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歷來備受關注。在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具體做法很容易陷入誤區(qū)。他們在閱讀教學的操作過程中常常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下面筆者談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五大誤區(qū)及走出誤區(qū)的對策、方法:
一、閱讀教學中的誤區(qū)
(一)以講代讀,喧賓奪主
有些閱讀課,老師在學生沒有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情況下,就開始對文章的結構、內容、主旨等反復地進行講解,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樣用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學生的讀書和理解,剝奪了學生對課文感受的權利。這種喧賓奪主、注重分析、忽視學生感悟的錯誤做法,把閱讀教學看成是教師單項的傳授活動,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蜻蜓點水,閱讀過快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奔匆寣W生能夠讀得懂,并能積累較多的語言,以至能說會寫,運用語言這種工具進行交際??墒怯泻芏嗬蠋煘榱送瓿山虒W任務,學生還沒有讀完就急于講解。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故鄉(xiāng)》一文時,要求學生速讀全文,同時提出了三個問題。結果只花了兩分鐘時間就開始提問。大家都知道,這篇小說很長,讀一遍大約用20分鐘,兩分鐘怎能讀完,還要解決三個問題?這節(jié)課學生并沒有領會文本的內容,只好云里霧里,越聽越不明白了。
(三)放任自流,濫加討論
有的教師熱衷于讓學生討論,錯誤的認為課堂上只要有討論就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于是一上課,就把大量的問題一下子拋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這種缺乏啟發(fā)引導、放手聽憑學生討論的做法,完全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他們在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五花八門的問題,結果由于一些問題過于簡單、浮于表面,課堂討論看似熱鬧,卻沒有實際效果。這種專為討論而討論的教學,課堂亂如一鍋粥,根本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有的老師因課堂駕馭能力不強,不能隨機處理,留下了一些遺憾。
(四)重視內容探討,忽視對語言的揣摩和學習
現(xiàn)實中的閱讀教學,往往非常重視對文章內容的探討,忽略了對語言的揣摩和學習。有的老師認為不該在課堂上教字、詞、句等基礎知識上花時間,這樣做沒有新意,因不少的觀摩課和優(yōu)質課都這樣。的確,一些觀摩課和優(yōu)質課,在學生剛讀完一遍課文,就直奔主題,開始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探討,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對課文還沒真正讀懂,就開始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整堂課熱鬧非凡,你來我往,真可謂花樣頻頻,但絲毫沒見到對字詞的推敲及語言的揣摩。面對重重迷霧,我們應該如何撥云見日呢?下面的方法不妨一試。
二、走出誤區(qū)的對策、方法
(一)少講多讀,還給學生閱讀的時間
“少講多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教師要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要舍得拿出時間讓學生熟讀和思“考,加深理解和體驗。閱讀教學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要將“讀”貫穿始終,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讀出新意?!吧僦v多讀”是也是我們評課的一條標準:一堂課要成為好課,老師就必須少講,學生多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化,如齊讀、默讀、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等。如果沒有這些,你的課肯定會大打折扣。
(二)更新觀念,給予閱讀方法指導
我們在教學中應摒棄為完成教學任務或為升學而閱讀的觀念,要更新教學觀念,由“課堂權威”轉變?yōu)椤罢n堂民主”,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現(xiàn)代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及差異發(fā)展,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币寣W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價值取向,有根有據(jù)的說話,以避免學生養(yǎng)成浮光掠影地讀書的壞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朗讀、默讀、誦讀的訓練,給學生恰如其分的閱讀方法指導,及時地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和引導,讓他們在讀中學會理解、感悟,使其在文本海洋里自由的遨游。
(三)領悟教材, 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新課程改革以來,有些教師雖然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但流于形式,把自主學習變成自由學習。咋一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鬧,實際上沒有什么效果?!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領悟教材,研究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出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能讓學生學完某篇文章后,就只有共性而缺少個性。我們要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拉近文本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引發(fā)他們對于自然、社會及人生的感悟,使閱讀教學“源于文本”而“高于文本”,真正使學生達到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較高境界。
(四)注重品讀,傳遞語言深處的美
語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任何脫離語言的教學都是被架空了的空中樓閣,毫無意義。特級教師陳鐘梁先生說過:“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蹦敲慈绾蜗驅W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筆者認為,關鍵是重視對語言的揣摩品味。
課文中的很多語言,意蘊雋永、內涵豐富,或明麗奔放,或厚重凝練,或簡潔明快,或樸實通俗,品之使人如飲醇酒,賞之使人如沐春風。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要讓學生細細品味,反復揣摩這些語言,使其領略到漢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種種妙處,感悟到生命的真諦,體味到人生的哲理。
在實際教學中,閱讀教學的誤區(qū)可能還有很多,以上談的是主要誤區(qū)及對策。
筆者以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閱讀教學重現(xiàn)生機,就必須從閱讀教學的誤區(qū)中走出來。希望此文能讓廣大老師撥開閱讀教學中的重重迷霧,見到藍天上的朵朵彩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