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個要面子的民族,許多中國人一生都是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活,感覺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比做任何事都要開心。如果自己的孩子很優(yōu)秀,許多家長就會感覺更有面子。每當孩子取得一點兒成績時,家長就會欣喜若狂地向別人炫耀,喜不自禁的神情難以掩飾,真是“子榮我榮”。反之,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夠優(yōu)秀,家長在朋友、同事面前便會覺得好沒面子。當別人炫耀自己孩子的藝術特長、考試成績時,一些沒什么可炫耀的家長便會如坐針氈,甚至想找個地縫鉆進去。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有的家長更會覺得抬不起頭來,像是自己做了虧心事。
誠然,撫養(yǎng)教育子女是每個家長的責任與義務。但是,每個孩子天資不同,不見得都要成績優(yōu)異。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可能別的方面是低智商;而成績落后的孩子,可能在某方面有專長。如果都拿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的優(yōu)劣,不免有失偏頗。
家長沒必要把孩子的優(yōu)秀與否作為自己是否成功的象征。孩子雖由父母所生,卻不同于父母。他們永遠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需要、目標、價值及態(tài)度。父母應從工作、社會關系中去追求自已內心的滿足感,不要期望一個完美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還有家長因為面子不愿正視現(xiàn)實,而貽誤孩子的病情。一位朋友的孩子即將面臨高考,可是他行為上卻有點兒怪異。有人便奉勸朋友領孩子去做一下心理疏導,朋友卻不以為然。結果就在高考當天,孩子情緒失控突然爆發(fā),在考場上大喊大叫。此時,朋友悔之晚矣。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注重自己的面子,就不會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教育孩子;只看重自己眼前的虛榮,就不能放眼孩子長遠的發(fā)展。這對孩子的成長怎能有利?都說身教勝于言傳,所以,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家長太愛面子,做事急功近利,難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
家長們,別再為面子為難了??偦钤趧e人的眼里,你累,孩子也跟著累。平和你的心態(tài),讓孩子輕松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