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朱熹,是我國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是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曾一度成為我國封建時代的正統(tǒng)思想?!袄硪环质狻笔侵祆湔軐W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的研究和多角度的理解“理一分殊”的含義,實事求是的評價它的歷史作用和重要意義,對于全面的了解朱熹哲學思想以及宋明理學以來的中國哲學發(fā)展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分析和闡述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產生的哲學背景、“理一分殊”思想的內涵以及“理一分殊”思想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 朱熹 理一分殊 內涵
朱熹作為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其哲學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尤其是“理一分殊”思想,它貫穿了朱熹的整個哲學體系,是了解朱熹的理學思想的關鍵點。目前許多學者從“理一分殊”的內涵、本體位地位、意蘊等多角度闡述了朱熹的“理一分殊”,本文從“理一分殊”哲學思想起源、哲學內涵、思想作用三個方面來闡述個人對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的理解。
一、朱熹“理一分殊”哲學思想的起源
“理一分殊”之說始于二程。其端尤現(xiàn)于程顥論《中庸》,“中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背填椩趯Α吨杏埂返慕忉屩校岢隽恕袄硪弧迸c“萬事”這一對范疇,實開了“理一分殊”的先河。他認為,《中庸》篇首“天命之謂性”即開明宗義的講出了“理一”這一概念,后面則是描寫“萬事”,“萬事”皆源于“一理”,后又復歸于“一理”。在這里他闡述了其對于《中庸》一文的理解與發(fā)揮。但是,程顥只是原則上提出這個問題,并沒有進一步說明“一理”和“萬事”的關系,也沒有明確的提出“理一分殊”這四個字。
“理一分殊”這一哲學命題最早正式提出是程頤在回答楊時對張載《西銘》中有關的問題提出來的。楊時認為,《西銘》所持天地父母、大君宗子的萬物一體的境界,有類于墨子的“兼愛”的流弊,對此程頤加以糾正:“《西銘》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則二本而無分。分殊之弊,私勝而失仁;無分之罪,兼愛而無義。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勝之流,仁之方也;無別而迷兼愛,至于無父之極,義之賊也。子比而同之,過矣,且謂言體而不及用?!保ā兑链ㄎ募肪砦?,《答楊時西銘書》)。在程頤看來,對一切人都應當仁愛,這是“理一”,但對不同的對象,仁愛亦要有差別、差異、分為,這便是“分殊”;“理一”是指道德原則的統(tǒng)一,而分殊是指統(tǒng)一的道德原則表現(xiàn)為不同的道德規(guī)范。這是程頤從倫理方面對“理一分殊”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的解釋。
朱熹繼承了延平的使命。朱熹的“理一分殊”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除了賦予“理一分殊”倫理學內容和意義之外,還吸收了佛教華嚴宗的理與事、一與萬等有關思想以及周敦頤的宇宙論思想,將宇宙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特別是人和萬物的關系,統(tǒng)統(tǒng)納入到“理一分殊”的哲學體系中,給以解釋。
二、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哲學內涵
1.從倫理層面上講,朱熹“理一分殊”的哲學內涵
朱熹在《西銘解義》里說:“天地之間,理一而已。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則其大小之分,親疏之等,至于十百千萬而不能齊也。”又說:“蓋以乾為父,以坤為母,有生之類,無物不然,所謂理一也。而人物之生,四脈之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則其分亦安的不殊哉!”(《西銘解義》)這些地方所說的“分”都不是分開的意思而是等分或者是本分,一和殊也指共同性和差別性。從“理一”看,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必須遵循共同的“理”即封建社會的道德原則。從“分殊”上看,各個人在宇宙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對他人、對他物都有一定的義務,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他對其他人所承擔的直接義務也不同,就是說道德原則中普遍與一般的關系,從這個特定角度涉及到了普遍和一般的關系。
2.從宇宙論和本體論層面上,朱熹“理一分殊”的內涵
首先理一是什么?是最高實體,還是最高原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朱熹提出了一個宇宙論的最高范疇:太極。他通過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的“無極而太極”的創(chuàng)造性解釋,將太極說成是“理之極至”或“極至之理”,即終極意義上的存在本體,同時也是價值本體,從生命的創(chuàng)造意義上講,又是終極目的。
分殊的涵義是什么呢?分殊是指萬物各有不同的理。朱喜說:論萬物之一原,則理同而氣異;觀萬物之異體,則氣猶相近而理決不同也。氣之異者,粹駁之不齊;理之異者,偏全之或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朱熹講萬事萬物從根本上講都擁有同樣的理,是由于萬事萬物所稟受的氣的粹駁清濁不同,理在萬事萬物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程度不同,所以萬事萬物有不同的理。
理一和分殊關系。朱熹的哲學命題“理一”和“分殊”的關系,并不能簡單的認為是一般的理和特殊的理的關系。朱熹所說的“理”主要是指“道理”和倫理,而所謂“理一分殊”的“分”之一字也不是“分有”的意思,而是相當于體用關系中所講的“用”,理一與分殊實際上講的就是“理一”,而其“用”則隨其各物其體不同而不同。
三、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的作用
1.朱熹“理一分殊”思想在社會歷史方面的影響
朱熹提出的“理一分殊”的學說思想是為了為封建等級制度做論證,做辯護,為其提供形而上的理論上的論證。朱熹說明自然實際上是為了說明社會。在這個等級制度的最底層,是廣大的貧民,在這個等級的上層,則是皇室、官僚和地主等一小撮統(tǒng)治者。而在統(tǒng)治者之間又分為若干等級,在一個家庭內部,也分為不同的等級。
2.朱熹的“理一分殊”思想在哲學方面的影響
總的來看,理一分殊這一命題在朱熹哲學中含有多種意義,實際上被朱熹作為一個模式來處理各種普遍與特殊、統(tǒng)一與差別有關的問題。當朱熹用以表達宇宙本原與萬物之性的關系時,理一分殊包含著理為氣本的意義。以理一為宇宙的究竟本源實質上是把封建的倫理道德原則夸大為整個宇宙的原則,而且將“理一”說成是可以脫離宇宙而獨立存在的,絕對的理,這一思想路線是明顯錯誤的。同時為了論證仁義禮智的普遍存在,強調理的統(tǒng)一性而忽略了萬物之理的多樣性,但也應看到,在朱熹以理一分殊為形式討論現(xiàn)實世界中的普遍規(guī)律與萬物的具體規(guī)律,倫理的普遍原理與具體規(guī)范關系時,明顯的涉及到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問題。
參考文獻:
[1]二程集[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1.140.
[2]鄭傳貴,楊穎.論朱熹的“理一分殊”說[J].曲靖師專學報,2009(4):13.
[3]朱熹.朱子語類[M].〔宋〕黎靖德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136).
[4]蒙培元.朱熹關于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理一分殊說”[J]北京大學學報,2008(3)19
[5]朱熹.朱文公文集[M].四部從刊本.(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