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課堂上怎么到處有餅干的香味呢?哈哈,告訴你吧!我們班正舉行一場“盛大”的“咬”畫比賽呢!
上課前,老師提著一袋餅干走進教室。看著那可愛的餅干,我們的口水早流出來了。老師笑瞇瞇地說:“想吃餅干,是嗎?可這餅干不能白吃。要用餅干‘咬’成一幅畫,看誰咬的畫最逼真、最形象,還要評獎呢!”說完,老師把餅干發(fā)下來,每人兩塊。
我們都興高采烈的,大家拿著餅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看看對方從哪下口,“咬”出一幅好作品來。沒等多久,猴急的同學下口了,“吱吱吱吱……”課桌間突然多了好多“小老鼠”,教室里洋溢著快樂的聲音。可令那些同學失望的是,因為他們過于心急,一不小心把餅干咬爛了。
“肥墩”強胖子哪是咬畫啊,餅干到他口里,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囫圇吞了下去,還咂吧著嘴說沒嘗出滋味,還想吃。美女雯雯拿著塊餅干舔來舔去,似乎想用舌頭舔出“畫”來。特別有趣的是胡佐增,費了好大的勁咬成一個月亮,可旁邊的人起哄說:“太肥了,太肥了?!毙『有乓詾檎?,再咬,“咔嚓”,月亮報廢了。我也不例外,一口下去,餅太脆了,碎成幾塊,只能當美食。不過幸好還有一塊餅干,這次我就格外認真了。我先把餅干咬成一個三角形,然后在三角形的一面咬一小口,最后用門牙再一次對餅干進行細細的“修剪”,生怕把餅干“咬”碎了……經(jīng)過我的努力,一顆美麗的“愛心”誕生了。
我抬頭一看,哇,同學們“咬”出了各種各樣的作品:有美麗的蘑菇,有彎彎的月亮,有漂亮的圣誕帽,有鋒利的寶劍……老師選了一些優(yōu)秀作品上臺展示,我的“愛心”還得到了第一名呢!
用餅干“咬”畫,又解饞又有趣,還收獲了一篇作文,爽!
指導老師 王芳蘭
[閱讀與分析]
“咬”畫是怎么回事呢?相信不少同學看到這個題目時會和編輯一樣感到疑惑吧。這可真是個奇怪的題目呀,讓我們繼續(xù)看下去吧。哦,原來這是一次班級活動,這樣的活動讓人覺得可真有意思。尤其是第四小節(jié)的描寫,緊緊抓住同學們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把他們個個都寫得活潑生動,惹人喜歡。再瞧瞧大家的想象力,能把一塊餅干咬成月亮、寶劍等各種形狀,太有趣了。小作者觀察細致,用自己的文字再現(xiàn)了課堂場景,生動逼真,寫得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