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再度榮獲矚目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是世界電影界對他的東方情懷西方表達這種電影導演方式的認可。他執(zhí)導的作品以豐富多元的題材和濃郁的人文氣息聞名于世,通俗曉暢而婉約精煉。他的個人經(jīng)歷是中國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導演走向世界的一個過程,也是好萊塢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結(jié)果。
對眾多關(guān)心文學藝術(shù)的中國人來說,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驚喜不斷。先是大陸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然后是出生在臺灣的李安繼2006年之后再度榮獲美國電影藝術(shù)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不少人認為,莫言獲獎是世界文學最高獎項對中國故事中國表達的認可,李安獲獎是世界電影界最矚目的獎項對李安的東方情懷西方表達這種電影導演方式的認可。
李安執(zhí)導的作品以豐富多元的題材和濃郁的人文氣息聞名于世,通俗曉暢而婉約精煉。無論是含蓄沖淡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水墨氤氳的《藏龍臥虎》,還是質(zhì)樸深沉的《斷背山》,經(jīng)由李安操刀的故事無不在人們心中留下“念念不忘的回響”。即便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綠巨人》,也在英雄形象中注入了一種獨到的敏感和悲憫氣息。當今,經(jīng)過四年拍攝的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是將一部很難改編的小說成功拍成電影,從中國文化的特有角度來探索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尋求哲學和信仰方面的意義。李安身上有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特別擅長在商業(yè)與藝術(shù)之間尋求平衡,往往能夠從中國文化角度對作品作出與眾不同的詮釋,從而獲得世界各國觀眾的普遍喜愛。
李安的個人經(jīng)歷是中國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導演走向世界的一個過程,也是好萊塢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結(jié)果。
經(jīng)過在臺灣藝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學習電影和戲劇后,李安于1981年來到紐約大學就讀電影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之后,沒人肯掏錢給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李安在美國拍攝電影,他只得在電影行業(yè)打零工,無事可做時則在家里照顧孩子。
1989年年底,一個朋友看到一則廣告說,臺灣放寬劇本比賽參賽人員資格,海外華人也可參加;頭等獎獎金16000美元。這是很有誘惑力的一大筆錢。李安心里有《推手》這個故事已經(jīng)很多年,為了獲獎他寫了出來。1990年,李安提交了兩個劇本《推手》和《喜宴》,在該次劇本比賽中分別獲得頭等獎和二等獎。
李安的劇本引起臺灣影片公司的注意,副總經(jīng)理徐立功對李安清新怡人的獨特風格產(chǎn)生濃厚興趣,于是在1991年邀請李安拍攝《推手》,徐立功首次擔任制片人。后來,徐立功又擔任了李安導演的《喜宴》(1993)、《飲食男女》(1994)的制片人,并監(jiān)制了李安執(zhí)導的《藏龍臥虎》(2000)。應該說,李安電影生涯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徐立功。
李安十年磨一劍終于等到了機會。他想在紐約找一個優(yōu)秀的制片人。通過朋友介紹,李安認識了美國人泰德·霍普。泰德·霍普和詹姆斯·夏姆斯當時剛剛組建了自己的影視制作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合用一個辦公室,只有兩張桌子。他們的影視制作公司是當時美國影視界獨立制片潮流的一部分。李安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泰德·霍普和夏姆斯說,他們是紐約市無預算拍攝電影之王,他們是以導演為中心的制片人,他們想要教會導演如何拍攝財力范圍內(nèi)的電影。于是雙方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
李安后來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很慶幸,泰德·霍普和夏姆斯這兩個人不是大騙子,他們與李安共同成長,學會了如何與大公司合作,如何在國際范圍籌集資金,如何推銷電影。李安第一部電影《推手》除了在臺灣之外沒有賺錢,夏姆斯就對李安說第二部電影的劇本由他來把關(guān),結(jié)果一炮打響:《喜宴》在國際范圍取得巨大成功。李安和夏姆斯等人一路合作下來,不管電影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
夏姆斯擔任了除《少年派》之外李安拍攝所有電影的制片人,也是除了《少年派》《理智與情感》《斷背山》之外的李安所有電影的編劇之一。他目前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另一個與李安一直攜手合作的是美國人蒂姆·斯奎爾斯,一名資深電影剪輯人、美國電影剪輯協(xié)會的會員。除了《斷背山》之外,斯奎爾斯剪輯了李安所有的影片,包括《喜宴》《飲食男女》《理智與情感》《藏龍臥虎》《色·戒》和《少年派》等。
除了執(zhí)導電影,李安也是《藏龍臥虎》和《少年派》的制片人。與夏姆斯等人的合作,使李安充分了解好萊塢模式,了解電影市場,了解如何制作西方人看得懂的電影。李安從到美國學電影開始,一直在好萊塢體制中發(fā)展,對西方的表達模式非常嫻熟,1995年拍攝的《理智與情感》,是他將中國題材的電影成功轉(zhuǎn)型英文電影的標志,奠定了他駕馭西方題材電影的國際名聲,這也在《藏龍臥虎》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李安一直想拍一部武俠片,因為他像很多中國人,也是在武俠文化中成長起來的。1994年,一個朋友向李安推薦了王度廬作品“鶴—鐵”五部曲之四《藏龍臥虎》,李安讀后立即意識到這部小說很適合拍電影,開始在心中醞釀。1999年,老搭檔徐立功邀請李安拍一部武俠片,李安就推出了《藏龍臥虎》。李安和夏姆斯的想法是,這部武俠片并非僅僅面向西方觀眾,而應當讓包括現(xiàn)代中國觀眾在內(nèi)的全世界觀眾都喜歡。
《藏龍臥虎》的成功,證明李安的電影藝術(shù)具有普遍性的吸引力,并向西方觀眾拓展華人武俠電影的魅力。張藝謀和陳凱歌這些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中國導演也步其后塵涉足武俠片領(lǐng)域。
這部中文對話配以英文字幕的武俠電影,是李安進入好萊塢之后的成功之作,在美國、英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外國電影,成為全球華語片收入最多的電影?!恫佚埮P虎》獲得十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并最終獲得最佳外語片大獎及三個技術(shù)獎項,這為他的兩部故事片后來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奠定了基礎(chǔ)。2005年的《斷背山》和2012年的《少年派》,是在另外一個層次上向世界展示作為在中國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導演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
李安很多時候被外界稱為“華裔導演”,他談到這個問題,堅定地說:“我一直就是個中國導演,我從未考慮過要入美國籍。所以我絕對稱不上是‘華裔導演’?!鄙顚哟谓庾x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李安的文化根基絕對是中國的,在好萊塢將近20年,使他熟悉了電影表達方式和市場的運作方式。李安的導演經(jīng)歷,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正面樣本,可作有益借鑒。□
(本文照片由編譯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