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總是陪伴著我成長,在媽媽十月懷胎的時候就開始播放音樂作為胎教,我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特別喜歡音樂,因為一聽到音樂就特別興奮,總是會跟著哼或者起舞,于是我就經(jīng)常圍在老師的電子琴身邊,每一次聽到《星星變奏曲》總是覺得很熟悉,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后來聽媽媽說起我的童年趣事才發(fā)現(xiàn)原來家里以前經(jīng)常播《星星變奏曲》,難怪會那么熟悉,直到今天我仍然很喜歡這首曲子,它充滿著我的童年回憶。
有一天,我從幼兒園回到家,爸爸媽媽突然拿出了照片讓我挑選想學什么樂器,我手指頭一動就指向鋼琴,可能是受了胎教的影響,我從小就很喜歡鋼琴的聲音。沒過幾天,家里就多了一部鋼琴,就這樣,音樂成為了我的最愛,我的生活也離不開音樂了。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我一回到家都會乖乖的呆在鋼琴旁邊亂彈一通,直到爸爸媽媽給我請來了一個鋼琴老師,她教會了我基本功還有很多知識,讓我明白到音樂有古典和流行之分,卻沒有高雅和低俗之別。在我學習鋼琴的這段日子里,我不敢說我在這方面有多大造詣,但在優(yōu)美的琴聲中我領悟到了以前難以感覺到得音樂之美,它不僅培養(yǎng)了我的耐性和恒心,也使我更有毅力去完成每一件事,在彈奏一首樂曲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生百態(tài)。練習時候充滿著的是苦澀,完成時心頭留著甜蜜的滿足。
我記得小時候彈琴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海頓的《c大調小奏鳴曲》。這是一首很華麗的快板而且是比較有精神的曲子,當時彈這首曲子對我來說難度很大,特別是曲中二對三節(jié)奏和回旋的裝飾音,左手的伴奏部分也要彈得很平均,裝飾音的節(jié)奏也要彈得很準確。當時,我費了好大一段時間才把這首曲子完成,現(xiàn)在想起來心頭還是樂滋滋的。
少年時期我也很喜愛聽兒歌,尤其喜愛香港兒歌。電視里動畫片里的兒歌,以前香港電臺里的兒童節(jié)目播的兒歌,很多首兒歌我還會唱呢,就好像《烏卒卒》、《我至比天高》、《小丸子妙想天開》……現(xiàn)在這些兒歌偶爾拿出來聽一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音樂是現(xiàn)代生活的調劑。我長大了,越來越覺得沒有了音樂,世界將會失去光彩。生活中充滿了音樂的“喜怒哀樂”。打開收音機聽到的是交響音樂,打開電腦聽到的是網(wǎng)路音樂,打開手機聽到的是彩鈴,學校里的上課鈴聲也是動聽的圓舞曲,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密不可分。
我最喜歡在夜深寂靜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戴著耳機聽音樂,我尤其喜歡在晚上聽著鋼琴曲,這是一種享受,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里,與外界隔絕。音樂世界中沒有現(xiàn)實中的吵鬧聲,沒有流言蜚語,只有純潔的音樂,音樂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可以盡情享受音樂的美妙,這也是我愛音樂的原因之一。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國民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音樂界的競爭越來越大,音樂聯(lián)考由去年8000多人考試,上升到今年一萬多人考試。我的鋼琴老師為我挑選了貝多芬的《C大調奏嗚曲》去參加考試。彈奏這首曲子對我來說無疑使一個挑戰(zhàn)。曲中的八度,裝飾音,特強效果對我來說是需要花不少時間練習的。八度是最難彈的一部分,不單止要速度跟得上,還要不可以有任何差錯。速度的統(tǒng)一也是一個難點,全曲分布十六分音符,三連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逐個掌握是不難,但是綜合起來彈奏,節(jié)奏有時候會跟不準,第一樂章要表現(xiàn)的內容很豐富,像一團燃燒的烈火,一股意志堅強的力量,威武地展現(xiàn)了貝多芬的精神。
難怪我覺得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的作品那么熟悉,原來我以前聽的、學的、彈的都是維也納古典時期的作品,而且他們還是師徒關系。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的胎教是莫扎特的音樂,學琴是學海頓的作品,考試是彈貝多芬的奏鳴曲。這個時期的音樂好像特別與我有淵源,
音樂伴隨著我成長,我也離不開我最愛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