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光與建筑空間是建筑設計永恒的主題,本文通過分析建筑空間的形式及建筑師對光與空間的理解,將建筑空間中的光分為兩種:“照射在建筑上的光”和“充滿空間的光”。這樣的分析使得光與建筑空間的關系上升到一種哲學的思考,從而為今后的建筑設計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關鍵詞】 光 建筑 空間
現(xiàn)代建筑中的空間問題已經被明確提出并成為建筑設計的核心與本質,這一點應經是毋庸置疑的。在此基礎上有人提出“建筑賦予空間以秩序,人類通過空間形成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認可,但該觀點更多的是去強調建筑對空間的形成作用,而沒能把光創(chuàng)造空間和賦予空間秩序的作用提到更重要的高度上。本文通過剖析光與建筑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以及他們共同的作用,來證明光與建筑共同創(chuàng)造空間并賦予空間以秩序。
一.關于光
光對人類來說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加重要。人類對光的渴望促使人類利用火把進行照明,到了近代更是又發(fā)明了電燈,讓人類遠離了黑暗擁有了更多的光。正是因為對光的渴望,人類才脫離了洞穴創(chuàng)造了建筑。光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決定了光對于建筑的重要意義。光對于建筑形式的構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光更是被建筑師所重視,甚至成為建筑的生命。
著名的美國現(xiàn)代建筑師路易斯·康對光和建筑的關系是這樣描述的:“……自然光給予空間特性,自然光給予建筑生命,因為建筑是由光的環(huán)境照射而產生生命。基于此,除非給予他(建筑)生命(光),否則沒有一個空間是真實的……”??虏嘉饕?,20世紀最著名的建筑大師、城市規(guī)劃家和作家,被稱為“現(xiàn)代建筑的旗手”。關于光與建筑的關系,他曾有過這樣的論述:“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的建筑設計當中大量地使用光。對于我來說,光是建筑最為重要的基礎。我通過光進行建筑設計”。另外,他在《走向新建筑》一書中為“建筑”作出過一個著名的界定:“建筑是一些搭配起來的體塊在光線下輝煌、正確和聰明的表演。我們的眼睛是用來觀看光線下的各種形式的,光明和黑暗顯示形式,使立方體、圓錐體、球體、圓柱體和方錐體等這些偉大的原始形態(tài)輪廓分明地浮現(xiàn)出來。”不僅僅是路易斯·康和柯布西耶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如此重視光的作用,可以說要想設計出成功的建筑就必須把光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來考慮,不考慮光因素的建筑作品都是不成功的。
二.關于空間
關于空間的哲學思考很早就已經存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一章中有這樣的闡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翱臻g”一詞成為建筑設計的核心問題始于現(xiàn)代建筑的興起,這使建筑設計達到了更高的理論層次,達到哲學的高度?,F(xiàn)代建筑思想當中對空間概念的解釋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森佩爾的“圍合體”理論。該理論認為空間是一種圍合體,是用墻體與天花等圍合形成的空間,整個圍合體和被圍合的空間共同組成建筑體。第二種是“連續(xù)體”理論,以風格派和包豪斯的李西斯基及莫霍利-納吉為代表。他們認為空間是一種“連續(xù)體”,強調內外空間的連續(xù)性和延伸性。第三種是施馬索夫的“身體的延伸”理論。該理論認為空間是“身體的延伸”,由身體在某種體量中想象性的延伸而感知其空間。這種觀點是建筑界對“空間”的一種特殊理解。
以上對空間概念的理解,無論是如何理解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其最終的目的是要形成建筑體而為人服務。人離不開光,那么建筑業(yè)同樣也離不開光,無論哪一種空間理論都必須創(chuàng)造出有光存在的空間,才能稱之為建筑空間,也才能滿足人的使用需求。
三.照射在建筑上的光
對于光與建筑的關系在我們看來有這樣兩種形式,一種是照射在建筑上的光,也可以稱之為照射在物體上的光;另一種是充滿建筑的光,也可以理解為充滿空間的光。首先我們來探討什么是照射在建筑上的光。
照射在建筑上的光,就是光、建筑、陰影所共同組成空間的一種形式,這種觀點來源于柯布西耶對光與建筑的理解??虏嘉饕J為,光投射在物體上,就會產生出明亮面和黑暗面,這是造型的原點。這與希臘——羅馬的古典造型理論是一致的,與巴黎學院派的理念也是共通的??虏嘉饕谒慕ㄖ髌防氏憬烫玫脑O計中對光的處理就采用了強烈的光影對比手法,尤其小祭壇的光塔更是采用了絕妙的光影處理手法。人們看不見光源,只能看見光像微小的顆粒一樣降落下來。為了能使肉眼清晰的看見撒落下來的光,柯布西耶特意將墻壁的表面進行了拉毛水泥處理。從上部投射下來的光所形成的光塔,是柯布西耶在青年時代就夢想實現(xiàn)的設計理念。
這樣的光與建筑的表現(xiàn)手法在古代希臘神殿中表現(xiàn)得更為深刻,比如雅典衛(wèi)城上的帕蒂農神廟,或者意大利南部遺留下來的帕埃斯圖姆。雖然它們只留下一部分柱子和墻壁,連屋頂都沒有,其內部空間如何,曾經有怎樣的光線照射,這些都很難再現(xiàn)。不過只要圍著神殿四周的柱廊環(huán)繞一周, 就參與到這個空間當中了。我們能從中感受到的是建筑四周列柱所形成的具有強烈光影對比的條紋圖案灑落在我們身體上,并從我們的身體交互穿過的情形。在古代羅馬的萬神廟中我們更可以看見黑暗中一道光線從空中射入,空間因此而誕生的充滿戲劇性的形態(tài)——一個球形空間被從正上方開設的天窗射進來的一道光束所照亮,圓形光束灑落在神殿內部的墻壁上,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移動,為這個球形的幾何學空間增添了無窮無盡的變化。
四.充滿空間的光
柯布西耶對于光的觀點可以總結為“投射在建筑上的光”,然而建筑師賴特卻和他的觀點截然相反。賴特認為“影視陳腐建筑師筆下的游戲。現(xiàn)代的建筑師,現(xiàn)在要利用光來造型。擴散光、反射光、折射光……,光是為光本身而存在的,影是多余的?!泵芩挂舶l(fā)表過與賴特類似的觀點:“在實際使用玻璃做模型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情,即在建筑的處理的事情上,最重要的通常是反射光的處理,而不是光和影的效果。賴特和密斯對光的認識觀點可以總結為“充滿空間的光”。
古希臘羅馬的建筑可以稱之為“照射在建筑上的光”,那么哥特式建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正是“充滿光”的空間。這類空間共同的特點是由半透明的、連續(xù)的墻體圍合而成。哥特式建筑就屬于這種圍合,彩色玻璃鑲嵌在整個墻面上。因為建筑是石頭建造的,所以肯定有很多石頭柱子,但是由于飛扶壁的特殊結構形式,很多柱子都與墻面脫開,布置在墻面的外側,而留在墻面上的柱子也被分成若干纖細的柱子,完全沒有了重量感。從內部空間來看,這些纖細的柱子的束隱蔽在彩色玻璃的黑框中,一般情況下肉眼很難看到,在視覺上完全消失了。建筑外部的光透過這樣厚重的彩色玻璃墻壁就變成了柔和的散光,充滿整個空間。如果假設內部空間是光的集合的話,那么一定希望內部空間對于外部來說是一個發(fā)光體,我們從外部觀看哥特式教堂的時候,它的確是這樣的。無數(shù)的尖塔和小尖塔向外部擴散呈放射狀,而且其外部輪廓也附帶有很多突出的鋸齒狀的元素。我們認為這樣的表現(xiàn)形式所表達的正是光的放射形態(tài),這樣的空間形式也就成為了“充滿空間的光”。這樣的光與空間的形式也被后來的許多建筑師運用并加以極大的發(fā)展。例如19世紀建造的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賴特設計的猶太教堂、密斯設計的大量玻璃幕墻建筑、意大利建筑師安德烈亞·瑪費伊和磯崎新最新合作設計的意大利Maranello的一座社區(qū)圖書館都是“充滿光的空間”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 [日]香山壽夫著.寧晶 譯 建筑意匠十二講.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10
[2] [法]勒·柯布西耶著.陳志華譯. 走向新建筑.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
[3] 朱雷著. 空間操作.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