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人愛荷,愛得深沉,愛得奇特。
姚安人把對荷的愛傾注到城鎮(zhèn)建設(shè)上。姚安人建的城叫荷城。若不信,可以問一問大學(xué)者高奣映。他說,元明時期,是建設(shè)者有意將城墻建成弧形,這樣建起來的城形似一個大荷葉。民間說法更神奇,說是姚安城開建之初,建城人正為選址和規(guī)劃傷腦筋,卻遇到城西爬來一只金龜,在他的前面爬出一個荷葉形狀的圖案。建設(shè)者茅塞頓開,于是,姚安城就建成了荷城。
說來也巧,建設(shè)者不僅懂得水與城的關(guān)系,而且還根據(jù)荷城這一立意,在強化城建主題上花了一番心思。一座城內(nèi),竟然開挖了為數(shù)不少的池塘,還讓每個池塘都與城外的護城河相連貫,再將護城河與蜻蛉河相溝通。這樣,有了這些池塘,荷城雨季可排澇,旱季可防火。令人贊賞的是,這些池塘無論大小,都狀若荷葉。池中種上荷,一到春夏,個個池塘荷花綻放,讓你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叫荷城。
姚安人愛荷,還賦予荷一種圣潔的禪韻。城東邊曾經(jīng)有一座青蓮寺,就建在長滿青蓮的水流邊上。一到水中的青蓮長出水面,長出花朵,就與寺中菩薩座下的蓮花聯(lián)系起來,使水中之蓮與佛中之蓮相映成趣,透露出無窮禪機。就連李贄這樣的大思想家來到這里,也不能不感到“芙蓉四面帶清流,別有禪房境界幽”。
姚安人愛荷,還愛出了荷的文采。你看,那位告別了宦海生涯,告老回鄉(xiāng)的陶珽,剛一進家門,就忙著挖蓮池,建亭子,還將這個亭子取名叫做愛蓮?fù)?。他說,建個亭子,可以讓那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到池邊看看迎風(fēng)盛放的荷花,到亭中眺望眺望煙蘿山上的松翠柏綠、蜻蛉河的柳暗花明;若是詩興發(fā)了,還可以舞弄筆墨,揮灑兩幅書法,留下幾頁詩稿。這不,話音剛落,徐霞客就風(fēng)塵仆仆地從妙峰山來到龍華寺,才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就直奔愛蓮?fù)ざ鴣?。他早就聽說陶公的文采了得,書法了得,還聽說陶公種的一池荷花開得正艷。此后,又有一大批人接踵而來,來了,就免不了吟詠幾句。李敬可雖然是從外地來姚安做官,但也像姚安人一樣愛荷。他來到聚遠樓旁邊的愛蓮?fù)?,邊觀賞荷花邊說:“聚遠樓初不計年,愛蓮今得見青蓮”。詩人范淵來時正是荷花旺季,他站在亭中,手扶欄桿,看到與河池相通的蜻蛉河河堤上古樹參天,池中畫意盎然,禁不住大加贊嘆:“誰構(gòu)棟川川上亭,望中不用畫為屏,渠河蘸水半池綠,野樹侵云一片青”。楊之彬天性浪漫,別人是大白天來觀荷,他則是晚上來“玩月”,他說,月光下的荷花更有一種朦朧美。
千百年過去了,姚安人愛荷的情懷不減當年。盡管荷葉般的城墻沒有了,城中的池塘也少了許多,但種荷與愛荷的傳統(tǒng)還在。你看,德豐寺背后的那一池清水,除了曲廊水榭,更有滿池鮮亮的荷葉托著各色的荷花爭奇斗艷。再看金荷公園,池塘被一座石拱橋分隔成相通的兩部分,恰似兩朵盛開的并蒂蓮。一對對少男少女劃著船,在橋洞中穿梭,臉上蕩漾著青春的愜意。岸邊,那些愛跳舞的爺爺奶奶、大媽大嬸們,穿著荷花一樣的服裝,伴著音樂,挑起姚安人最拿手的荷花舞,手中的扇子輕快翻轉(zhuǎn)得像迎風(fēng)舞動的荷葉。
跨入新時代,姚安人愛荷更是愛出了新景象。不斷推進的改革開放,解放著姚安人的思想,更新著姚安人的觀念,深化著姚安人對荷的認識;不斷健全完善的市場經(jīng)濟,則引領(lǐng)著姚安人擴大荷的種植規(guī)模,引領(lǐng)著姚安人拓展藕產(chǎn)品的營銷市場,引領(lǐng)著姚安人開展藕的精深加工,使荷由單純的觀賞性景物從荷城中走出來,從池塘中走出來,邁向更加廣闊的田野,產(chǎn)生和發(fā)展成一個充滿朝氣的新興產(chǎn)業(yè)。這時的荷花啊,開得更艷,開得更濃,開得清香彌漫。你看,春夏時節(jié)的姚安壩子,大片大片的荷田,在蔚藍的天空下,千姿百態(tài)的荷葉,撐出一枝挨著一枝的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爭奇斗艷。這時的姚安壩子喲,處處色彩斑斕,時時花香四溢。秋冬時節(jié),荷花謝了,荷葉枯了,種荷人的臉上,卻平添了許多收獲的喜悅。一挑一挑白嫩肥大的蓮藕挑到荷城,一車一車載荷的車輛運進藕粉加工廠,運到很遠很遠的批發(fā)市場。
如今,姚安人愛荷更是愛出了奇思妙想。他們要將荷花種到軍民總管府旁,種到高氏府衙邊,種到龍華寺腳下,形成一種叫做“荷田人家”的新景致,讓姚安的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田園風(fēng)光融合,讓荷的豐姿為姚安旅游增光添彩。
看到了吧,姚安人愛荷,真是愛出了景致,愛出了美好。
三等獎《姚安人愛荷》獲獎評語:
荷花對姚安的意義已超越了自然物性的范疇,她被賦予一種文化的象征。姚安人愛荷花有若干種理由,正是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愛,才凸顯了“文韻荷城”的深刻涵義,愛荷花,正是對姚安文化的一種提煉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