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之際,仍然有不少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高談闊論,而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了老師的“忠實聽眾”。這種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老師的思想還沒有轉(zhuǎn)變過來,覺得自己如果講漏一點、講少一遍,學生就可能學不會,一定要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講得通透明白。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性還存在嗎?更談不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專家提出“精講多練”。我覺得在練中,一定要突出“多讀”。
一、課堂上的朗讀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當?shù)胤?/p>
(一)流于形式上的讀
老師為了怕被別人說上課沒有讓學生朗讀,所以隨便讓學生進行默讀、小組讀、齊讀等,沒有考慮各種朗讀的適用性,或者老師安排學生朗讀時間過少。例如,讓學生用兩三分鐘默讀一篇較長的課文,學生根本不夠時間讀完,當然達不到讀的效果。
(二)沒抓住精華部分讀
課本上的文章類型各種各樣,朗讀的側(cè)重點也有所不同。老師應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精華部分,而不能從頭至尾、漫無目的、一遍又一遍地讀。如在《月光曲》一課中描寫月光內(nèi)容的段落是精華部分,老師可在播放《月光曲》的過程中示范朗讀,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大海的景象,使學生較快地融入情景中,再指導學生朗讀這種部分內(nèi)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少對朗讀的評價
學生朗讀完了,老師就覺得已經(jīng)完成了一段的教學任務了,繼續(xù)講下一段,通常缺少對朗讀效果的評價??赡軅€別老師認為朗讀完再讓學生評價,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倒不如讓我多講一遍,讓學生更明白點。實際上,這是老師對“讀中領(lǐng)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徹。學生如果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理解得不透徹,那他一定不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內(nèi)容。這時,如果老師大膽地讓學生相互評價,指出朗讀過程中不當?shù)牡胤剑页稣_的朗讀方法,從而真正弄懂了課文,這不是比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講解課文更好嗎?
二、“三尺冰凍,非一日之寒?!币岣邔W生的朗讀水平,非得長抓不懈,并要注意訓練的方法
(一)學會看“朗讀提示語言”
一個句子,除了由文字組成外,還有各種的標點符號。這些標點符號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朗讀提示語言”。如有“、”的地方停頓時間最短;比“、”停頓時間長一點的是“,”;遇到“?”時,要讀出疑問的語氣;遇到“!”時,要讀出感嘆語氣……雖然學生在以后學習朗讀過程中不一定完全按照這些“提示語言”來朗讀,但作為開始練習朗讀,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些“提示語言”。
(二)喜怒哀樂皆自然
學生練習朗讀,畢竟由于年齡等各種客觀因素,我們不可能用專業(yè)演員的要求對待他們,讓他們一下子笑,一下子哭。這樣對于一個少年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也不好,容易出現(xiàn)喜怒無常,但朗讀訓練必須讓學生讀好各種不同的感情的語句,怎么辦呢?我覺得作為老師,只要我們平常多點留意學生的生活、多點積累他們情感變化的素材,把這些素材應用到朗讀訓練上就行了。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悲”可以說是全文的基調(diào),那怎樣使學生入情入景呢?我開頭是這樣導入的:很不幸,××同學的外公今年去世了?!痢镣瑢W,你能講講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嗎?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親人,當我們的某一個親人要離開,我們永遠都見不到他時,心情會跟××同學一樣。下面請大家閉著眼睛想想自己某一個親人離開你時的情景(老師播放哀樂)。
(三)形式多樣,力求創(chuàng)新
1.符號法:對于訓練中年級學生朗讀,由于他們開始接觸到較多的長句,因此我“\”把長句劃分成幾部分,用“…”標出重讀的詞語,用“——”標出輕讀的詞語。通過加上這些提示符號,學生更容易掌握語感,分清輕重、快慢。
2.聆聽自己的聲音: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好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投入有所增加。我建議家長為孩子購買一部復讀機和一盒空白磁帶,學生把課文中精彩的部分朗讀出來、錄音并聽聽自己朗讀的效果,如不滿意的,可重新錄音。學生通過聆聽自己的朗讀,可以克服“當局者迷”的毛病,更好地克服自己的缺點。
3.養(yǎng)成多聽故事的習慣。說書與朗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聽說書藝人繪聲繪色的描述,把各種情感的語句轉(zhuǎn)化為腦海中的人物形象,并總結(jié)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可以博取眾家之長,對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水平都不錯的效果。
朗讀的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堅持“多讀”,才能“精講”,才能較好地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