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在一個明朗的五月夜晚,獨步于白樺林,驚異地發(fā)現(xiàn)了永恒的春天王國。在這里,用人與物、人與自然共同的感覺、理解和相互忠誠進行交流。于是,自感心靈瞬間得到一種凈化。
選文1
星星和月光
□[前蘇聯(lián)]邦達列夫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著銀光。一顆綠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溫柔,它從深奧莫測的蒼穹,從遙遠的銀河深處,若隱若現(xiàn),友愛地向我眨著眼睛。當我走在布滿灰塵的夜路上,它隨我同行;當我停在樺樹林邊,在那幽靜的樹蔭下,它就守候在樹叢中間;當我走回家門,它就從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親切而溫柔地閃著光輝。
“這就是它,”我想,“就是我童年時代的那顆星星。那般關切,那般柔情!我什么時候見過它?在什么地方?也許,我心中一切最美好、最純潔的東西,都應歸功于它?這顆星星也許是我最后的歸宿,那時,也像現(xiàn)在這樣,將用它那善良而歡樂的閃光來迎接我?”
這是不是和永恒的聯(lián)系?是不是和宇宙的交談?這一切至今仍像童年時代神秘的夢幻一樣,是那么不可捉摸,又是那么美妙。
一個不眠之夜,我忽然想起一句奇怪的話:
“月光并非照耀著每一個人。”
為什么不是每一個人?這句話一整夜都在我心中縈繞,它蘊涵著一種美妙而神秘的含義,在它的潛在語中有一種令人痛心而又深不可測的意味。我幸福地生活在它那淡藍色的氣氛和迷人的隱秘之中,而這種隱秘像女人的柔情一般,向我預示著某種極大的歡樂和幸福,因為這句話的含義總是與女人息息相關。
到早晨,我又覺得這句話變得灰暗,模糊,毫無意義了。可是后來當我把這句話寫下來的時候——驀地,夜間那種感覺又在我心頭像火花般閃現(xiàn)出來;同時,我在遙遠的青年時代不止一次遇到過的年輕人愛情的穿堂風也從我面前掠過。這時我想,現(xiàn)在我才揭示出這句話的全部潛在意義。它并非充滿著歡樂,而是充滿著對世界上許多在春天沒有享受到月光的人們的哀痛。
(選自《思想的痕跡》,有刪改)
對比欣賞
這兩篇文章都是通過寫景來表達一定哲理的散文。這兩篇文章的寫法都是卒章顯志,且“卒章”均用于點明作品的主旨,并且兩位作者都是把最精彩、最關緊要的動情點或閃光點在文章的末尾著重表現(xiàn)出來。這兩篇文章的藝術趣味非常接近,均是情景相襯,感情委婉,讀來令人難以釋懷;文末抒懷,寄寓含蓄,表現(xiàn)出令人玩味的內(nèi)在情韻;文風疏朗恬淡,語言質樸自然。
這兩篇文章也有區(qū)別,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文章立意各異
兩位作者心事浩茫,望月生感,以一種關注和思考人類社會生存狀態(tài)的博大情懷強烈地叩動著讀者的心弦。這兩篇文章雖然意境都非常高遠,同以月光為寫作對象,但文章立意各異:《星星和月光》一文表達的是對那些或因貧困造成不幸、或因戰(zhàn)爭帶來苦難而缺少歡樂和幸福的人們的哀痛;《月亮》一文則批評現(xiàn)代社會在發(fā)展科學技術的同時污染了自然環(huán)境,傷害或是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二、表現(xiàn)的具體感情基調(diào)不同
這兩篇文章雖然前半部分都用較大篇幅描寫夜之星月,但其目的都是即景抒懷?!缎切呛驮鹿狻芬晃谋憩F(xiàn)的具體感情基調(diào)側重于憂傷,而《月亮》一文表現(xiàn)的具體感情基調(diào)則更多的是憂慮。
三、表達的主旨不同
《星星和月光》一文的主旨表達是比較含蓄的,隱晦的;而《月亮》一文的主旨表達則是直白的,顯豁的。
四、表達作者的感情不同
這兩篇文章雖然都以情景的反差來揭示深刻的主題,但《星星和月光》一文中的星星和月光那樣的友善,成了“我”的同行者和守候人,“那般關切,那般柔情”,在這迷人的景致里,作者抒發(fā)的卻是“哀痛”之情;而《月亮》一文中作者沉溺在月亮的清新雅麗中,領略月亮的詩情畫意,昔日那美好的秋夜卻使他生發(fā)出愁緒。這種觸景傷懷,以樂景寫哀情,情景相悖的寫法,深刻揭示出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使作品產(chǎn)生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這篇對秋夜月色的描寫既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又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人們因月亮產(chǎn)生愉悅,從月亮那里得到永遠的情趣。
選文2
月 亮
□[日本]池田大作
秋天已經(jīng)深了,早晚涼颼颼的空氣沁人肌膚。
我們的國家在花鳥風月——大自然之美方面得天獨厚。而在一年四季之中,秋天格外宜人,特別是秋夜更為美麗。做完了一天的工作,稍事休息,偶然看到那清澄明亮的月亮,可以使人重新發(fā)現(xiàn)被遺忘的大自然,重新認識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
由于季節(jié)的不同,月亮的情趣亦異。寒冷的冬天的月亮,令人感到像寶劍一般寒光凜凜,連心都覺得緊張起來?;ㄏ沭ビ舻碾鼥V的春月,身著浴衣、手搖團扇所看到的夏月,都洋溢著不同的詩情畫意。
不過,我覺得月亮還是秋天最美。在詩歌的季語中,秋天也是以月亮為代表。如秋櫻子的這樣的一首俳句:
關上門戶/只有我/和灑滿銀光的石階
映照的月光,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永遠給日本人的心帶來一種情趣。也許是月亮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它可以使人們從遙遠的過去遐想到永遠的未來。
可是,近些年來在城市里已經(jīng)看不清月亮了。過去人們把人世的不如意,比喻為“月被云遮,花遭風殘”。而今天卻是“月亮被煙霧遮蔽了”,連詩歌也因之而遜色了。
科學技術的發(fā)達使人的生活合理化、效率化,最后人到達了月球。但是,如果這樣而使月亮失去了情趣,那就太叫人掃興了。我們恐怕應當更加重視電子計算機之類的技術所無法表達的東西。因為在那里可以發(fā)現(xiàn)人情味。
芥川龍之介曾經(jīng)幽默地說過:“用‘地球旋轉了多少度多少分’的說法來代替‘太陽落下西山’,并不一定顯得優(yōu)美。”人世間的詩歌、文學如果被科學技術扼殺、消滅,恐怕應該說這并不是理想的人世。
沒有人會盼望人情味愈來愈少的社會。所以每個人都希望恢復自己豐富的心靈。我心里暗暗地思忖著,人類最不明智的莫過于不能制止瘋狂破壞的愚蠢行為。
(選自《池田大作選集》,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