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自從政一來,有個怪脾氣,即從來不寫推薦信。他曾經說:“如果是人才,我自然能用他,如果不是人才,推薦給別人就是給其帶來禍害,我不做這樣的事情?!惫嗜酥浪@個脾氣,也不敢求他寫推薦信。
1881年,左宗棠從陜甘總督任上調回北京,當上了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封恪靖侯,管理兵部,兼理通商事務,權勢顯赫。
故人的兒子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好幾年了,但因為沒有過硬的靠山推薦,閩浙總督何璋一直沒有給他安排實缺。他認為左宗棠也許會念舊,所以千里迢迢從福州來到北京,拜訪左宗棠。等見了左宗棠,說明來意:“小侄這次來北京,也不敢多打擾老伯,只是小侄在福建候補多年,至今沒有得到知縣實缺,小侄打聽了一下,原來那些實缺知縣都是有朝廷大員的薦書才得以放牌的,小侄為此特專程來京拜見老伯,求老伯替小侄寫封薦書,小侄……”還沒等他說完,左宗棠便怒氣沖沖地將手中茶碗重重地在桌上一放,厲聲呵斥道:“嗬!我道你有什么要緊的事來找我,卻原來是為這樣的事!你年紀輕輕,為什么有田不耕,有書不讀,一心想當官?當官那么容易?當官有什么好處?你可知道仕途險惡,官有那么好當么?”黃蘭階心里卻不服氣,你不想當官,為何幾次三番參加科舉考試?你不想當官,為何去辦團練,當幕僚,當巡撫,當總督,如今60多歲了,還在軍機處?你叫我回家種田,你自己為何不回家種田?不回家養(yǎng)老?左宗棠罵了黃蘭階一頓,也覺得罵重了,他見黃蘭階委屈地坐在那里,垂頭喪氣,臉色難看,就緩和了口氣勸道:“賢侄!我勸你打消做官的念頭。只要你肯回家,我送你良田10畝,你在家半耕半讀,自由自在,豈不是更好?”
黃蘭階惶恐地退了出來。心里十分糾結,想不到這個老頭如此固執(zhí),連一封推薦信都不肯寫,我千里迢迢趕到北京,白白花了大筆盤纏!若這樣空手回去,別人有推薦信,我沒有,猴年馬月才能得知縣實缺呢?郁悶的他,信步來到集散古玩字畫、古籍碑帖和文房四寶的琉璃廠。只見到處都是書畫古玩珍寶等物,琳瑯滿目,五光十色。他隨意瀏覽了一下,忽然見到一個小店,柜臺上擺滿了各種扇子,扇面上寫的詩詞都是模仿左宗棠筆跡。左宗棠勤學苦練,練成一筆勁秀的草書。他在北京居然還常給那些進士出身的翰林們題寫匾額。由于他位高權重,出將入相,文武雙全,所以不少人竟然學起他的書法筆跡來。黃蘭階見扇面上又都留著上下空白,供人落款,不覺心中一動。
“給我寫柄扇子,落個款?!秉S蘭階對店老板說,店主取過扇子,落上左宗棠的款。黃蘭階手搖扇子,得意洋洋地回到福州。這天,是例行參見總督何璋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何璋很奇怪,問道:“外面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是。我剛從北京回來,左中堂是我父親至交,多次接見我,還送給我這把扇子紀念,所以舍不得放手。”何璋聽了大吃一驚,拿過扇子仔細看了,的確是左宗棠的筆跡。心想:我原以為這個姓黃的沒什么后臺,所以讓他坐了幾年冷板凳,沒想到他竟然有這么個大靠山。左宗棠接近皇上,他如恨我,只要在皇上跟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消了。何璋悶悶不樂地回到后堂,召來師爺商議此事。師爺說:“大帥放心,左宗棠眼下不會害你,他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這柄扇子估計就是推薦信了。你只要給姓黃的一個官做做,左宗棠就會高興的。否則……”就這樣,十來天之后,黃蘭階就到某縣擔任知縣了。
第二年春,何璋來到北京,拜見左宗棠,隨口說:“黃蘭階是你老朋友的公子,才具可用,已經在某縣任知縣了?!弊笞谔恼f:“是他??!去年他來北京,央求過我。您真是識才、愛才的。孺子可教則用,不用我多嘴了。”何璋誤會了左宗棠的意思,認為他對黃蘭階的期望很深但不便明說。從左府出來后,他自言自語地說:“看來我重用黃蘭階是對的?!钡人氐礁=?,多次奏報推薦,到了1883年,黃蘭階已經是副省級高官——分管汀州、漳州的的汀漳道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