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用英語做事情。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然而,日常學習中,學生們卻十分依賴于教師手把手的教授,惰性較強。他們早已習慣于單一、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面對這一矛盾,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側重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現(xiàn)英語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用英語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我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是我們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把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的最佳方式?,F(xiàn)就此教學作一探討:
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簡單地說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中用,學了就用。它立足于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真實的交流,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務型練習才會給學生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運用。筆者在《Go for it》(上)7單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務設計中,緊緊圍繞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short.(He has a medium build.)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語言的交流,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huán)境。因為真實的場景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不受任何約束地真正體會語言,理解語言并大膽地運用語言,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學是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筆者在《Go for it》(上)7單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務設計中,讓學生為自己喜愛的明星,科學家,自己身邊的老師,同學畫像,編歌謠,幫助別人寫尋人啟示等,都是很真實的情景,學生們在其中也體會到了所學語言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任務型語言課堂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符合本目標的若干個任務(task),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進而按步驟完成課堂的總體目標。學生在具體目標下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和掌握,任務完成的好壞就直接體現(xiàn)著教學效果。
具有師生角色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并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為了使學生成為交際者,教師應扮演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jiān)督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與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任務的設計要有興趣性、真實性。因為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
任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任務越容易,參加任務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剛開始設計的任務應稍微簡單些,讓大部分學生都容易參與進來。隨著任務的漸漸深入,學生對任務信息的了解不斷增加,稍難的任務也會顯得容易起來。
筆者在《Go for it》(上)7單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注意了這一特點,從讓學生簡單的動作模仿,語音語調模仿,到他們所熟悉的繪畫,猜人物,以及后來由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己發(fā)揮編寫chant,故事等,任務的難度系數(shù)在慢慢遞增,但由于注意了任務設計的層次性,學生沒有感到困難,完成任務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也能參與進來了。
任務的設計要有多樣性。語言交際是一種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心智活動,多設計一些能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任務型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筆者在《Go for it》(上)7單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實踐該教學法的有了很大的體會:
(1)任務型語言學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引導、幫助和監(jiān)控,教學活動以學生用英語完成各項“任務”為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這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任務設計的真實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有意義的任務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經歷,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使學生有話可說,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喜悅。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設計語言學習任務是教學的重點,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任務的設計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如,如何把握任務的系統(tǒng)性、任務的難易度、任務之間的銜接、完成任務的時間安排及任務的盡可能真實等,都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使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在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上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
總之,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組合的課內或課外的教學活動,而是整個系統(tǒng)或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教師在實施任務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人的因素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英語依據(jù)。教師應當遵循語言規(guī)律和課堂規(guī)律,全面理解,正確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