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先做后學”教學模式是以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分層運用“先做后學”的教學法,實踐證明,能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 鉗工實習 先做后學 學做合一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技工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技工教育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推進教學模式改革,大力推進項目教學法,實行理論實習一體化。
一、先做后學教學思想的由來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討論創(chuàng)造教育的評價現(xiàn)場,墨西哥教授講了一則故事:他為剛從鄉(xiāng)下來的女兒買了雙女兒從未穿過的球鞋,于是他就一五一十地講起了穿鞋的要領,聽著聽著,女兒不耐煩了,說“你還是把鞋給我吧,我穿一穿,不就學會了嗎?”他的學術發(fā)言由此而始,意在強調“先做后學”的教學思想。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收集資料,確定問題所在,并提出各種假設,進行推論,最后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假設。
“做”是一切教育活動的開始,也是最后的目的和歸宿,更是“教”的中心。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在“做”中探究,在“學”中更好地去“做”。只有腳踏實地“做”,學生才知道要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去學,老師也才能“以學定教”。 “教”不僅是由知識本身的性質而定,同時也是由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而定。在學先做的同時,教師可以清楚的、冷靜的看到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況,并分層次作出教的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使得“教”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行之有效。反過來,這種量體裁衣式的“教”,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做”。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和以學定教,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活動空間,使他們生出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翅膀,并不斷翱翔在他們熱愛的知識海洋中,從而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跋茸龊髮W”即重視系統(tǒng)知識,又重視學生個性和智能的發(fā)展。
二、先做后學教學思想符合技校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技校學生由于基礎較差,不少人對學習以失去興趣。但他們的思想并不缺乏活躍的因素,凡是覺得新鮮的就想嘗試了解,就會躍躍欲試想親自實踐,“先做后學”的做法就是利用這種心理特征,幫助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樹立起繼續(xù)學習的愿望。“先做后學”反應了人的合理的腦神經活動過程。一般來說,在人類沒有運用機體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的時候,他們的頭腦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腦,是不能很好對其進行理性思維的,對所學 缺乏感知和表象,即使他們可以機械地記住一些東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暫的。因此,只有通過“先做后學”,使他們首先產生感性的直接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覺探究,培養(yǎng)對新鮮事物的認知能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前的鉗工教學基本是“先學后做”。先理論講授,再實踐操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被動的、強迫的,難以受到應有的訓練效果。而現(xiàn)在采取“先做后學”是先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滿足,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主動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嘗試、歸納、總結,逐漸在頭腦中形成感性認知,然后教師再組織課題教學,將實踐內容引入到理論學習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將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
從“先做后學”的教學反饋來看,教學效果比較明顯。以下就是在鉗工實習教學中采用的“先做后學”的教學思想和具體做法。
三、“先做后學”在鉗工實習中的操作
階段1:總體規(guī)劃。根據教育教學大綱和實習教學條件,對鉗工實習進行總體規(guī)劃,制訂課程標準,注意規(guī)劃時,一定要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使其 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盲目生搬硬套,在規(guī)劃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工藝意識,使學生能夠按自己的知識經驗并根據工件的特點,有目的、有方向預見性地制定相應的項目任務,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階段2:課程標準。按項目任務創(chuàng)建實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既要充分又要合理有序。教師在創(chuàng)設實習環(huán)境的同時,還要準備此次的任務要求、鉗工實習的方法和注意點,以便讓學生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階段3:實踐探索。學生根據鉗工實習的任務要求、方法和注意點進行實踐活動。在這一階段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要注意學生操作姿勢和方法,杜絕誤操作帶來的負面,使學生能夠按圖紙要求,獨立按時、保質完成加工
階段4: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習時教師要巡回檢查和指導,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提示、啟發(fā),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漸進把鉗工實習中掌握的正確信息儲存到大腦中。教師所引導的問題因具體并貼近教學目標,且能觸發(fā)學生產生新的想法讓學生一直處于學習的昂奮狀態(tài),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
階段5:概括疏導。教師在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課堂教學,對鉗工實習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小結概括,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未解決的問題提供幫助解決的方法,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和學,提升學生的感知,讓他們產生理性的思考,形成知識。
階段6:綜合評價。教學內容結束時,要分析教學結果。給整個教與學的情況作出評價。評價的重心不僅要放在“學”上,更要放在“做”上,放在整個過程中,而不是看一張紙的考試分數(shù)。通過采取“成果展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四種方式??陀^分析每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公正地給每個學生評價。這一階段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評價意識。通過自我肯定,逐步產生成就感,進而產生新的創(chuàng)造欲和求知欲,形成“做”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
通過鉗工技能訓練中的“先做后學”,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從實際操作中熟練掌握技能和方法,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和內容,基本可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