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大決定,慈善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慈善總會號召全國中小學積極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安康市慈善協(xié)會聯(lián)合白河縣教育局。在白河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作為白河縣“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首選的兩所試點學校之一,麻虎初級中學在“校園之秋藝術節(jié)”完美落幕后,又適時推出“感恩的心”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傳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讓愛的青苗在同學們心中成長。
麻虎初級中學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作法包括:
一是積極營造濃厚的慈善教育氛圍。通過張貼愛心故事、愛心書畫,創(chuàng)辦慈善教育板報和宣傳欄,讓學校充滿了慈善感恩教育的氛圍。師生人手一冊《慈善讀本》,共同學習《慈善讀本》,普及慈善知識。《慈善讀本》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熟悉的歌曲和圖片,闡述慈善與責任、愛與責任、助人與分享、愛與力量等慈善主題,寓教于樂,重在感化和熏陶。通過閱讀《慈善讀本》,可以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理解慈善事業(yè)的重要意義。
二是通過課堂實施慈善教育。將慈善教育納入課程計劃,通過各科課程挖掘慈善教育因素,滲透慈善教育。
三是開展慈善主題德育活動。學校把“學會感恩”作為一個主要的德育主題,分“感恩祖國”、“感恩師長”、“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四個系列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半年時間里,我校學生寫出《慈善讀本》讀后感335篇,參加社會公益活動3次,校內(nèi)刊出慈善墻報2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教育這片凈土上獲得了極大的普及與認同。
四是開展慈善征文、書畫、書信、感恩短信等創(chuàng)作比賽,以及演講、詩歌朗誦、感恩歌曲比賽等活動,弘揚慈善文化。征文以“慈善文化”、“感恩教育”為主題,要求師生們通過認真閱讀《慈善讀本》,挖掘周圍感人事跡以及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慈善故事,抒發(fā)自己對“慈善”、“慈善教育”等內(nèi)容的理解,受到老師、學生的高度重視,大家無不踴躍參加。學校在初選的基礎上,上交優(yōu)秀作品參加區(qū)、市的比賽。
五是開展“愛心傳遞,綠滿校園”愛心資助活動。我校八年二班黃品晶同學開學初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孩子的父母無正式工作??看蚬樯?,家庭經(jīng)濟狀況很差,高額的醫(yī)療費對普通農(nóng)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學校掀起了一股“愛心風”,共收到師生捐款5661.8元,學校將救助款親自送往孩子家長手中。九年_一班阮國軍同學家遭遇火災,房屋被大火付之一炬,春節(jié)臨近,為幫他家渡過難關,過一個豐盛的春節(jié)。學校組織師生捐款4858元,校領導親自為他送去御寒棉衣棉被和糧油蔬菜,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人間有愛?!按壬莆幕M校同”使廣大師生進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是慈善。上街宣傳環(huán)保、醫(yī)生為病人義診也是慈善。此次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促進了老師和學生積極向上的慈善精神,教師能把“慈善文化”滲入教育教學中,在教學中推廣慈善理念,開展了富有實效的慈善活動,樹立了“人人參與慈善,自覺奉獻愛心”的校園新風?!按壬莆幕M校園”弘揚慈善真善美。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青少年學生肩負著歷史的重任,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愛心,終將成為我國慈善事業(yè)的領軍人才、棟梁之才。慈善不僅僅是捐錢,更重要的是有慈善意識、愛心,習慣成自然地去做慈善的事情。借著“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契機,麻虎中學希望通過慈善教育和慈善活動的點點滴滴,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一顆仁愛的種子——我們期待隨著慈善雨露的播灑,孕育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慈善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