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他都沒想到,他們曾經(jīng)義無反顧、原以為彼此相伴到老的婚姻,還會因為其它的四個人而土崩瓦解。
起先,是因為她的婆婆,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她生下一女后,表現(xiàn)出的極為失望。那種失望深深地傷害了她,她曾經(jīng),也是一個不討奶奶疼愛的女孩子,她知道,那樣被忽略、被輕視的滋味,是穿透一生的心酸和遺憾。
為了讓女兒有個幸福的童年,她把女兒托付給自己的父母照管。每月付500元,算是女兒的生活費。每次去寄錢,先生就說,要是我媽帶就不用給錢的。言語雖輕描淡寫,但她還是聽得很明白,他的極不情愿里藏著對她父母的不滿。
她起先并不爭辯,他的口才要比她好得多,很多次嘗到啞口無言的滋味,她便開始沉默。她知道他打工的辛苦,也知道他心疼錢,為了以后的生活,兩個人都在努力,她不想牽扯他的父母來讓他揪心。只能暫時的委屈孩子,委屈自己,何況他的本質(zhì)并不壞,不抽煙,不喝酒,勤勞肯干,對自己也還不錯,很多時候她在想,未來的路還那么長,要一起好好的過。
可是母親卻一再的打電話來告狀,說你婆婆從我家門口過,都不來看看她孫女,一年到頭糖果都不買一個,你問問你老公,是不是他們家不想承認這孩子?電話那頭,母親氣憤填膺地說著。
可是先生卻冷眼看著,她剛一開口:“媽怎么那么久都不去看看孩子?”“我們家的名聲都讓你爸媽給敗光了?”他暴跳如雷。輾轉(zhuǎn)得知,別人一問起孩子怎么是外婆帶著,心直口快的母親就答,我女兒的婆家重男輕女呢,她怕孩子受苦,就放這了。本來兩家就在一個鎮(zhèn)上的,傳來傳去,這些話就添油加醋地到了她婆家耳朵里。
婆婆就打電話給先生,說她父母的不是,叫她管好她父母。她知道他難做,她自己也難做,前幾天父親還嘮叨500塊錢太少了,而這點錢他都有怨言,哪能開口說呢?
他極力維護他的父母,她也維護她的父母,沒有一個人檢討自己,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父母的不是。矛盾一天天升級,就這樣分成了兩條戰(zhàn)線,他和他的父母,她和她的父母,不爭個你死我活不肯罷休似的。他們哪怕是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互不相讓,爭吵、漫罵、指責對方的缺點,到后來口不擇言開始攻擊對方的父母,所有難聽的話都講出來了。
他們結(jié)婚三周年紀念日,她半開玩笑地說:“這哪是我們兩個人的婚姻啊,你爸媽,還有我爸媽,這婚姻明明是我們六個人的,這樣過的真的好累,分手應該輕松點吧?”他連連說好:“我正有此意呢,這日子過什么勁啊?”
協(xié)議離婚那天,雙方父母都沒有挽留。回來時坐公車,他們挨坐在一起,正好別人的手機放歌,“明明從前連爭執(zhí)都很甜美,現(xiàn)在怎會說句話就能痛一遍,我搞不懂,我們到底怎么了,誠實的背后是否住著傷口,我想不透,我們的愛是怎么了……”他哭了,她也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