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如果缺少水,就會缺少靈氣;一座城市如果缺少精神,就是一座廢墟。很慶幸,姚安是一座既不缺少靈氣,也不缺少精神的城市,只因為這座城市叫荷城。
以荷來命名姚安縣城,是因為古姚安城形狀似荷葉,還是姚安城盛產(chǎn)荷花,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爭議已久,無法定論。但實實在在的是,這座城市以荷城自居,有“群山環(huán)抱蛉河水、盆地碧綠萬頃田”的景觀,荷是這座城市的符號,是這座城市的精靈,更是這座城市的底蘊。
姚安,一個有水即安的地方。早在公元前109年就設(shè)置弄棟縣,這里是中國版圖最偏遠的地方之一,當然也是文明嬗變最早的邊陲地區(qū)之一,隨著中原文化的滲透交融,這里逐步成為南絲綢之路上的邊陲重鎮(zhèn),各種文明在這里交匯,荷文化隨著商賈巨富的馬鈴聲在這里生根。這里曾經(jīng)鐵馬金戈,這里曾經(jīng)行客如云,褪去戰(zhàn)爭的煙云和市井繁華,積淀下來的除了歷史的深厚,那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荷的精神。
荷花,不如牡丹一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迎寒吐芳,更不像蘭花那樣小巧清秀。但是,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癡迷于你的風(fēng)韻,他們或三兩相約迤邐而行,吟詩作賦贊賞荷之高潔;或在荷塘邊的亭子席地而坐,沏一壺香茶、研一方古墨,揮毫潑墨描繪荷之風(fēng)采;或伴著一輪明月彈撥著琴弦,在月色朦朧中輕吟淺唱,頌贊荷之韻味。你用自己的高潔傲岸釀就了多少靈魂的瀟灑和悠揚。因為你是荷,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雅和純潔,正如姚安這一方水土養(yǎng)育的一方人。
有的人謙遜淳樸得猶如團團荷葉,有一種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和不艷羨名利的超然。還記得高讓公嗎?那個奉命于敗軍之際、受命于危難之間的大理國宰相高升泰,他在大理國舉國無君時勇于擔(dān)當,體現(xiàn)出了對國家的巨大忠誠;他在巨大利益面前急流勇退,把皇位禪讓于段家。這種豁達的雅量、淡泊的心志、不正是荷的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有的人像蓮花一樣出污不染,雖飽經(jīng)風(fēng)侵雨蝕,卻始終亭亭而立。還記得李贄嗎?那個特立獨行、敢于書寫離經(jīng)叛道之作的大思想家李贄,他被貶姚安為官,但朝廷的打壓卻沒有讓他屈服和埋沒,艱苦的磨礪讓他的思想更加睿智,姚安的包容讓他如魚得水,她得以開辦書院,傳經(jīng)授道,為污濁的大明朝帶來絲絲的清風(fēng)。這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不正是荷的化身嗎?
有的人如蓮子一般歷經(jīng)磨難,雖難有出頭之日,卻始終執(zhí)著堅定。還記得菩提女嗎?那個經(jīng)歷亡國之痛、失父之痛、流離失所卻堅守執(zhí)著的菩提女。她種下菩提子,廣施恩惠,用自己的聰慧、善良、堅定和執(zhí)著追求,換來了兄妹的團聚。這種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執(zhí)著,不正是蓮的形象嗎?
忽然之間,我茅塞頓開。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群人塑造一種精神。只要世代相傳,這種精神就能根深蒂固,扎根于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脈里。正如荷城的荷花一樣,它們甘于凄風(fēng)苦雨,卻在風(fēng)雨里用詩一樣的語言傳遞著對迷人風(fēng)情的款款情懷;它們有堅定的信念、美麗的夢想,情愿生命在凍風(fēng)里煥發(fā),在春寒料峭中露出尖尖角;它們不愿湮沒生命的光華,愿意用自己的纖細、瘦弱的身軀寫就黝黑淤泥里最美麗的風(fēng)景!
這就是荷花的精神,這就是荷城的精神,這就是生生不息的姚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