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階段幼兒語言表達不完整或發(fā)音不全,老師聽話聽不懂,甚至感到很吃力。所以,在這個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
一、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說話
(一)“傳話”游戲
游戲是一種具有樂趣性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興趣,還給幼兒創(chuàng)造了相互語言交流的機會。組織幼兒玩“傳話游戲”時,先清楚地告訴第一個幼兒要傳的話,交待幼兒保密,并且要求所有參與的幼兒把話聽清楚,在給下一個幼兒傳話時不要傳錯了話。所傳的話要簡短、易懂,還帶有樂趣性,如:狗狗做算術,貓貓捉老鼠,旦旦喜歡羊羊等。傳話結束了,老師讓最后一個幼兒大聲地把自己聽到的話喊出來,如果還是同樣話,老師便夸獎學生,如果話被傳變了,老師要引導學生們“推責”:“我說的不是這句話,我說的是……”一個推一個,教室里便像炸開了鍋似的,一個一個的你問我,我問你,相互爭論,究竟是誰把話傳變了。如此一來,不想說話的或不喜歡說話的也開始說話了。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說話
老師在一個小紙箱子里面放進10張各不相同的數(shù)字卡片,讓幼兒說一說老師摸到卡片上的數(shù)字是幾。然后,鼓勵每個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說出自己摸到的卡片上的數(shù)字是幾。這樣的活動,既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激發(fā)了幼兒進行語言表達。
二、注意幼兒時期的個性,讓孩子大膽說話
每一個孩子,由于遺傳、環(huán)境、教育的不同,所受的影響和形成個性是各不相同。因此,我們評價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水平,首先,必須承認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與眾不同”之處——這“與眾不同”是完全合乎情理、無可指責的。在孩子中間,既有活潑可愛的,又有溫順隨意;既有長于思維的,又有擅長操作的;既有能說會道的,又有木訥內(nèi)向的。教師要針對幼兒不同的個性加以教誨,特別是在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上更要承認孩子的差異,針對每個幼兒的個性施加不同的影響。例如:我們幼兒班的孩子朱虹兵的性格內(nèi)向,剛進學校時總是整天哭著要爺爺,要婆婆,不和老師和同伴交流,更不用說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了。通過和他家長的交流,得知他在家里特別膽小,見到陌生人總不是不肯說話,躲在大人身邊。了解這一情況后,我對孩子特別關注。他寄宿在學校,我盡量找些機會與他交流、溝通,給他一個語言表的的機會,從生活上關心他。吃飯時,關心他吃飽了沒; 吃完飯,幫他洗碗;幫他擦灰,給他洗臉、洗手、擦潤膚油;晚上睡覺給他蓋被子、幫他打開水喝;有時候,我買的水果送給他吃,還問他喜歡吃不?有時候不高興哭了,幫他擦眼淚,與他親近,逗她玩。慢慢地他愿意跟我說話了,膽子也大了。有一次,他和好朋友朱晨一起玩,朱晨把他的臉抓了一下,他立即跑去告訴老師??吹剿倪@一舉動,我心里如釋重負的想:朱虹兵終于主動開口說話了,膽子也大了。
三、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讓幼兒會說話
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而且也是進行智能開發(fā)的途徑,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證明,外界給予大腦的刺激越來越豐富,大腦的發(fā)展就越來越好,重視孩子進行定向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養(yǎng)成他們說前先想的好習慣,把想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次,學習說兒歌《小鳥和小狗》,我準備了一個小鳥形狀的棉帽和一個小狗形狀的棉帽,然后把一個較大的紙箱子倒放在地上當做鳥窩。我邊說兒歌,邊做示范動作給他們看,然后找了兩個幼兒一個扮演小狗,一個扮演小鳥。邊說邊做動作,展示給其他的幼兒聽和看,兒歌的內(nèi)容是:小鳥飛呀飛,小狗追呀追;小鳥飛進窩呀,小狗追不著呀。幼兒們一邊說一邊做,一遍又一遍,興趣很高,在設置的情境中很快地學會了這首兒歌。
幼兒教學中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之一是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地應用語言,并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想象力。所以教師不但要讓幼兒學習優(yōu)美的語言,擴展幼兒的詞匯量,同時要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技能,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自由地進行討論、操作、表現(xiàn)、編構,有機地將個人的直接經(jīng)驗與文學作品提供的間接組合起來,在創(chuàng)造想象中學習語言。
幼兒時期是人生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它受后天環(huán)境、個性、主動性三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讓幼兒多思維、多練習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要使他們懂得中國文字的應用和說話的邏輯性、概括性,要鼓勵孩子大膽滴說話,千萬不要譏笑和職責孩子不正確的說法,教師在一日活動要善于把握時機,應用多種方法讓幼兒在語言方面得到主動發(fā)展,為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