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縣南勝鎮(zhèn)的太極峰是樹的天堂,樹的故鄉(xiāng)。綠葉吐舌,綠色把游人浸軟、吸納、融化。它們照道理已經(jīng)年邁,可它們依舊顯得那么年輕,年老與年輕的生命交融在一起,落葉堆積滿地,古藤訴說著時間的腳步。
站在太極峰983米的高度上,有濃濃的霧飄浮堆積,在山與山之間練習(xí)起飛降落開幕閉幕,我被包裹,在云霧之中。霧拂在身上的手指是那樣輕柔。霧中的一切很像往事,也很像看不見的前程,我仿佛正在脫離現(xiàn)實進(jìn)入某種夢幻之境,只見:
山草不諳世事,只在山風(fēng)的懷抱中悠然入夢。
枯藤,也曾有過青春;落葉,那是歲月的切片。落葉也是一道風(fēng)景。我愿在這落葉里寫一封長信。
在狹小的縫隙里,飛鳥不經(jīng)意撒下一粒疼痛的種子,便長成穿著綠裙的妖嬈女子。
春夏秋冬,依次從綠葉邊走過,輕輕地唱著古老的歌謠。
有鐵厥芒默默長在山腳,鐵厥芒,是我兒時最親切的山上植物,可以燃燒起溫暖的火焰,只是轉(zhuǎn)眼間熱量便揮發(fā)殆盡;有席草等待農(nóng)人之手編織,修長的身子盡頭一小簇黑尾巴那樣樸實無華;桃金娘,紫色的精靈,我要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再來一睹她的芳顏;山茶花,不為別人開放,只是在山中自開自謝,人的心態(tài)有時還不如一株山茶花;松樹披著一身的松針;所有的植物是太極峰的青色霓裳,掩飾了部分石頭冷峻的外表,到處飽含柔軟的綠色。綠樹掩映之下,偶有石頭露出崢嶸。還有我看不見的黃芪、當(dāng)歸隱身在樹林深處。如此之綠如此之深的蒼茫,請停一停,一定要停一停。
樹木芳香。毫無塵泥的林梢,在遠(yuǎn)離人的上空舞蹈——樹木,是山中腰肢柔軟的輕盈舞者。樹木比我們更早地感知世間的真諦。感謝這些綠樹,沒有它們,我便無法借力向上攀登。泥土芳香。古人選擇入土為安是對的,來于塵土,歸于塵土。人生風(fēng)雨各半,陰晴兩分,我想撲向大地,我想跪在濕潤的泥土上。我自己都弄不懂這種老農(nóng)似的情懷何時隨著歲月來到了我身上。在山巔默默體驗光與影,寂靜與微響,不知為什么,我沒有聽見鳥叫,我只聽見云的歌聲。風(fēng)打著唿哨從太極峰掠過。
山上有無數(shù)塊倔強(qiáng)的石頭。歲月深處,一縷縷古老的皺紋,從蠻荒的深埋中走來,身上緊貼著泥土的氣質(zhì)。太極峰上的苔蘚是接近于紅色的黃褐色,可能因為石頭久歷風(fēng)日,地氣所鐘,黃褐色的苔蘚鱗皴爬滿石身,異于我常見的綠苔。
石頭兄弟。石頭是天書,石頭是種子。
如此簡單、如此寧靜的石頭。
如此松軟、如此濕潤的泥土。
很多年前,它們就在這里。很多年后,我來了,它們依然還在這里。太極峰,如果你的名字叫沉默,那我就不喊你,你也不用回答。我知道你在。我剛從北京回來,便參加了太極峰筆會,南北的樹差異極大:北方的樹一到冬天便光禿禿的,片葉不留;南方的樹一年四季常綠,滿眼的綠撲面而來,十分養(yǎng)眼。人在低處,山在高處,低處這個角度傳遞給我們的大多世俗;而高處,屬于云霧,屬于輕煙,屬于高潔,屬于舞蹈。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山。也許是喜歡她的名字,也許是喜歡她的小家碧玉,也許是喜歡她的處子之美,沉靜、婉約、秀氣,峨眉淡掃。
靜靜石,淡淡山。山谷靜謐。沒有泉水。如果有水更好了。也許泉水在別處,只是我眼拙未能發(fā)現(xiàn),山谷連著山谷,泉水大概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潺潺流動。我想象中秋的月光一寸一寸撫摸過太極峰的肌膚,這太極峰便成為皎潔光暈下讓人屏息凝神怦然心動洗著月光浴的處子。這處子本無異于其它山脈高深之處,若要說生命之根,冠豸山也有;若要說一線天,云洞巖便有;若要論龜蛇神象,幾乎每座山皆能尋出一二處,倘或硬要說太極峰有什么特色,她最大的特色便是:她是閩南家鄉(xiāng)的山,有著與閩南一脈相承的秀氣,她帶給人故鄉(xiāng)般的親切,它與我有緣。就像看到一個之前完全不相識的人,莫名其妙就產(chǎn)生好感,這如此小小的起心動念,包含很大的因果:太極峰,你一低頭,我便是你歸家的游子。
三平祖師公也曾是太極峰的游子。傳說太極峰是祖師公云游經(jīng)過的地方,是祖師公的歡喜地,于是便有了太極峰下的天龍巖祖師公廟。寺廟內(nèi)的桂花唱著濃香的經(jīng)文,祖師公的目光可能曾在這棵桂花樹上逗留。寺內(nèi)一聯(lián)曰:天龍似海納水方見容世人,世事如棋看一著不為我虧。又一聯(lián)曰:綠柳凈瓶慈惠心,紫竹蓮坐莊嚴(yán)相。我想,寺廟內(nèi)外的桂花、薔薇與杉樹默誦著這些對聯(lián),它們的心應(yīng)該比凡夫俗子更靜一些。草木本有靈,能得菩提一乘,便是無尚功德,何況經(jīng)年累月沉浸在這佛經(jīng)香火之中。傳說祖師公歸來時,滿山花朵盛開,寺廟里的弟子奔走相告:禪師就要回來了!義中禪師有一偈:菩提慧日朝朝照,般若涼風(fēng)夜夜吹。今世不生聚雜樹,滿山明月是禪枝。這一株淡黃桂花,便是禪枝;這一朵粉紅薔薇,便是禪枝;這一片深綠杉葉,便是禪枝。
我依依離開太極峰。人的悟性有三境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目前的我還停留在見山是山與見山不是山之間,我覺得山像千百年來的智者站在那里,一定想告訴世人什么,我似乎悟到了一點點,然而肯定沒有悟到全部,它要告訴我們的一定是無窮無盡的,也許我這輩子都無法完成這三境界——見山還是山,是人生的最高況味。能夠達(dá)到第二境界也好啊,能見到山以外的一些神思,已是悟道的開始。
太極峰,蒼茫云霧中的太極峰,婉約處子的太極峰,沉靜峨眉的太極峰,我還會再來。再來時,你還是山,你還是在蒼茫云霧中,你還是婉約如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