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于“疑問”,“質疑”是學生開啟探究之門的鑰匙。因此,我們必須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尊重、信任學生,不直接將前人的經驗灌輸給學生,而是精心創(chuàng)設具有啟發(fā)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實踐,依靠自身能力,質疑、問難,來發(fā)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質疑的樂趣。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營造一個質疑的課堂氛圍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的多,一問一答板書多,問得碎,帶得緊,關鍵時刻放不開,習慣牽著學生走,教師當主角,少部分優(yōu)生當配角,大部分學生當觀眾的一言堂現象。學生根本就沒有獨立思維的空間。因此,要營造一個質疑的課堂氣氛,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從灌輸知識轉變?yōu)橐龑W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同時,還要明確: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也有質疑問難的權力。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同時還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在點子上,都應給予鼓勵、肯定,多表揚、少批評,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保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熱情。例如:教學“分數除法”,把 6/7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就是6/7÷2=6÷2/7,教師故意設懸念,這是對的,做起來也比較方便。為什么除法法則規(guī)定要乘以除數的倒數呢?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尋找答案后,教師又問:這樣的問題你們會答嗎?不會那你就提出來,學生經老師的引導,就由“無疑”到“有疑”了。
但是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比較善于提問,有的學生提的問題沒有意義。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或兩兩討論提問、或小組討論提問,然后再全班匯總交流解疑。這樣,以好帶差,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剛開始時,學生提問不可能馬上提到點子上,這時不要急于求成,教師也可提問考考學生,或是引導學生看書上例題中的提問共同解疑。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了解質疑的目的。一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請教同學和老師”,二是“全都弄懂的同學可以提問,考考同學和老師”,三是“考考自己的質疑水平”。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質疑欲望,你問我答,我問你答,大家積極參與,學得主動,逐漸形成了一個質疑的課堂氛圍。
二、要給學生提供較為充足的質疑時間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數學,用數學的主人。要鼓勵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不要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秩序。學生通過質疑提出問題,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解決問題。這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新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記憶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質疑問難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要防止時間不夠,學生問無所得,使質疑問難流于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質疑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意見和見解,要面向全體學生,“好、中、差”兼顧,尤其要鼓勵差生質疑。學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教師如果不及時補救,就會導致學困生感到無從問起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對于學困生的質疑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困生感到自己沒有被老師遺忘,從而敢于質疑問難。
三、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預習、質疑、復習、作業(yè)、自覺總結學習的成果等,
這既是主動學習的標志,又是學習能力的體現。還可以說:這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永久占有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看家本領,質疑作為良好習慣之一,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非常重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起先,可能有些學生是“無疑”,只懂得憑書本上寫的死記硬背,有些學生只會“亂疑”或“質疑”只停留在只言片語上,深入不下去。這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失時機地導疑,如:有的學生要問:所有的分數除法都能直接用除法計算嗎?學生感到很茫然,教師不直接回答問題,而應出示兩道題:5/7÷2=5÷2/7=2.5/7=5/14,5/7÷3=5÷3/7。這樣無法計算下去了。這時,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隨著學習活動的深入,學生提出的疑問,就會自己解決了。久而久之,學生質疑的習慣就得到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了質疑習慣。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中,在什么條件下,都能夠學好數學。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是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為如此。愛是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系,而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新知的探索過程中能夠大膽地質疑問難。
總之,質疑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質疑使學生對知識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方法,尊重學生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