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意味著要與藥物打上一輩子的交道,患者只有把藥選準、用對,才能達到良好控制血糖之目的。然而,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能夠真正掌握用藥之道的糖尿病患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患者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區(qū)。
單純依賴藥物,忽視非藥物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臨床實踐充分證實,藥物治療需要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飲食這一關(guān),降糖藥物再好,療效也會大打折扣。有些患者對此不了解,認為用上藥之后,多吃點也無妨,并試圖通過增加藥量來抵消多進食,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的結(jié)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體發(fā)胖,加重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增加胰島負擔,加速胰島p細胞功能衰竭。
強調(diào)非藥物治療,忽視藥物治療
由于對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又擔心長期用藥對肝腎帶來副作用,因此,有些患者拒絕藥物,完全采取非藥物治療。事實上,治療糖尿病靠的是“五駕馬車”,單憑飲食和運動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況僅見于少數(shù)病情較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shù)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最新的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在糖尿病患者診斷之初即應(yīng)在飲食控制的同時加用二甲雙胍。
不恰當?shù)穆?lián)合用藥
口服降糖藥分胰島素促泌劑、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藥、胰島素增敏藥等多種,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作用機制基本相似,原則上不宜聯(lián)用。倘若兩種同類藥物聯(lián)用,可能會引起彼此間競爭性抑制而“兩敗俱傷”,結(jié)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降糖效果。諸如“消渴丸+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吡嗪(美吡達)+格列喹酮(糖適平)”、“二甲雙胍+苯乙雙胍”等,均屬此類不恰當?shù)穆?lián)合用藥。
光吃藥,不復(fù)查
此乃糖尿病患者的大忌。服藥后,患者一定要經(jīng)常檢查血糖,以了解服藥效果,并以此作為調(diào)整藥量或更換藥物的重要依據(jù)。臨床發(fā)現(xiàn),許多磺酰脲類降糖藥[如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齊特(達美康)等]的療效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下降(醫(yī)學上稱為“磺酰脲類藥物繼發(fā)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復(fù)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現(xiàn)藥物繼發(fā)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著藥,到后來還是出現(xiàn)了并發(fā)癥,其原因就在于此。
認為中藥無副作用,能夠除根
有些患者認為西藥副作用大,而中藥沒有副作用,并且標本兼治,因此,堅決排斥西藥,一味地采用中醫(yī)藥治療??陀^地講,凡是藥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藥也不例外。到目前為止,無論是西醫(yī)還是中醫(yī),目前還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至于廣告、媒體中宣稱的中藥能根治糖尿病,純屬無稽之談,切勿盲目輕信。我們知道,長期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主要因素,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因此,純中藥治療糖尿病并非上策。不可否認,中藥在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治療最好是中西醫(yī)并舉。
血糖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藥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患者經(jīng)過正規(guī)治療后癥狀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這并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痊愈,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仍不能放松,除極少數(shù)輕癥患者外,決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繼續(xù)用藥維持,切忌擅自停藥,否則會造成高血糖卷土重來、病情惡化。此時,再用原來的劑量就不夠了,而需要增大劑量甚至要多種降糖藥聯(lián)合治療,這樣不但身體受到損害,而且醫(yī)療開支進一步增大,實在得不償失。所以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切勿相信那些所謂的可以“快速降糖”、“根治糖尿病”的廣告。
用藥跟著感覺走
有些患者只有當自己感覺不舒服時才服藥,沒啥感覺了就擅自減藥甚至停藥,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首先,血糖高低與自覺癥狀輕重并不完全一致,有時血糖很高,卻未必有自覺癥狀;其次,藥物用用停停,血糖忽高忽低,對糖尿病患者極為不利。因此,患者應(yīng)以血糖水平而不是自覺癥狀作為調(diào)整用藥的依據(jù),同時還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變化。必須注意,每次調(diào)整藥物劑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動。
頻繁換藥
一般說來,使用藥物需要達到有效的劑量和一定的時限藥效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比如胰島素增敏藥服至半個月至1個月才會達到最佳降糖效果。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見血糖、尿糖下降不滿意,就認為所服藥物無效,急于換藥,這樣做法十分輕率。較合理的方法是,根據(jù)血糖水平逐漸調(diào)整用藥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他藥聯(lián)合應(yīng)用。
過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有些患者認為,是藥三分毒,由于擔心長期用藥會損害肝、腎,因此,在藥物使用上常常是“見好就收”或干脆拒絕用藥。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對于肝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來說,只要不是長期過量服用,應(yīng)該還是比較安全的,不良反應(yīng)僅見于個別患者,往往在停藥后可消失,不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們不可因為有副作用而諱疾忌醫(yī)。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藥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嚴重得多。需要指出的是,藥物大都要經(jīng)過肝臟代謝而失活,并經(jīng)過腎臟排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藥物排泄障礙,藥物原型及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緩慢積聚而加重肝腎負擔,影響肝腎功能,故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須格外慎重,盡量選擇對肝腎影響小的藥物[如格列喹酮(糖適平)、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