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中國公路摩托車錦標賽上,一支“辣妹”車隊的出現令車迷驚呼不已。作為我國唯一一支女子摩托車賽車隊,隊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她們個個青春靚麗,兼具女性的溫柔與戰(zhàn)士般的勇猛,不僅敢在賽場上與男人一爭高下,還頻頻奪獎。此外,她們每年都舉行公益穿越活動,騎過大漠戈壁去捐助貧困兒童。隊長李鶴是一名北京女孩,為了幫姐妹們圓賽車夢,兩年前她貸款創(chuàng)建了這支“娘子軍團”。且看她是怎樣帶領15名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美女精英在速度與激情中演繹狂野精彩的人生。
為賽車夢想挑戰(zhàn)自我
李鶴于1979年出生于北京。在成為職業(yè)摩托車賽車手之前,她在一家公司做白領。因個性十足,又喜歡戶外極限運動,在男同事眼中,李鶴是那種“野蠻女友”型的姑娘。
2008年年初,李鶴決定換一種活法兒,每天不再為拼命賺錢而勞碌,嘗試著遵循內心的喜好去生活。她給自己拉了一份“人生清單”,上面羅列出想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學習樂器演奏、攀巖、滑雪、當背包客、開摩托車兜風……每完成一件事情,她就在清單對應的項目上畫個鉤,直到2009年3月畫到了摩托車。
跟朋友學會開摩托車以后,李鶴漸漸地愛上了馬達的轟鳴聲和駕馭摩托車自由馳騁的那份快感。尤其是在曠野練習急轉彎時,向來大膽的她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貼地飛行的感覺,很是刺激過癮。
練車期間,李鶴有幸認識了中國摩托車運動協(xié)會的龔紅果女士。通過她的介紹,李鶴了解到,原來玩摩托車也是一項運動,而不是問題青年和壞孩子的專利。
2009年5月,她隨龔女士來到廣東三水市,觀看了人生中第一場摩托車比賽。當看到裝備精良的男女車手在專業(yè)賽道上駕車飛馳、公平競技,賽道兩旁熙熙攘攘的觀眾和車迷為之歡呼吶喊時,李鶴怦然心動,她也想參與其中,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追風女騎士。
這次比賽結束后,龔女士把李鶴推薦給了其中一支實力強勁的參賽車隊——SS車隊的香港教練蕭國滔。一周后,李鶴不顧父母的反對,來到珠海接受專業(yè)賽車培訓。
作為車隊里唯一的女性,李鶴剛來時飽受質疑,師父和師兄們異樣的目光似乎在好奇同一個問題:摩托車競技在男性領域都是一項極限運動,這名衣著光鮮的時尚女孩為什么要不顧一切地從北京跑到廣東學賽車?她是為名,還是為利,還是純粹來玩玩?甚至還有人問李鶴:“你不會是來找男朋友的吧?”
李鶴決定用自己的努力向大家證明,她來學賽車不為榮譽,也不為金錢,為的是人車合一的自由和隨時挑戰(zhàn)自我的刺激。
發(fā)車、提速、轉彎……李鶴每天在訓練場上跟著一幫老爺們兒苦學本領。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上摩托車,她腿上磕得青一塊紫一塊的,但她從不喊疼,渾身被汗水浸透也從不叫苦。李鶴的刻苦與執(zhí)著很快令全隊人刮目相看。
2009年7月,在珠海國際賽車場訓練時,由于急轉彎時車速太快,李鶴被摔出幾十米遠……醒來時,她已經躺在醫(yī)院里了。她聽到醫(yī)生對師父說:“這女孩的骨盆3處摔裂,未來兩年都不能懷孕了。”那一刻她沒有哭泣,反而安慰師父說:“沒事兒,反正我還沒有男朋友,不急著要孩子。”
在經歷了3個月的漫長恢復后,李鶴又重新騎上心愛的摩托車,馳騁于賽道上。師父和師兄們終于明白,這個女孩真是沖著賽車來的。
創(chuàng)中國首支女子摩托車賽車隊
在師父、師兄們的全力指導下,加上刻苦訓練,李鶴的賽車技藝進步飛快。在接受正規(guī)訓練幾個月后,她就獲得了參加全國公路摩托車錦標賽(CRRC)的資格。去西安參加這項大賽前,師父對李鶴的要求只是“不要摔車,堅持跑完全場比賽”。在這次25人參與的比賽中,李鶴取得了第12名的不俗成績,令師父頗感意外。從此,李鶴成為一名職業(yè)女性賽車手。
令李鶴尷尬的是,由于職業(yè)偏見,當時國內還沒有女子賽車組。每當夾在一大群男人中間參加比賽時,賽道兩旁的車迷和觀眾就會對她指指點點。事實上,她覺得女孩子雖然在體力和機械操控上比男人天生有些欠缺,但是,女孩子占優(yōu)勢的是心態(tài)。比如自己,無論被誰超車,她都會更專注地去跑比賽;而男車手一旦被人超過,尤其是被女車手超越時,往往會急躁,一遇彎道就容易出差錯。這令李鶴很有成就感,她發(fā)現女孩不但能玩賽車,甚至可以比男車手玩得更好。
基于此,李鶴決定創(chuàng)建國內第一支女子摩托車賽車隊,為那些和自己一樣有著賽車夢想的勇敢女孩提供一個圓夢的平臺。2010年年初,她悄悄地將自己的“嫁妝”——一套小戶型房子抵押給銀行辦來貸款,在北京成立了新蜂女子車隊(簡稱新蜂),并通過圈內朋友的介紹,很快招集到了9名女車手。她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精英女性,平均年齡只有25歲。
北京姑娘王燕,曾是一名從事風力發(fā)電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摩托車發(fā)燒友,簽約新蜂后成為半職業(yè)車手;陳丹丹,入隊前已經是一名職業(yè)車手,收入來源主要靠賽車獎金以及為影視劇做“飛車”替身;陸紹妹,一位來自廣西的混血兒美女,個子小小的,卻已經跑了6年CRRC;已過而立之年的孫東華是一家葡萄酒文化推廣公司的投資人……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女子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車技、激情、斗志,男人有的,她們一樣擁有。在集訓中,她們的表現令李鶴喜出望外。
2010年3月,李鶴被一本雜志上的報道感動了:100元就能讓川藏線上的孤兒一個月衣食無憂。那一刻,她突然有了帶隊騎摩托車挑戰(zhàn)川藏線做公益的想法。這樣做,既能幫幫那些可憐的孩子,也能借機磨合團隊。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2010年5月1日,“女子摩托車川藏慈善行”活動在成都拉開序幕。騎著贊助商提供的摩托車,載著為孩子們四處募捐來的新書包、文具、衣服和食品等,李鶴率領9名隊員向西藏出發(fā)了。
當冒雨行駛在川藏線的茶馬古道上時,女孩們經歷了最難忘的一天。狹窄的盤山小路時而布滿碎石、沙土,時而出現大大的泥坑,路的一側就是萬丈懸崖。李鶴是帶領大家前進的頭車,她要一手拿著對講機向姐妹們報告前方路況,一手駕駛。長時間的騎行和體力透支使她在一天內連摔了6次,好在有驚無險,最后連她的車牌都被摔變形了,大燈則要用繩子綁著。
一路的艱辛與相互鼓勵讓10名女孩變得更團結、更堅強,一份生死之交的情誼在互幫互助中漸漸地形成。12天的公益穿越結束后,姑娘們有點兒不敢相信她們真的做到了——騎摩托車跑完了2400多公里長的川藏線,見到了沿線的數百名孤兒,帶去了禮物和愛,經歷了痛苦與喜悅,到達了目的地布達拉宮腳下……
率領姐妹們頻奪大獎
如果說摔車對她們而言是家常便飯,傷疤則更像是每一名賽車手的“勛章”。2010年年末,隊員燕子在訓練中出了車禍,身體里植入14顆鋼釘。誰都以為她會從此恐懼摩托車。可令人沒想到的是,病好后她反而上了賽場,正式從一名發(fā)燒友轉型為賽車手。
李鶴不但摔裂過骨盆,還在一次比賽中被后面的車手不慎撞飛,失憶過好幾天。雖然受過傷、流過淚,但她們沒有一個人放棄鐘愛的賽車。因為每當駕起摩托車在賽道上縱橫馳騁時,她們就有一種自己全權掌握命運的滿足感。
新蜂女子車隊創(chuàng)建兩年來,取得了一串令人驚艷的好成績:2010年,李鶴與姐妹們先后參加了由賽車俱樂部發(fā)起的天馬論駕、泛珠賽車節(jié)、新疆環(huán)塔汽車摩托車越野拉力賽,均取得了前6名的好成績。由于這些比賽在圈內頗有影響力,經媒體報道后,又有5名“女騎士”慕名加入新蜂。
2011年夏天,李鶴個人奪得了中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季軍,與隊員九兒一同奪得了三水摩托車耐力賽季軍;隊員丹丹在北京金港公路摩托車公開賽上獲得一個組別的亞軍。隨后,李鶴又帶領姐妹們殺進全國摩托車公路錦標賽和全地形極限挑戰(zhàn)賽,取得了團體第4名的好成績。
2011年8月17日~9月2日,李鶴與姐妹們又開始了她們每年一次的公益穿越活動。這次是駕駛摩托車探越絲綢之路,看望沿線的養(yǎng)路工人和貧困兒童。她們行駛了16個晝夜,完成了長達4600公里的絲路之行,為沙漠公路養(yǎng)路人和沿途的孩子送去了關愛。
2012年是李鶴的豐收之年,僅在當年的摩托車全錦賽上,她就帶領姐妹們摘得4座獎杯。賽場得意的同時,這位33歲大女孩還邂逅了她心儀的戀人,小伙子是一位喜歡看李鶴比賽的超級車迷。一有空閑,這對甜蜜情侶就騎著摩托車四處旅行。
作為在國家體育總局掛號的唯一一支女子賽車隊領隊,李鶴說:“我有責任有信心把新蜂帶出個模樣,取得更好的成績?yōu)閲鵂幑?。明年在跑好比賽的同時,我們還要繼續(xù)公益之路,并大力推廣摩托車文化,推動中國女性極限運動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