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11年2月,剛剛年滿20歲的小李找到他的朋友梁先生,聲稱舅舅患尿毒癥,換腎需要40萬元,一時籌不到這么多錢,想從梁先生處借款。梁先生對此半信半疑,隨同小李到家見到了小李的母親王女士。王女士證實了小李的話,以自己的名義親筆書寫了借條,承諾半年后即可歸還,小李在擔保人處簽了字。三人共同到銀行,王女士辦理了一張銀行卡,梁先生便將40萬元款項轉到了王女士的賬戶。
半年以后,梁先生無法與小李取得聯系,便找到小李家。王女士矢口否認弟弟患尿毒癥之事,聲稱40萬元借款是小李拿去用了,與她無關,她是在小李的逼迫下才書寫借條的,小李現在因為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羈押在看守所。因此,梁先生無奈將王女士與小李一同告上了法庭要求王女士返還40萬元借款。
審理過程中,被告王女士辯稱,她沒有收到梁先生提供的40萬元借款,她與梁先生之間不存在借貸法律關系,因此不同意梁先生的訴訟請求。被告小李承認了梁先生所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但表示他并沒有逼迫王女士書寫借條,現40萬元款項已經揮霍一空。
法院經審理后最終判決王女士返還梁先生借款40萬元,小李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評析]王女士以自己的名義親筆書寫借條,小李在擔保人處簽字,三方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成立,并已實際履行,屬于有效的法律關系。王女士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現還款期限到,梁先生的訴訟請求應當支持。王女士主張她是在小李的逼迫下才書寫借條,就算有借款,也是小李借的,但沒有向法院提供任何證據加以證明。小李作為王女士之子,明確表示并沒有逼迫過王女士,而且是三方一同到銀行將該筆40萬元借款轉入王女士賬戶的。法院并沒有采信王女士的主張是恰當的,最后判決也是于法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