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和南勝鎮(zhèn)禾倉村的一座紅色的別墅式建筑中,我們聽一位老人講述藍鳳的故事。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晌午,老人叫藍木龍,已經82歲了。他的聲音帶著磁性,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藍鳳是一品大夫,禾倉開基七世祖,我是十八世。藍鳳生在禾倉寨尾樓,他家很窮,窮得買不起油燈,他母親生他時,黑天暗地,接生婆什么都看不見,正煩惱哩,破房子突然亮了起來,光炎炎,光遍遍。人們都說,這孩子有做官骨。11歲那年,有一次,他在溪邊放牛,看到溪里漂著一只彩船,遠遠地還傳來一陣鑼鼓聲。原來,這一天正是王爺公生日。本地風俗,做完生日,王爺公要巡視地方,保一方平安。船上有王爺公、瓜果糕點等供品,還有許多紙做的各式人物,文官武將旗牌兵,非常鬧熱。小孩子好奇,用手招了招,那船本來是順流而去的,居然應他的手勢,朝他漂過來,??吭诎哆叀K{鳳喜出望外,從牛背上跳下來,把船上的紙人一個個掛在樹上,把瓜果拿來吃。他躺在溪灘上,邊吃邊逗樹上的小紙人玩,很過癮。
說到這里,藍木龍得意而神秘地笑了一下。
那天晚上,藍鳳母親做了個夢,夢見王爺公找她告狀,說她的兒子吃了他的供品,還戲弄他的部下,把他們吊在樹上,日間曬日頭,夜間吹冷風。弄得他有廟難回。請她讓孩子把船放了,以后再也不敢來討吃了。第二天,母親問藍鳳昨天都做了些什么。藍鳳把溪邊的事告訴母親。母親說,船呢?他說,還在溪邊。母親說,趕緊去把王爺公的船給放了。
坐在我對面的老人抬起頭,這就是七世祖藍鳳,他比王爺公還派頭啊,用現(xiàn)在年輕人的說法,比王爺公還牛逼。藍木龍又是一笑。
我隨之一笑。漳州各地都有王爺公信仰,但敬的不是同一尊神。聽說平和敬的是東晉謝安,平和舊縣城九峰還有謝安廟。
16歲,藍鳳上山燒炭謀生。母親送飯,看他一身黑遍遍,感嘆地說,兒啊,你出世時一厝光遍遍,以為你是天龍?zhí)熘?,卻原來是黑龍?zhí)熘?/p>
這話刺激了少年藍鳳。5天后,他離家投軍。他在軍中當鼓手。專門打戰(zhàn)鼓。在一次長城外的戰(zhàn)斗中,官兵開頭失利,節(jié)節(jié)后退,作為鼓手,為了鼓舞士氣,藍鳳邊退邊擊鼓,倒奔三個糞池,鼓聲不斷,后來掉到糞坑里,他仍然擊鼓不停。越打越響,越打越猛。于是士氣大振,官兵終于反敗為勝,擊退番邦。藍鳳因此立了戰(zhàn)功。藍鳳很能吃,一天要吃掉一斗二升,能吃就有力氣,不怕死,敢拼敢打,步步高升,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參將,副將,一直做到廣州總兵,后來,嘉慶皇帝加封一品大夫,他的夫人也封一品夫人。
老人還講了許多藍鳳的軼事,年輕時的落魄,富貴后與鄉(xiāng)里的關系,家族的糾紛,二姨太,還有子女。軼事中還穿插著順口溜,風趣幽默。在老人的口中,藍鳳既是一名戰(zhàn)將,也是一個平常人。
走出紅色小樓,沐浴在冬天溫暖的陽光中。彌漫在腦際的藍鳳傳說中的神秘主義色彩頓時消散。我不禁問自己,果真有藍鳳其人嗎?
這時,為我們帶路的村黨支書說,我們去看一看藍鳳的墓地。
藍鳳的墓地在一片蜜柚林中。墓已蕩然無存,我們看到的是一塊墓碑。支書說,藍鳳墓就在那邊,他手一指,大約離碑十來步遠。那里的柚子樹仿佛顯得格外蔥籠。
碑上沾滿泥土。我們先用樹枝清掃,再拿來一桶水清洗。終于看清了碑上的文字。我于是激動地拿出照相機,一邊拍照,一連想,我們的做法很合時代潮流,口頭紀錄,田野調查。
墓碑上的文字如下:
皇清
誥授榮祿大夫鎮(zhèn)守廣州等處地方左翼
總兵官仍帶紀錄一次儀蒺藍公暨配
誥贈一品夫人慈淑洪太君之墓
這是藍鳳與他洪氏夫人的合葬墓。隨著石刻文字的出現(xiàn),藍鳳由傳說變成歷史。
藍木龍講述的核心是真實的。清制,總兵又稱總兵官,武職正二品。榮祿大夫,在清代為文職從一品之封贈。然而,藍鳳是武官,何以以文職從一品封贈?于是我想到同是清代的兩位歷史人物——中國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林則徐和漳州人鄭開禧。漳州圖書館存有“賜進士出身誥授中議大夫山東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云麓鄭府君暨元配江淑人墓志銘”的拓片,拓片顯示,鄭開禧的墓志銘上,清晰地刻著這樣的文字:“誥授榮祿大夫兵部尚書兩江總督賜紫禁城騎馬現(xiàn)廣東欽差大臣同里愚弟林則徐頓首拜譔”。由是想,皇帝封贈未必一定分文武,林則徐文官帶兵,而藍鳳則可以武職文贈。武職文贈其實不止藍鳳一人。同是清代,漳州龍溪人陳龍,與藍鳳一樣行伍出身,官至總兵,也是武職文贈,其墓志銘云:“欽賜祭葬皇清誥封榮祿大夫鎮(zhèn)守福建金門等處地方總兵官左都督世襲拜他喇布勒哈番仍帶余功六次加贈太子少保鱗長陳公墓志銘”。
帶是官制用語。始于南北朝,一些中央官員兼地方郡守、縣令,但不理事,主要為取得其祿秩,稱帶,也是皇帝的一種恩賜?!叭詭Ъo錄一次”,可能是藍鳳榮獲的某種戰(zhàn)功或榮譽的紀錄,這種榮譽是值得最后書寫的。可惜我們沒找到藍鳳的詳細資料,無從說起?!皟x蒺”應該是他的“字”。這個字,平實而不俗,從山野里走出來的成功人士?;蛟S小時候的他只有名沒有字,這是藍鳳成名之后為自己表的字。
不知為什么,藍鳳《平和縣志》無傳,我們只在康熙五十八年修纂的《平和縣志》“選舉志”中,找到“藍鳳,現(xiàn)任廣東參將”的記載。而在光緒版《漳州府志》更為簡單,只有四個字:“廣州總兵”,列在“選舉志”之“國朝特用武職”中。(注:《漳州府志》“選舉志”中有兩位藍鳳,另一位是海澄人,我們在乾隆《海澄縣志》的“選舉·國朝武職”中看到這樣的記載:“藍鳳,八保人,廣東廣州左翼鎮(zhèn)總兵?!保斑x舉志”分“國朝武進士”、“國朝武舉人”、“國朝特用文職”,“國朝特用武職”,也就是說藍鳳既不是武進士,也不是武舉人出身,他是“特用武職”,應證了藍木龍傳說中關于他行伍出身的說法,有點像我們共和國的許多開國將領,不是科班出身,是打出來的將軍??偙贋槲渎氄罚鴧槲渎氄?,中間還隔著一個職位,副將,武職從二品。想來,總兵官是他的最高職位了。我們不知道藍鳳是在什么時候由參將升任副將的,我們只在《大清世宗憲皇實錄》即《雍正實錄》上,看到這樣的記載: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壬戌,廣東左翼總兵官汪鋐緣事革職,升廣東香山副將藍鳳為廣東左翼總兵官”。應證這一說法的還有臧廷秋先生的《雍正朝進折人員考》一文,在“地方官員系統(tǒng)”中列有“廣東:……左翼總兵藍鳳(1折)”。就是說,藍鳳在廣東左翼總兵任上,曾經給雍正皇帝上過一道奏折。從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到雍正元年,頭尾4年,升了2級,可見其深得皇帝賞識。有意思的是,我在翻閱《雍正實錄》時,發(fā)現(xiàn)就在藍鳳提任總兵官的3個月之后,他的漳州同鄉(xiāng)、老上級藍廷珍也升了官,九月“乙未,升福建臺灣總兵藍廷珍為福建水師提督”,由武職正二品晉武職從一品,比文職的巡撫還高一級。
幾天后,平和作協(xié)主席馬喬先生為我提供一本《平和文史資料·第十九輯·平和歷史名人》,書中有《藍鳳》一文(作者藍正坤),提供了比較豐富的資料。對照有關史料,我初步理出藍鳳的人生軌跡,并應證了藍木龍傳說中的某些說法。比如,長城外打仗一說,我原以為不著邊際,怎么從東南邊陲一下子跑到長城外去打番兵呢?現(xiàn)在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康熙五十四年,藍鳳隨藍理北上,參與平定準噶爾叛亂。當初藍鳳投軍投的就是藍理手下,依《福建通志》之說,藍理時任福建陸路提督。藍理是藍鳳的漳州老鄉(xiāng),前輩名將,又同是畬族。16歲的藍鳳投軍投他,情理之中。
據(jù)《藍鳳》之說,藍鳳16歲從軍,18歲任臺灣鎮(zhèn)中營守備(武職正五品),19歲提游擊(武職從三品),并在當?shù)亻_墾農田2500畝,21歲遷廣東潮州鎮(zhèn)饒平營參將,隨藍廷珍征戰(zhàn)臺灣,鎮(zhèn)壓朱一貴起義,以戰(zhàn)功升任廣東南紹連鎮(zhèn)副將,參戰(zhàn)苗疆。乾隆朝歷任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總兵官。參與漳州等地到臺灣的移民事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告老還鄉(xiāng),時年81歲。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去世,享年117歲。
《藍鳳》一文最后的說法,與藍木龍老人的傳說相符,藍鳳去世在嘉慶朝,由嘉慶皇帝最后封贈,蓋棺定論。藍鳳的人生軌跡流轉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是位壽星。即使謝世于嘉慶初年,也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耄耋老人了。
一位戰(zhàn)功卓著、品位崇高的老壽星,在歷代重修的《平和縣志》和《漳州府志》均無傳,令人費解?;蛟S,與他的家族敗落有關?在藍木龍老人的敘述中,藍鳳晚景凄涼,子女都先他而去,家族內耗,從“藍何一家”到“藍何分家”,爭斗不休。藍鳳不耐其煩,把府第建到漳浦。據(jù)說漳浦有“藍鳳堡”,禾倉藍氏族譜因之流入漳浦。這種說法似在情理之中,藍鳳一生的輝煌與藍理、藍廷珍的提攜有關,向漳浦藍氏靠攏表現(xiàn)出一種報恩情結。
然而最后,藍鳳還是落葉歸根,回到故土。我們的尋找正是從他的家鄉(xiāng)、他的傳說與墓碑開始的。
伴隨著我們的尋找,一個曾經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從時間的塵埃中向我們親切走來。
對藍鳳的尋找,在方興未艾的全國性地方文化熱的氣氛中,將繼續(xù)深入展開。相信,一個豐滿生動的藍鳳將重新站立在平和的歷史天空。
歷史的淹沒需要尋找。
對歷史的尋找是一種樂趣。它使我們更富有更自信,更熱愛這片曾經孕育歷史的土地,以便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