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岑溪市歸義鎮(zhèn)垌頭村,有一位被鄉(xiāng)里稱為“啟明星”的老師,她叫梁素蘭,今年26歲。為了自己的夢想,她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選擇了堅守,在山溝里學校的堅守。
“教育是我的夢。小時候看著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老師,自己就下定決心長大后要當老師?!绷核靥m說到夢想,眼里總閃著亮光,“所以,大學的時候,我就選了小學教育專業(yè)?!?/p>
大學畢業(yè)后,梁素蘭迫于家庭的壓力,一開始不得不選擇了通訊行業(yè)。她本以為這輩子與教育無緣了,就在她準備安心工作時,轉機出現(xiàn)了。2008年,她嫁到了垌頭村,恰巧此時垌頭小學公開招聘代課教師,這次她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放棄了在梧州市區(qū)的工作,投身到教育事業(yè)中,這一做就是5年。“我喜歡孩子們活潑的笑臉,看到他們獲得知識后純真爛漫的笑,我自己感到很幸福?!绷核靥m這樣解釋當初選擇教育事業(yè)的初衷。
有人說,教育需要夢想,因為有夢,才會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信仰,信仰教育是一種福祉,是為千千萬萬孩子謀取幸福的至高無上的事業(yè);因為有夢,才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熱情,不管是在偏僻的鄉(xiāng)村還是在喧鬧的城市,都能一如既往從容執(zhí)教;因為有夢,才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充滿耐心,不驕不躁,不離不棄。“我希望大山里的孩子能多長些見識?!边@就是梁素蘭的夢,為了這個夢,她毅然選擇了堅守。
用行動詮釋教師的責任
垌頭村是個分散居住的小山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許多家長對教育不是很重視,所以這里的孩子輟學率偏高。但梁素蘭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使所教班級保持了零輟學率的記錄。
2009年夏,妮妮(化名)的父親因病去世,留下了4個幼小的兒女和疾病纏身的爺爺,這時母親又帶著弟弟改嫁了。從此,家庭的重擔不得不過早地落在了不到10歲的妮妮肩上,她只好輟學回家。梁素蘭了解情況后,急忙來到妮妮家,和妮妮的爺爺商量孫女上學的事情,可每次妮妮爺爺總是搖著頭說:“老師啊,我也知道學習的重要呀,我已經(jīng)勸妮妮好多次了,可她不聽,總說要在家里幫我干活,不讓我那么辛苦,妮妮心里孝順呀……”說到這里,妮妮爺爺深陷的眼里流出了渾濁的淚水。此情此景,梁素蘭的眼眶也濕了,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妮妮重返校園。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梁素蘭帶著一套老人的衣服和20斤大米再次踏進妮妮家。妮妮已經(jīng)放牛去了。梁素蘭放下衣服和米,便忙著生火做飯、喂豬,妮妮爺爺攔都攔不住,忙完這些后,她才跑去找妮妮。當她找到妮妮時,妮妮正靠著稻草垛,一邊認真地看書,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朝陽靜靜地落在了那張充滿求知的臉上。梁素蘭悄悄地走到她身邊,微笑著問:“妮妮,你在一邊放牛一邊看書?”妮妮被突然出現(xiàn)的梁素蘭嚇了一跳。不等妮妮搭腔,梁素蘭繼續(xù)說道:“這倒有點像古代的王冕?!蹦菽莺闷娴貑枺骸傲豪蠋煟趺崾钦l呀?”梁素蘭便把王冕如何在牛背上苦讀,如何用木棍在地上練習畫畫,最后成為著名畫家的故事說給妮妮聽,然后又說了童第周在燈下苦讀的故事。妮妮聽完后深受觸動,梁素蘭趁機說:“你看這些大人物,哪個沒有經(jīng)歷過困難呢?但他們在困難中不是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所以他們最終成功了。”在梁素蘭的耐心勸導下,妮妮最后決定重返學校。
“我所做的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機會,一個接受教育、認識多元世界的機會。”梁素蘭說。在她的班級中有一個叫蘭蘭(化名)的學生。蘭蘭的兄弟姐妹較多,她下面還有弟弟、妹妹,她的哥哥、姐姐早已輟學外出打工去了。她父親覺得她的哥哥、姐姐不讀書現(xiàn)在也一樣能賺錢,所以就干脆不讓她讀書,而是在家?guī)兔Ω苫?。梁素蘭知道后,就多次到蘭蘭家進行家訪。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動了蘭蘭爸爸,答應讓蘭蘭回學校上課。蘭蘭爸爸笑著說:“別看梁老師這么年輕,嘴巴還真夠厲害的,她來家里幾次之后,我也不得不把女兒送回學校讀書了?!?/p>
小敏(化名)也是梁素蘭幫助過的學生之一。小敏本來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而且學習很優(yōu)秀??伞疤煊胁粶y風云”,2010年,小敏的父母出了車禍,她臉上天真爛漫的笑容從此消失了,而且時常精神恍惚,學習退步很快。梁素蘭看著心疼。于是,她便跟家人商量,決定把小敏接到自己家里住些日子,希望慢慢地安慰、開導她。剛開始,小敏還很不習慣,可在梁素蘭的悉心照顧和開導下,小敏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臉上慢慢地恢復了昔日的笑容?!傲豪蠋熅拖駤寢屢粯犹蹛畚摇N乙欢ㄒW習,將來報答她!”小敏堅定地說。
小娟(化名)是一個智力有些弱的孩子,在班里常被同學笑話、冷落,致使她比較膽小怕事,但她很好學。為了幫助小娟走出困境,梁素蘭教育班里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同學之間應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為小娟營造一個和諧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梁素蘭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幫小娟補習功課,從一些簡單的字詞開始教,用身邊熟悉的事物直觀地給她啟發(fā),讓她易于理解。在班里,她讓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與小娟結伴學習。通過多種努力,小娟漸漸地自信起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如今她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樣,每天都快樂地學習著。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垌頭小學校長潘漢國指著2009年抽考的成績冊說:“多年來,梁老師所帶的班級在歸義鎮(zhèn)小學課業(yè)抽考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你看,連小娟這樣的孩子,語文也能及格了,真是難為梁老師了。”
梁素蘭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垌頭小學還不能全部使用多媒體上課。梁素蘭便用心制作了許多精美的教學卡片來克服困難,卡片圖文并茂,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有時,她還在課堂上做一些簡單的游戲互動,讓學生在玩的同時也能學到知識。對于“整治”調(diào)皮的學生,她也有一套辦法。比如小勇(化名)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有時甚至站起來東張西望,經(jīng)過反復考慮,梁素蘭想出了一個法子,就是讓小勇當小老師。她把小勇叫到講臺上,剛開始幾分鐘,小勇很活躍,可當梁素蘭讓他一會讀書一會板書的時候,他就手足無措了,眼睛一直瞟著她,好像在說:“當老師可真累,不僅要一直站著,還要教讀書和寫好多字?!边@樣讓小勇當了幾次小老師之后,情況有所好轉,連別的調(diào)皮學生也不敢再違反課堂紀律了。梁素蘭說:“課堂上,老師要懂得尊重學生,在他們犯錯時不要直接罰或罵,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該用一些更委婉有效的方法。”梁素蘭還重視激勵學生,她說:“我覺得老師的一句表揚就是給孩子最大的獎勵。所以,我從來不吝惜表揚學生。比如有哪個孩子在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時,我會對他說‘這次沒考好沒關系,只要肯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老師相信你’。這樣學生會感受到你的信任而更加努力?!?/p>
在日常生活中,梁素蘭時常把學生掛在心里,她經(jīng)常給家庭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或添置衣服。她說:“一些孩子大冷天也穿得很單薄,看著就叫人心疼,我得幫助他們?!?/p>
梁素蘭用她的愛溫暖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教師的責任。在垌頭村,有人稱她為“知心姐姐”,有人叫她“好媽媽”,無論何種稱呼,都是學生和家長對她的感謝。
“她是我們的好老師”
梁素蘭有著扎實的電腦知識,這在大山里可以說是一種財富。幾年來,她先后免費為周邊幾個小學的十多位老師上電腦課,讓他們掌握了使用電腦的基本知識。
“無論是周末還是假期,都能看到梁老師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往返于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她這是去給她的‘學生’上電腦課。”潘漢國這樣說。
南蛇小學也是一個偏僻的學校,那里的老師對電腦一竅不通,想打篇計劃或搜點資料都無從入手。黃君采是南蛇小學的老師,今年已經(jīng)52歲了,他笑著問梁素蘭:“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能學電腦嗎?”“只要你肯學,我一定能教會你?!绷核靥m很有信心地回答。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下午一放學,梁素蘭就騎著自行車,走上3公里的泥路到南蛇小學去“送教”。她從如何開啟電腦到如何播放音樂,手把手地教黃老師。黃老師慢慢地學會了打字、制作表格、繪圖、上網(wǎng)查資料……黃老師曾好幾次往她口袋里塞錢,每次都被她擋了回去。有的老師實在過意不去,要請她吃飯,她都婉言謝絕。曾有人對她說:“你就那么傻?你給他們上課,他們給錢你不要還說得過去,可吃頓飯總是應該的,你怎么就……”梁素蘭微微一笑說:“不就是去教一下嘛,這有什么?為了錢為了飯,我還不去了呢。況且,我能教給他們的就那么一點點知識,怎么好意思收人家的錢吃人家的飯呢?”
梁素蘭的事跡在山村學校被傳為佳話,受過她幫助的老師都說:“她是我們的好老師?!?/p>
晚清著名教育家孫詒讓曾說:“學校教育之良否,在于教員人格之若何?!绷核靥m的奉獻精神不僅讓學生受惠,也讓其他同行得到益處。她就像一顆啟明星,在大山里發(fā)光發(fā)亮,給人以愛的溫暖,照亮著山里的孩子前進的方向。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