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收藏熱可謂方興未艾。參與收藏的人數之多,在世界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與此同時,收藏者的素質也在飛速提高,關注點日漸從藏品的“價格”轉向其“價值”。就藏品著書立說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書不乏情趣內容兼勝者,王金昌先生所著《從潘家園翻出的歷史》就是其中之一。它告訴我們:地攤上的歷史不僅終究也還是歷史,而且,也許正由于沒有被蒙上廟堂的榮光,反而因為保留了一份原始質樸,而更加真實可貴。
小人物的大信件
王金昌先生對現代歷史文獻資料的收藏情有獨鐘。他收藏了很多大人物的小信件,也收藏了一封小人物的大信件。
這封信是1950年山西萬泉縣的干部董青寫給毛澤東主席的,后來刊登在華北局的《材料匯集》上。
董青是個小人物,這封信卻是一篇言辭犀利、態(tài)度明確的大文章。當時剛剛建國,這位小人物就上書極峰,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好多今天看來堪稱觸目驚心的問題,認為這些問題能否解決關乎“我黨存亡”。
信中提到的問題主要有六點。
一,區(qū)以下的干部多半能力低下,不少是地痞流氓二流子。這些人乃是“發(fā)動對象”,依靠他們進行土改,結果是多吃多占,“得了不是抽大煙料子,就是大吃大喝,胡花亂用”。“百分之八十以上群眾現在反對我們,罵我們,痛恨我們”。民間流傳:“辛辛苦苦,卻為地主”,“受苦一生,定成富農”,“煙酒嫖賭,毀個空,八路軍扶起當朝廷”。
二,這些所謂的干部一味蠻干,“貧雇農也罵我們恨我們”,“工商人更是罵我們”,“反不如解放前”……
三,在負擔上本來宣傳只收一次,現在每年兩次,“比閻錫山時遠重得多”。工商業(yè)紛紛倒閉,“老百姓害怕”。
四,宣傳工作很差,沒有效用,那些所謂的干部起了很壞的作用,群眾加入一貫道,婦女更多。“群眾對我們的壞干部是沒一點相信的了?!?/p>
五,“發(fā)動婦女,不是從提高婦女覺悟,孝敬翁婆,親愛丈夫,積極勞動,而是動員其離婚,反對丈夫翁婆,啥也不做,想怎就怎,更壞的是和我們干部搞關系,或馬上離了婚又嫁給我們干部,在這點上群眾也恨極了?!?/p>
六,過去買大煙料子,說是銷往敵區(qū),群眾有怨言,但是還有得可說?,F在是“料子大大地賣”,“都是公家買的”。
董青是個黨員,他擔?!叭绻业脑捰幸恍┨摷?,我便是人民公敵,或者說是豬生狗養(yǎng)”。
小人物的這封信似乎沒有能夠如他所愿上達天聽,而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轉給了華北局秘書處。從書中影印件上的批語來判斷,小人物董青,像一切不加隱諱仗義執(zhí)言的人一樣,大概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問題是,小人物的信中所反映的大問題,究竟是從什么時候就開始出現了的?哪些解決了,又有哪些極難解決?為什么?
做過大事情的小人物
王金昌先生在潘家園還用10塊錢買到過一本32開的小本子,裝訂簡陋,但是,蠅頭小楷很是漂亮。這本小冊子的封面上有毛筆楷書《陳修夫自傳》。
收藏者把它全文發(fā)表了,雖然標點什么的都比較隨意,還偶有錯誤,比如“陳其美”一律誤作“陳去美”,但是,這依然是一份很重要的現代史史料,很值得我們重視。
陳修夫生于1883年,在1960年去世。此人絕非等閑之輩,他曾經和孫中山一起組建國民黨,和張作霖、張學良、吳佩孚、馮玉祥、藍天蔚、劉藝舟、胡景翼、宋哲元、商震都打過程度深淺不一的交道。此人起碼在當初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激情、有膽略的人物,參與組織了登州起義,經歷了濟南暴動。他對舊中國的社會是很不滿的,也曾經致力于改變其黑暗愚昧的面貌,他擔任過地方官員,起草過今天看來不僅不落后,依然顯得激進的自治大綱。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這位陳先生也陷入困頓。他的一位朋友蘇錫文在上海當了偽市長,叫他前去幫忙,可以在財政局和交通局間挑一個局長做。陳修夫挑的是一個月三百多元的科長,拒絕了一個月一千多元的局長。
這就很奇怪了,難道當科長就不是落水了嗎?這位陳修夫先生就引用別人的話說:“目前我們是亡國啦,怎么辦?抗日吧,沒有槍,有槍也不會放,找事做吧,就成了漢奸,不做事就要餓死。大人還好說,小孩子餓得直哭叫,問大人要吃的,你想想怎么辦?!”“張執(zhí)中說,我的主張,是要吃飯,不要發(fā)財,小事做,大事不做。我同意張執(zhí)中的主張。所以,我不當局長當科長?!?/p>
這套說辭背后的道理實在難說得很。不過,在當時,這是很多無奈的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問題是,難道別人就不把他們視作漢奸了嗎?周作人之所以不被人們原諒,看來是因為他不僅要吃飯,還做了大事情,發(fā)了財。是這樣嗎?可是,我們今天記得的還是周作人。至于陳修夫,早就被大浪淘去,倘若沒有這本小冊子,歷史上就仿佛沒有過他這樣一個人了。
(本文根據《地攤上的歷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