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青島市黃島區(qū)香江路地下商城旁邊,出現(xiàn)了一幕令人驚奇又令人感動的情景。一個老人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帽子跪在地上,手中舉著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失物招領:薄艷麗女士,你的證卡。”后面還附著老人的聯(lián)系電話。
事后人們了解到,老人名叫周元武,今年83歲,來自山東臨沂,與兒子租住在錢塘江路一個小區(qū)的地下室里。兒子在膠南靈山衛(wèi)一個工地打工,老人就在香江路地下商場附近撿廢品。證卡正是老人撿廢品時發(fā)現(xiàn)的。第二天在當?shù)鼐胶兔裾块T的幫助下,錢包和銀行卡的失主,青島理工大學大二學生薄艷麗被找到了。
老人寒風中等待失主的消息經(jīng)過報道后,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老人被譽為“最美乞丐”。
說實話,如果不是找到了失主,許多人會疑心老人是不是在作秀?這種狹隘的想法并不奇怪,因為老人本身就是位拾荒者。錢,對他來說充滿了誘惑力?,F(xiàn)在輕易到手的錢包即便是里面沒有幾個錢,單是錢包本身的價值恐怕也夠老人撿幾天廢品了。然而,老人沒有把不屬于自己勞動所獲的“外快”據(jù)為己有,而是頂著寒風,跪在商城之外,靜候失主的到來。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有窮有富,有高有低。這種“不公平”,形成的原因非常復雜,絕非一兩句話能解釋清楚。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道理就是如此。然而,人不可簡單的攀比,但有一點可以看齊,那就是人心。人心善與惡,是后天形成的??梢耘で?,也可以改變。善與惡的標準與窮富無關,與地位高低無關,關鍵看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拾荒老人是一介老農(nóng),論地位屬于最下層,論錢財更是弱勢群體。但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拾到錢包首先想到的是失主的痛苦,由此做出了感人的舉動。我們無法了解老人在拾到錢包一剎那的真實想法是什么,但相信老人最終還是善心占據(jù)了上風。否則,“寒風舉牌”的故事就不存在了,“最美乞丐”的稱呼也不會誕生了。
在金錢面前能否經(jīng)受誘惑的確是對一個人善與惡最真實最實際的考驗。有些人很有錢并不需要錢,但見了錢不管是何處而來,統(tǒng)統(tǒng)笑納毫不顧忌;而有些人本身沒有錢很需要錢,但當錢突然降臨時卻馬上變得謹慎,無功不受祿。
拾金不昧,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語,對許多人來說可以朗朗上口,隨手拈來,但真到關鍵時刻,未必能說做一致。前不久我收聽青島早問的交通臺廣播,其中一位出租車司機打進熱線,反映個別出租車司機的“劣跡”。我很佩服這位司機,他是冒著得罪同行的風險撥打電話的。他反映的一些人和事,確實讓人聽了氣憤。他說有個別司機,拉上喝高酒的乘客,把落在車上的手機據(jù)為己有,把百元大票當成十元謊報。這自然是“害群之馬”,相信屬于極少數(shù)。但就這極少數(shù),卻讓人感到了人間的“寒冷”。
這些出租司機缺不缺錢?看跟誰比了,跟拾荒老人比,應該算是“富有者”了,但貪欲,讓有些人忘記和拋棄了善良的本性。于是見利忘義,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等等不善之舉,隨之而來。社會上生活著形形色色的人,有幾個不義之徒算不了什么,也并不奇怪。十個指頭不會一般齊,社會復雜性決定了人心叵測。但一個事實也很清楚,那就是好人越來越多,善舉越來越多。跟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相比,這種變化尤為凸顯。這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心靈世界也在不斷的變化升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久很可能不再是傳說,不再是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