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體驗學習。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性學習是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結(jié)合漢語文的文化特性和語文課程的特點而提出的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體驗性學習方式,使閱讀教學從以往知識接受的過程改變?yōu)閹熒鷮ξ谋镜睦斫?、體驗的過程。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給”,更在于“喚醒”,喚醒學生的知識潛能和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在閱讀教學中,我從珍視學生的體驗入手,讓學生的思維在體驗中放飛,讓他們的心靈在體驗中完善,讓他們的個性在體驗中張揚,讓他們的能力在體驗中提高,讓體驗學習真正走進語文閱讀教學。
體驗是指學生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和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則是學生以教材為載體,在教師引導點撥下,自主參與的一種閱讀實踐活動。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jīng)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從珍視學生的體驗入手,讓學生的心靈在語言中穿行,讓他們個性在放飛中張揚,讓體驗學習真正走進語文閱讀教學。
一、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
俗話說:觸景生情。每個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我在教學中抓住三個環(huán)節(jié):導入、過程和結(jié)尾,創(chuàng)設恰當?shù)捏w驗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置身于特定的生動的教育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體驗。
案例:在教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年四季美麗的田園風光及勞動人民在田地間勞作的畫面,讓學生受到感染的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把學生一下子引入學習的主題;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把學生帶入到多媒體課件營造的音畫情境中,讓學生隨著音樂入情入境地讀,詩意自然而然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海中,再結(jié)合詩文注釋加以理解,詩意逐漸清晰、明了;在引導學生理解“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边@句詩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境:“這些兒童種瓜時在想什么?你想對他們說什么?”,讓孩子們在問題情境中暢所欲言,從而體會到學種瓜的孩子勤勞、天真可愛和田園生活的美好,達到了“言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語文不應該局限在課本上,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領悟語言文字的深刻含義,引導他們從生活中體驗。
案例:教《觸摸春天》一文,導入時我問學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變化?學生回答:“草地綠了;公園里的花兒開了,姹紫嫣紅;燕子忙著做窩;池塘里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孩子們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說了出來。之后,我又把美麗的春天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孩子們更是情緒高漲。接著我問學生:“你們是通過什么感官來感受春天的美好?”孩子們都回答:“通過眼睛觀察到的!”我追問道:“那盲童是通過什么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呢?”孩子們體驗不同,答案不一。這時,我讓學生朗讀文果。在體驗盲童安靜身上“神奇的靈性”時,我讓學生蒙上眼睛體驗盲人的黑暗在世界里摸索的艱難,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盲童安靜能攏住蝴蝶真是一個奇跡!安靜是靠自己的心靈來觸摸春天,感受世界的,她是多么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三、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體驗
思考閱讀強調(diào)的是學生在獨立閱讀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語文的內(nèi)容、精彩片段、重點語句等進行思考、感悟、體驗。
案例: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重點時,我抓住教學重點“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讓學生邊讀邊思,先讓學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換意見,在積極的思考、熱烈的討論中學生自然而然都能體會到:“課文中的小家伙們在沉默中終于懂得要回報父母的愛了,后來他們用各種方式回報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所以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庇捎谧寣W生在思考討論中體驗,學生朗讀課文時就能感悟到的人物不同的情緒變化:開始時讀出孩子們歡樂、自信的情緒和熱鬧的氣氛;在孩子們沉默時讀出內(nèi)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讀出歡快、欣喜的語氣。
由此可見,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強調(diào)個性化感受體驗的同時,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的碰撞、言辭的交鋒、意見的交換,從而超越自我的體驗與認識,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理解,促使自己的個體體驗走向多元、完善、深刻。
四、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中體驗
《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運用多元評價,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chǎn)生更多、更美好的創(chuàng)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zhì)得到充分發(fā)展。
案例:在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我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中體驗──
(一)評價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二)評價作品
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fā)表不同看法。)
(三)學完課文
你對器官捐獻有什么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課后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試想,如果教師運用單一的評價而不是多元評價,學生能擁有富有個性的思維,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嗎?
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體驗了,我們的教學才能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一堂觸動學生心靈的閱讀課是鮮活的,它會讓學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啟,情有所思。生本在一次次的體驗、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斷內(nèi)化,逐漸成為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