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般的旅行達(dá)人不同,他們不能上山下海所向披靡,不曾登珠峰玩極限,但是他們了解和深愛自己的父母,還能輕松搞定一場和爸媽的愉快同行。
怎么與父母同游?達(dá)人這樣說——
帶著寬容與理解與父母的同游
聽說國慶時期,我與公婆一起去臺灣旅行了十幾天,朋友們都露出佩服或是羨慕的表情,就連海峽對岸的朋友也說,“哇,真不容易,好孝順哦……”帶著公婆、父母去旅行,已然成為可以搶占道德制高點的加分事件。剛結(jié)婚不久的師妹,因為也想和父母一起去旅行,還和先生吵了一架。無論是佩服、羨慕,還是擔(dān)心,一方面,說明年輕人都希望用和父母一起去旅行的方式表示孝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如何和父母順利同游,對大家來說都是一件棘手的事。
朋友問我:“你覺得和公婆去旅行與和自己的父母去旅行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把我問住了。這是我和先生第一次和公婆去旅行,而且是不短時間的長途旅行。這一路自然有過不少讓雙方都不是很愉快的小矛盾,但整體而言是相當(dāng)不錯的旅行。旅行途中以及旅行回來后的討論與思考,我都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旅行回來,也和先生對帶著父母去旅行途中的一些矛盾和沖突,有不少的討論,發(fā)現(xiàn)身為親身兒子的先生,對旅行中與父母的小摩擦的看法,和我的感受差不多,這也更堅定了我的看法: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公婆,并不是問題的重點,如果非要說有不同,大概是長輩性格的差異。在我看來,與父母一起出行的最大問題,是在旅行中我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他們是我們的家人,但也是我們的“旅伴”。
有過自助旅行經(jīng)驗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對旅途中的“旅伴”,都會以求同存異,寬容之心相待。但是當(dāng)“旅伴”變成是家人的時候,往往因為彼此是生命中最親密的人,而有更高的要求,也對旅程報以更高的期待。平日生活里,兩代人之間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xí)慣,本就有很大差異,我們卻希望這種差異在旅行中統(tǒng)統(tǒng)消失。
臺灣行的第一站是臺北。兩個年輕人對臺北101缺失興趣,但父母指定必去。于是陪著父母排長隊逛101。從101下來之后,我們逛誠品信義店,他們在休息區(qū)足足等了我們一個多小時。雙方都為了成全對方的興趣做出了妥協(xié)。大家倒是對鼎泰豐的小籠包都很滿意。一天的行程,有互相妥協(xié),也有意外的驚喜。
對于旅行中的旅伴,當(dāng)彼此興趣不同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尊重對方的興趣,但在和自己親密的人一起旅行的時候,我們那種強烈的想要分享的念頭會不顧一切地占了上風(fēng),希望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喜歡那個地方那個東西,卻忘記興趣真的是難以改變的。
后來到臺東鄉(xiāng)下的溫泉酒店時,公婆對這個地方表示失望,“和老家鄉(xiāng)下差不多,這里有什么可以待的。我們還是早點去高雄吧”。于是兩天兩夜的行程變成了“一泊二食”,提早一天前往大城市高雄。當(dāng)時安排這個行程,先生覺得在清靜的山里泡溫泉、看看書是很好的休息,正好緩解前幾日旅行的疲憊。結(jié)果證明這是一次一廂情愿的想法。從小山村里走出的父母,對于大城市有一種深入骨子里的喜歡。即便是自己的父母,經(jīng)常旅行,去歐洲回來,除了贊嘆他們的自然風(fēng)光和建筑保護(hù)得很好之外,對歐洲的看法和我們的判斷也相差甚遠(yuǎn)。
到了高雄之后,結(jié)合之前幾日的小經(jīng)驗,除了彼此都很有興趣想去的地方,我們適當(dāng)?shù)卦谛谐讨邪才帕恕胺珠_旅行”。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和先生去看“2012年臺灣設(shè)計展”,而父母在酒店休息。傍晚的時候,居然在西子灣看落日時偶遇。碰頭時,彼此興致勃勃地分享了各自的路線。
自助旅行的時候,大家可以很直接地把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明說,經(jīng)常會跟“旅伴”分開活動??墒且患胰艘黄鸪鲂袝r,卻時常過于強調(diào)“一起行動”這件事,也因為是親人,很多時候反倒以揣摩的態(tài)度去理解對方的想法,甚而委屈自己成全對方。某些日程的分開旅行,并非難以接受,反倒給了彼此一定的自由和空間。
離開高雄前往廈門那天,大約有四個小時的空檔期,公婆難得主動提出去逛統(tǒng)一阪急百貨。一行人興沖沖而去。結(jié)果我和先生很高興地在大商場里瞎逛、購物,公婆卻早早地逛完在休息區(qū)域等我們。碰頭的時候,先生有點不高興,覺得明明是父母要來的,結(jié)果卻什么都不逛。我們忘了,在廈門的時候,他們平時也是不怎么去逛大商場的。
旅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可以在異國他鄉(xiāng)成為另一個自己,可事實是,日常有意思,旅行才精彩。我們不能苛求日常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的父母,突然在旅行中玩出新的花樣,因為即便是年輕人自己也很難做到。我和先生所到之處,去看、去玩的,也都是平時我們會感興趣的。
雖然跟父母都在一座城市生活,彼此經(jīng)常往來,但是在旅行這種高密度的接觸中,也讓我們重新審視平日與他們相處的方式。如果你期望和父母有一個愉快的旅行,那就在平時的接觸中,多下點功夫吧。
旅行中,
子女最不能接受的父母的8種習(xí)慣與應(yīng)對
總怕給孩子添麻煩
對策:不管父母如何說要先顧工作還是不喜歡旅游,相信他們內(nèi)心深處一定希望多一些親子時間。不要顯露出勉力為之而展開一段旅行,營造輕松氣氛,讓父母感受到自己對同游的期待與享受。
舍不得花錢
對策:強調(diào)及時享樂\申明出行的意義在于家人愉悅而非省錢\隱瞞真實消費
過度講究衛(wèi)生
對策:給予適應(yīng)期,嘗試與一些驢友同行,用集體的習(xí)慣影響父母。
兩代人的時間差(父母一般早睡早起)
對策:其實適應(yīng)父母的生物鐘也對自己健康和旅行時間管理有益。但如果實在起不來,不妨提前一天為父母安排一些周邊散步、酒店休閑項目,自己趁機偷閑睡個懶覺。
旅行方式和旅行觀念過度保守
對策:雖然一次同游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彼此,但如果是一次希望父母愉快舒適的出游,盡可能尊重他們的習(xí)慣,如果父母表露出對一些事物的不喜歡,不要去和他們辯駁,也不要嘗試改變,順著他們的意思就好。
在對旅行不熟悉的情況下,固執(zhí)堅持父權(quán)/母權(quán)
對策:即使父母在旅行中做錯或者堅持一些錯誤做法,絕對不要惡言相向或掉頭離去。否則一場善意的同游只能以爭吵結(jié)束。先尊重父母的\"面子\",過些時候再側(cè)面提出正確的做法和建議,父母同樣具有反省之心和學(xué)習(xí)能力,有時只是拉不下臉面。
不享受旅程,念叨花錢買罪受
對策:有可能是行程過于緊密勞累,有可能是花費過大,有可能是行程安排與父母興趣不和。要善于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調(diào)整計劃。
緊張,神經(jīng)質(zhì),心態(tài)不開放
對策:要增加父母在旅行中的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帶父母出行,讓旅行成為他們習(xí)以為常的生活組成。
和爸爸媽媽,一直走下去
陪父母旅行的過程其實和治家很相似——家庭是不同性格的人組成的,再完美的家庭也有很多隱藏的容忍、壓抑的自我,你需要利用各種手段來協(xié)調(diào)。在旅行中也如此。而在漫長的旅行中,很微妙的,你通常會成為主導(dǎo)者,你父母則會伴隨你——這是關(guān)系改變的一個很好的契機。要達(dá)成這個改變你可能需要采用一些小技巧和小手段,但最根本的,則是你內(nèi)心深處必須有“要和爸爸媽媽一直走下去”,而不僅僅是“必須有一趟和老人出去玩”的誠意,這種誠意透過所有的技巧和表達(dá),最終會被父母感受到,讓一段家庭之旅順利地“達(dá)成共識”。
當(dāng)父母不愿出行時
勸父母出行其實并不困難,尤其有孩子的家庭,說一句:“寶寶真的很想跟姥姥、姥爺出去?!薄@是個屢試不爽的殺手锏。其實父母比你更清楚,全家能一起出游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是我做了媽媽后才感受到的,能和孩子去任何地方都是幸福的。
而在選擇旅游地點時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是你需心中有定見,但盡力把選擇權(quán)放給父母。這個過程有點像和小朋友溝通。比如,最初做攻略時我會讓父母選擇我們要去哪個地方。但我只會提供兩個到三個選項,這幾個選項是我可以接受的。價錢,則是對他們合適度綜合考慮過的。對老人來說,這個選擇過程會很有意思,夠他們考慮十幾天,這就達(dá)成了“讓旅游的快樂感受盡可能延長”。
在最終決定目的地的時候,肯定還會萌生新的問題。到那時候就分人分性格給出理由。比如我爸爸,我會說:“你以為現(xiàn)在B地比較便宜,但你不知道A地現(xiàn)在賓館在大折價!”面對我媽我肯定會說:“A地最近正在最熱鬧的節(jié)日,而且有掃貨季”。如果他們一律覺得貴。我就會說:“我通過某個旅行公關(guān)公司拿到內(nèi)部折扣,只要幫他們寫一篇稿子就好了!”最后一句話很有用,我爸爸媽媽被我騙著去了好多地方。當(dāng)然有時候也是真的,只是機會沒那么多(笑)。
當(dāng)父母不愿花錢時
父母的許多執(zhí)拗和放不開,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像是怕花錢,怕追加旅程,怕給孩子添亂……但如果你告訴他,這樣的旅行只會給你帶來幸福,而不是金錢、精力上的痛苦,他們會欣喜地接收到。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發(fā)自內(nèi)心這樣想。不然作為敏銳的父母也會感受到。
比如我的父親比較節(jié)儉,但我到達(dá)一地后一定會帶他們?nèi)グ茨?、泡溫泉。這個過程如果有矛盾,我會選擇直言相告。有一次我爸就說:“你們?nèi)ズ昧?,我不去?!蔽抑浪鋵嵟禄ㄥX,當(dāng)時就告訴他:“要是想省錢我就不組織家里人去玩了。我就是覺得花錢這種事情比起全家開心出游來說,實在無足掛齒?!彼蟊隳J(rèn)了。如果到了該地,他確實有一些東西不想消費,我還是不會強迫他。
另外有一個小提示,在為父母選擇住宿時,要考慮到父母對住宿的特殊要求。子女自己出去,晚上往往也排滿了節(jié)目和行程,旅館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但父母們晚上基本不會離開酒店,他們使用賓館的時間比我們多,加之對于環(huán)境更加敏感,所以如果經(jīng)濟(jì)條件允許,我建議不要選擇青年旅社或快捷酒店,而安排一些有特色、性價比高的精品酒店或溫泉酒店,讓酒店成為他們旅行中的一個景點和享受。
與父母同游的1個原則
與父母同游不是一項任務(wù),而是為了一起創(chuàng)造愉快的親子時光,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所以雙方心態(tài)上都要有所退讓和妥協(xié),那樣才不至于因為一點點小摩擦而鬧得不歡而散。但總的來說,既然是帶父母去旅行就要尊重他們的意見,以他們?yōu)橹?,要有服?wù)精神和照顧理念。
最適合出旅行的2個時段
4- 6月以及10-12月期間是老年人出游的黃金時間。這時候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天氣不會太炎熱,也不會太寒冷。
一般在這樣舒適的天氣下出游,老年人不容易生病,而且在這些時間段,老年人的季節(jié)病也不容易發(fā)作。盡可能避開旅游旺季和黃金周等高峰期,一來可以避免高密度的人流,二來淡季出游價格相對優(yōu)惠。 帶父母一起旅行,時間方面就需要協(xié)調(diào)。
說服爸媽出行的3大法寶
父母一輩出于種種顧慮拒絕出行的情況不少見,這個時候祭出三大法寶,幾乎無往不利。
連蒙帶騙法:“中獎或者單位獎勵的旅行不去白不去”,這是最常用到的欺詐手法。其次還有最近發(fā)了獎金、哪里旅行大促銷、虛報旅行預(yù)算(直接砍掉一個零)、突然放大假無事可做。用一個善意的謊言卸下父母的心理負(fù)擔(dān),何樂而不為?
搬出晚輩法:自己已有子女的,讓子女過去抱著老人隨隨便便撒個嬌,百試百靈。暫無子女的,搬出工作壓力太大,想父母陪自己出去放松一下,一定也立竿見影。
情感利誘法:“一家人開開心心一起出去玩”。這句最普通的話,往往也最有殺傷力。
安排行程的4個訣竅:
旅行路線和計劃交給父母
讓父母自己安排旅游計劃能讓旅行益處最大化。讓父母安排要去的地方、出行的路線、下榻酒店和交通手段等,一方面能加強父母參與感,使得計劃更貼合他們的真實需求,另一方面還能刺激他們的大腦額葉區(qū)(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萎縮),鍛煉他們的大腦。為了幫父母完成旅行計劃,孩子們可以從旁協(xié)助,提供選項。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什么都插手的話,父母就會慢慢不喜歡自己制定計劃了。
旅行計劃應(yīng)由易到難
從簡單和短途的輕松旅游開始,建立父母對于制定旅行計劃和出行能力的信心,讓父母的出行意愿有一個良性循環(huán)。在父母制定出游計劃時可以提醒他們要先從一日游開始,然后是兩日游……逐漸增加出游的天數(shù)。如果是跨洲旅行的話,記得多留一些時間給父母調(diào)節(jié)時差,這樣更有利于之后的行程。
帶媽媽旅行時可以準(zhǔn)備點簡單合用的化妝品
父母出門旅行會喜歡留下一些紀(jì)念照片。但因為年齡問題,有時候臉色、唇色不太好,旅行中一累就尤其厲害,照片效果不佳可能讓媽媽在旅行過程中感到沮喪。所以不妨隨身攜帶一點BB霜、腮紅、唇膏等,另外還可以帶一條顏色鮮艷的圍巾,以大紅色為宜,照相時圍上可以讓照片看起來提氣,臉色也映襯得好。在旅行中準(zhǔn)備這些小“武裝”給媽媽,能讓她更完整地接收到你為她考慮的心意。
保護(hù)父母的自尊和權(quán)威
習(xí)慣了作為守護(hù)者和管理者的父母,可能會因為身份的突然倒置和轉(zhuǎn)化無法適應(yīng)。如果父母一下子無法接受子女的安排和付出,不妨根據(jù)他們的意見,建立一個旅行基金Share部分支出,或者在出行前教會父母使用網(wǎng)絡(luò)手段和攻略書,然后在旅途中請教他們意見,讓父母盡情發(fā)揮。
旅行中你該知道的5個健康貼士
旅行前最好先帶父母進(jìn)行一次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確保各項指標(biāo)適合比日常辛苦的旅行。
年長者易疲勞且不易恢復(fù),旅游中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在長時間步行游覽時應(yīng)安排小憩。尤其對于一些患有心血管病的父母,子女要加強監(jiān)護(hù)。若狀態(tài)不佳,一定要休息幾天或中止旅行。
旅行很可能因為食物口味不適或者衛(wèi)生問題引起父母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除了帶好腸胃藥品,有條件的還應(yīng)讓父母適當(dāng)回歸“本土飲食”,自己做幾頓或者提前查好父母習(xí)慣的飲食店地址。
父母一輩腿腳不如子女靈便,為防止意外傷害,游玩時盡量規(guī)劃平穩(wěn)路線,不要過多跋山涉水,進(jìn)行過度消耗體力的活動。乘車盡量靠前,預(yù)防暈車嘔吐。
父母如患有慢性病,特別是冠心病、糖尿病、哮喘、高血壓等病,一定要多帶有關(guān)藥物,一旦犯病要及早用藥。有的年長者患有前列腺炎等,要體會父母難處,不要安排長時間無法如廁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