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帶地下室、地下車庫的建筑工程已經(jīng)屢見不鮮,但這些地下建筑工程也面臨著不少施工難題,尤其是對防水技術的高要求。本文結合地下建筑工程防水技術的特點,對地下建筑工程關鍵部分的防水技術進行了介紹,以確保地下建筑防水的可靠性。
【關鍵詞】地下建筑;關鍵部位;底板;外墻;防水技術
近年來,我國土地資源越來越短缺,城市建設用地相對緊張。因此,地下建筑的建設也就越來越多。地下建筑的開發(fā)和利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土地資源短缺的難題,但是地下建筑的防水問題也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施工難題。地下建筑一旦防水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將會影響建筑主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地下建筑建設方應對地下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制定周密的設計方案和采取切實可行有效的防水技術。
1、地下建筑防水特點
地下建筑的類型分掘開式和掘進式兩種。兩者的防水技術基本相同,只是在技術細節(jié)上略有差異。本文以掘進式地下建筑的防水技術為研究對象。
掘開式地下建筑多見于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如人防地下室、地下庫房、地下商場等。掘開式地下建筑又分為單建式和復建式兩種,單建式地面不建其他建筑,復建式則有建筑。
單建式地下建筑防水比復建式地下建筑多一個頂板防水界面。復建式是建在地面建筑下面的,故頂板防水比較簡單,其他五個面防水做法兩者沒有區(qū)別。
在地下水豐富的南方地區(qū),單建式建筑還必須考慮抗浮問題。
地下建筑的防水技術措施一般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和附加材料防水兩者相結合的形式?;炷磷苑浪淖龇ǎ侵咐没炷磷陨淼姆浪攸c作為第一道防水層,也是最為保險的防水措施。附加防水材料有卷材和涂料,附加材料要做在迎水面才能起到好的防水效果。
2、地下建筑關鍵部位防水技術
2.1 地下建筑底板防水技術
地下建筑的底板,在掘開式地下建筑中是結構受力的重要部分,對人防地下室更是如此。一方面,要承受一部分建筑的部分結構荷載;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反作用力,在戰(zhàn)時遭炸彈攻擊時還要承受爆炸的沖擊力,故一般地下建筑的地板都比較厚,鋼筋混凝土板厚都250mm以上。底板比較厚對防水比較有利。底板的防水一般構造做法:在澆注底板混凝土之前先要把附加防水材料這道工序做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混凝土底板施工。
對面積大的地下建筑,底板在施工時需要設施工縫或變形縫。施工縫是底板防水的重要部位,通常的做法是在設施工縫處放置鋼板止水帶,并輔以聚合物防水砂漿,能夠達到很好的防水效果(見圖1)
圖1 施工縫(變形縫)大樣圖
2.2 地下建筑側墻防水技術
掘開式地下建筑側墻的防水與底板方法類似,地下建筑側墻施工場景。由此可以看到側墻的防水采用了防水卷材,使用粘合劑貼于墻外側,為了保護防水卷材不被破壞,卷材敷設完成后又做磚砌護墻。
2.3 地下建筑頂板防水技術
頂板防水技術與底板類似,所不同的是工序與底板正相反,先做好混凝土結構層,然后再做防水層。防水層上部用細石混凝土按1%找坡,其作用是避免土壤中的水在頂?shù)咨喜糠e存滯留,保證頂板的防水效果。
在實際工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地下建筑的上部做水景的情況,此時不能只靠地下建筑的頂板承受上部水池的防水,而應該在做水池時做好自身的防水(見圖2)。
2.4 管道穿過外墻的防水技術
掘開式地下建筑管道穿過墻壁、頂板、底板的節(jié)點處,是防水的重點部位。
圖3給排水管道穿過墻壁時的施工場景。在所有地下建筑的設計與施工中,都必須嚴格遵守管道(水管、電管、風管)穿過墻壁及頂板、底板時要預埋套管的規(guī)范。嚴格禁止事后在壁板上鑿孔洞,其原因是事后鑿孔洞一則破壞建筑的結構,二則不利于防水。套管的大小取決于管道的大小,套管在中間部位焊有止水鋼板,鋼板呈圓形狀。套管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墻體鋼筋上。
圖3中看出,管道穿墻節(jié)點有一套比較完整的防水系統(tǒng),除了穿墻處需要做套管外,還要在建筑外部設置檢修窖井,窖井內(nèi)設集水井,及時排除窖井內(nèi)的積水。套管穿墻在安裝管道時,要在套管與管道之間填充防水材料,可以使用油膏麻絲或防水泡沫膨脹劑填充,以避免外部水的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