆帶問題進行了闡述,如合理設置、主要功能,問題處理等問題,使后澆帶的施工得到質量的保障。
【關鍵詞】 建筑工程 后澆帶 施工技術
一、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會出現由于混凝土沉降、收縮不均勻等因素而引起的一些開裂問題,此時,通常會利用沉降縫、伸縮縫的設置措施來進行該問題的解決和處理。然而,在一些地方,因不便于對沉降縫和伸縮縫進行設置,就會應用到后澆帶的設置來取代其它的方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后澆帶施工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對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沉降差異、溫度應力等問題有著有效的解決和處理。本文就依據施工中后澆帶的一些特點、技術和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后澆帶的施工工藝,促使后澆帶問題的解決處理。
二、后澆帶施工的功能
后澆帶,即施工后澆帶。依據后澆帶的作用,一般可以分為三種:處理低層裙房與高層主體的沉降差異的后澆帶施工、處理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的后澆帶施工、處理混凝土溫度應力的后澆帶施工,即后澆沉降帶、后澆溫度帶、后澆收縮帶。
在后澆帶的施工中,可以進行多種作用的考慮,但作為臨時性的一項施工措施,必須在混凝土補齊后,才能進行充分的發(fā)揮。后澆帶通常具備多種變形縫功能,在進行施工的設計中,就要注重一種功能為主,其它為輔的問題。就后澆帶施工而言,其涉及了整個建筑物,其中包括建筑的基礎和上部結構的預留縫,后澆帶混凝土的補齊一般在主體結構完成之后,才能進行。此外,后澆帶施工不僅有效的處理了低層裙房與高層主體之間的沉降差異,還實現了變形縫的臨時設置。
三、后澆帶施工后的問題
(一)后澆帶的隔斷做法
對于后澆帶的兩側而言,可以進行單層鋼板網或鋼筋支架鉛絲網隔斷的采用,鋼筋支架的間距設置和直徑設置可依據構件斷面大小來進行設定。在施工中,支撐的穩(wěn)定作為首要原則,鉛絲網絡網眼不能設計的太大,如果網眼設計的太大,在進行混凝土灌注時就會出現跑漿現象,此時可對網的外層進行一層塑料薄膜的粘貼,并進行支擋使其得以良好的固定,使混凝土灌注時擠壓力的承受能夠有效的實現,避免跑漿現象。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就可以撕去薄膜。值得注意的是,鉛絲網不能撤離,而應永遠設置在后澆帶的兩側。
(二)后澆帶處鋼筋的位置確定
在后澆帶的設計中,可進行700—1000mm的預留,保證鋼筋的位置準確并連續(xù)不斷,墊塊設置在板、單層鋼筋下,支架設置在雙層鋼筋上,底部鋼筋進行墊塊的添加,對于直徑較大的上部鋼筋,可以不用進行支架的設置,但在后澆帶部位,要進行馬道的設置,通過馬道進行行走和通過,避免直接踩鋼筋。
(三)后澆帶的整體連接問題
在后澆帶的整體連接問題上,要注意鋼筋支架鉛絲網隔斷的應用,后澆帶兩側的混凝土硬度一個達到增強,降低水灰比,這樣既能使槎搗密實得到有效的保障,也避免了混凝土的跑漿現象,保證了混凝土強度和側面混凝土強度的相互一致。在進行混凝土的澆注前,要對后澆帶側面的混凝土進行鑿毛,使其清理干凈,徹底的清除底部的碎屑。
(四)灌注混凝土的時間問題
在高層建筑應用以摩擦為主的樁基或天然地基的時,會出現較大的沉降量,后澆帶的澆注就要在高層主體結構完成之后進行;作為高層建筑降量就會有所降低,此時可以進行沉降的觀測,對高層主體結構的高度進行確定,并進行后澆帶的灌注。
(五)后澆溫度帶、后澆收縮帶的混凝土灌注時間
如果單獨設置后澆收縮帶,就要在設帶兩個月的后進行混凝土的灌注,其可完成60%以上的混凝土收縮。如這一問題不易處理,其相隔時間也不能少于一個月;單獨設置后澆溫度帶,進行混凝土的灌注,其就要在較低溫度的情況下進行注漿的選擇,灌注不能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進行。
四、沉降差的解決
裙房和高層建筑的基礎設計及結構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但進行后澆帶的施工時,就要對其進行暫時的斷開,當主體結構的施工順利完成之后,在沉降量完成的情況下進行連接部分的混凝土的灌注,使得高低層連成一個整體。在進行具體的設計時,要對基礎進行兩個階段不同受力狀態(tài)的考慮,并對其分別進行高強度的校核。對于連后的整體,要對由后期沉降差形成的附加內力進行充分的計算。進行這種做法的有效實施,就要保證具有較好的地基土,并在施工期間內完房屋的沉降,同時也可對以下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
(一)調時間差,當沉降得到穩(wěn)定時,再進行裙房的施工,并逐步接近后期的沉降效果。
(二)調壓力差,應用整體基礎進行土壓力的降低,加大進埋深,使附加壓力得到有效地減少;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可應用在低層部分,并進行土壓力的合理增加,實現高低層沉降的接近。
(三)調標高差,在沉降計算的依據下,稍高的進行主樓標高的設定,但裙房的標高設定應相應的有所降低,對兩者沉降差進行科學的預留,實現兩者標高效果的一致。
五、溫度收縮影響的減小
對于新澆筑的混凝土來說,在硬結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建成后的建筑結構會受冷收縮、受熱膨脹。這就要在施工后的一個月至兩個月中,進行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完成,而溫度變化對建筑結構的影響則是普遍存在的。當結構變形受到一定的約束時,就會產生相應的溫度應力,這就很可能出現構件裂縫的嚴重現象。在后澆帶的留出過程中,混凝土可以實現自行的收縮,使結構的收縮應力有所減少。針對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進行溫度的有效抵抗,使結構溫度變化能力抵抗得以提高。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建筑物后澆帶的施工中,要充分地依據設計規(guī)范和實際情況進行后澆帶位置的合理設置,并嚴格進行后澆帶垂直施工縫、結構混凝土澆筑、模板支設的施工和處理。在具體的實踐中,只有對相關的規(guī)范進行嚴格的遵循,科學的分析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時行合理的解決和處理,才能保證整體施工質量的堅實基礎,促進后澆帶施工的有并向實施。
參考文獻
[1] 徐正,徐霞,建筑工程滲漏總理的防治措施[J].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2-15
[2] 劉明濤,陳宇,淺談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漿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