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是我二十年前對光祿龍華寺的定位。
龍華寺,名活佛寺。始建于唐朝天祐年間。兩經(jīng)火焚,但主殿未毀,仍是古物。徐霞客游此,有《日記》云:其后有深峽下懸,峽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藥桂花砌甚幽。墻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臨深箐,外映重巒。危峰,深箐未必,藥桂今存,古梅不現(xiàn)。
“文革”中,古廟賴地質(zhì)大隊入住,得于保全。
我登此廟,為大殿寶相莊嚴所震撼,非禪非密,亦禪亦密。遂命名曰:“滇中第一大叢林?!眳擦终?,寺廟也。喻香火旺盛,如室外青山,郁郁蔥蔥,連綿不絕。
曾讓學生輩拍照數(shù)十幀,帶回“研究”,終無結(jié)果。蓋佛法凌空,不可說,不可考。
二
大理建國,獨立南滇。然王室段氏一脈懦弱,實權(quán)代代掌于高氏相國手中。
1094年,國主段正明棄位為僧。鄯闡侯(原封岳侯)高升泰繼位,建立短命的“大中國”。這位高岳侯,在金庸小說里頻頻亮相,有高深武功。兩年后,高升泰死。死前遺命:還政于段氏。史稱后理國。然大勢已去,凡富庶地,如大理、昆明、騰沖、楚雄,皆被高氏裂土分封。
楚雄高氏支,當以此時入姚州(時稱統(tǒng)矢府)
元軍占大理,執(zhí)政者高祥兄弟戰(zhàn)敗。一支逃至龍華寺坐化,留下菩提女肉身成佛故事。后裔受元朝冊封,任姚安軍民總管府總管,仍領(lǐng)滇中軍務、政務。
總管府設(shè)光祿鎮(zhèn)內(nèi)。今已重建,巍巍然然,在高陀岡下,蜻蛉河畔。鎮(zhèn)街回環(huán),青石鋪路,兩旁流水潺潺,古意盎然。
三
2012年7月13日,云南當代文學研究會,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基地落戶光祿古鎮(zhèn)。鎮(zhèn)黨委、政府將張家大院撥云南作家、藝術(shù)家使用。
這一天,天高云淡,雖是盛暑,荷葉飄香,涼風習習。鞭炮聲中,走來云南老一輩作家、詩人曉雪、湯世杰、淡墨、張運貴,中年作家、專家、學者馬曠源、黃懿陸、李開義、蔡毅,縣委、縣政府領(lǐng)導李自云、李長平、席會麗及諸多文藝界新秀。
原任中國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會會長、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曉雪先生題書的“云南當代作家作品陳列館”,在張家大院同時布展開館,當日入藏作家簽名本800余冊。
創(chuàng)作基地與陳列館的建立,為古鎮(zhèn)增添了新的景點新的文化內(nèi)涵。
曉雪在掛牌儀式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到光祿古鎮(zhèn),我看到了千年古剎龍華寺,真是大吃一驚。姚安有如此古遺跡,可以與大理的喜洲、騰沖的和順相媲美。古鎮(zhèn)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在這個歷史文化古鎮(zhèn)搞創(chuàng)作基地,對于傳承文化,繁榮創(chuàng)作,相得益彰。“文化是人類的靈魂”,這是我們的共識。
云南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馬曠源指出:建立創(chuàng)作基地,是姚安縣委書記李自云的創(chuàng)意。我支持。并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了陳列館項目。不遠的將來,還要出版一本介紹光祿的文化旅游小書(即本書)。他說:今后,創(chuàng)作基地就是兩會會員的家。希望大家多下來走走,寫楚雄,寫姚安,寫光祿,將這塊福地宣傳出去。
光祿鎮(zhèn)黨委書記吳東致詞:盛世古鎮(zhèn)添新韻,文學滋養(yǎng)增新輝,全鎮(zhèn)干部群眾不出鄉(xiāng)鎮(zhèn)就能夠享受到大城市著名作家藝術(shù)家送來的精神食糧。應該為今后前來采風小憩的作家藝術(shù)家提供周到服務,讓他們寫出更多好作品來。
四
福至心靈。靈則剔透,靈則空明??缮暇盘鞌堅拢上挛逖笞谨M。
在龍華寺與傳證法師品茗談禪。
禪師辦刊物《般若花》,之后又改辦為《紅塵連花》。數(shù)年如一日,不棄不離。有恒心毅力,為和諧社會傳釋布道。
禪師無定蹤,往來于大理、麗江、楚雄之間。芒鞋踏破無覓處,佛祖只在心中住。
禪師的茶室,有“三豐祠”。三豐,張三豐,俗稱“張邋遢”,道教仙人。游戲人間,伸張正義。金庸筆下,有鮮活表現(xiàn)。三豐祠變佛教庵堂,寓“三教合流”之意也。
禪師的茶,采自普洱山中;禪師的水,汲自蒼山、玉龍?;煦缬诘嶂幸挥?,滌盡人間凡塵。有緣!
有緣和尚,楚雄尚有清緣,如證,傳度諸師。
學東坡居士,大寫禪詩:
詩《阿彌陀佛經(jīng)》:
阿彌陀佛笑微微,散敞衣襟自輪回。坐世多少骯臟事,盡被大肚一口吞。心有恒河沙萬數(shù),坦誠不受垢言累。善男信女空念佛,不知佛祖幾時歸。
俗語:阿彌陀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焙愫由碂o數(shù),不受穢語、濁語、垢言之累。傳說,阿彌陀佛降世之日,便成美麗世界、幸福世界。
讀《地藏經(jīng)》:
地獄蕩盡方成佛,菩薩豪言撼人心。九華芊芊百樹長,豐都又見鬼橫行。泰山腳下一棵草,化作無常欲招魂。我無意向地獄去,愿學目連掃群鬼。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泰山、豐都、皆地府所在。地藏豪言:地獄不空,誓不為佛。止于言。目連救母,付諸行動,掃蕩地獄無敵手,是繼孫悟空之后的又一條漢。
讀《金剛經(jīng)》:
不纏根坐不染灰,心無妄想立定根。無所住者無所執(zhí),靈臺一現(xiàn)即本性。鳩摩羅什東來意,欲度九州無根人。吞食鋼針盡一把,識得神通方入門。
《金剛經(jīng)》撮自《般若經(jīng)》。再撮,則為24余字的《心經(jīng)》。經(jīng)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六祖云:心如明鏡臺,何處染塵埃。佛性、佛祖就在心中。鳩摩羅什娶妻,同門不服。鳩氏取鋼針一把吞下,問曰:汝能吞否?眾唯唯,一哄而散。
五
夜宿張家大院。
大院者,實一小院也。初床位十余張。木質(zhì)建構(gòu),雕花門窗。初春有山茶花盛開?;㈩^蘭數(shù)株,光怪斑爛。院心一古井,用大石桌壓住,恐有蛟龍躍出。
星光下,白玉盤盛紅西瓜——光祿四季出產(chǎn)西瓜,大棚種植?!利?,且開胃。
晨起,群雞驟鳴。從屋檐下上望,新月如鉤。三五晨星,點綴其旁,心似明鏡,得小詩數(shù)首。
《新月》:
從屋脊望去,一彎新月如鉤。不是新月,是下弦月??!雞聲鳴唱,已近三更,遙聞冥界傳來,梆聲陣陣。在光祿,官未見,祿漸淺,惟三豐道士,笑遍人間。
古時梆聲報時,今缺。故想象從冥界傳來。三豐祠,在龍華寺山下。
《山泉》:
一株老樹,千年萬年。根入山土,潺潺間,淌出清泉??蛇俗帏Q,下山,進壩,漸成纏綿。多事者,筑一座小廟,不似人間。自然波,天然態(tài),山高水長,意韻久遠。
山腰,有千年老樹,泉水從樹根淌出,源源不斷。泉畔有一座小小土地廟或是水神廟。泉水下山,澆灌一方良田沃土。
《自在觀》:
入世有高閣,步入寺院,一步走,一步喘。想西藏密宗,尚需五體投地,走得艱險。我來,腿疾暫息,舉步處,無蓮花捧抬。望青山,踩落葉,活得自在。
入世之初,需努力,需奮斗。如黃教信眾,以身量路,以身步路,長途跋涉,走向布達拉宮。踩落葉者,我輩日落西山者也。自語活得自在,也算。
《寄語》:
何妨三杯酒,暫做神仙。人世百年,多感懷。何仙始遺履,鐵拐李棄尸,游戲人間,如濟顛。寄語身外:人間,我來,我在,我創(chuàng)造。終歸一個土饅頭,何須念念。
何仙姑仙蛻,僅留一只鞋。李鐵拐原是英俊少年,附溝邊餓殍之身還魂。王梵志詩:一人一個土饅頭(墳),終須在里邊。濟顛(公)語:做好事,不做壞事。毛澤東語: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人事如轉(zhuǎn)輪,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