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在甲骨中與磬形似,文獻(xiàn)中周公、孔子,或坐或立,也如磬折。
咋回事?
難道“磬”是“人”的理想原型嗎?
磬與鐘對排,音節(jié)不同,從大到小有序編列。磬玉質(zhì),鐘金性,此之謂金聲玉振。從玉,從序,從樂,從人,從家,從國,立磬為原型,理解起來皆自然無礙吧!
那,磬之原型呢?
關(guān)鍵之問!
為什么呢?
磬之形如阿拉伯?dāng)?shù)字“7”,上短下長,角度比“7”大,約130度左右,古稱磬折。形狀與澳洲的歸去來器一樣,多為木質(zhì),與他器有別,拋出后可回歸,故稱“歸去來”。
并非洋貨,我國早有出土。3000年前后。或二齒三齒,古稱二桃、桃殳。《韓詩外傳》記載,不晚于商代。有“折”“返”“復(fù)”,與老子“逝”“遠(yuǎn)”“返”合,所以為圣物。
圣人磬折,多解為自節(jié)、自謙,其實,這還在表層。磬折是個易物,會通于形與數(shù),是古人大化流形之象征物。磬折的長短比例,角度大小,都決定了磬之音、器之行。此皆精微之易,所以有神秘感。
磬折的節(jié)點、角數(shù),即為度。此度與直尺之量度不同,是智慧的度,象征著人的行為選擇。直尺之度交以磬折之度,便是易。
新出土的戰(zhàn)國陰陽二符,不從斷二,而從磬折之。乃易符起源之一。直尺之中,在中間點,而磬折之中,則是玄妙的。古人稱為厥中。乃中庸之中,中醫(yī)之中。
或問,厥中與人何干?想一想,當(dāng)有人暈厥,首先掐的部位叫什么?會說:人中。對啦!人中之中,在哪兒?穴位之中就在鼻與上唇的上 1/ 3處。此真正的厥中?!渡袝氛嫜裕骸叭诵奈ㄎ?,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zhí)厥中。”則已上升到心靈與天道啦。另,金文“人”“厥”“ 久”形似,也屬一系。
中醫(yī)講,陽主陰從。也講,陽行陰令。都是在陰陽之厥中處打盤算。中醫(yī)陰陽之中,不是如天平之等中,而如磬折之厥中。這一點世醫(yī)多誤!再,中醫(yī)觀指甲上的月牙兒,稱為爐火。七八者,此身體寒熱之均衡點。多者熱,少者寒。記住,是均衡,不是平衡。
人是詩的存在,也是美的存在。唱戲之美,在力之七八。書法之美,在力之七八。詩性就在這七八氤氳處。如螺旋之際線,如香煙之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